清華大學文學社長畢業五年沒飯吃:“名校”包袱害人不淺!

吐槽:堂堂清華大學文學社社長,不能說是學富五車才學八斗,最起碼享受過“萬人的敬仰”,如此人物按照劇情畢業後不是總監就是總裁,但是現實真的很殘酷,工作五年賺了不足10萬,混的不如初中畢業生!

一切一切的原因都在這裡!

張超(化名)是清華大學某一屆文學社的社長,想當年他可是萬人敬仰的文科狀元,那一年在北大和清華的選擇上,只因崇拜“水木年華”這個中國音樂組合而選擇加入清華。對於現在的他而言,想必他應該後悔過吧。

大學四年的生活,讓張超體會到了“國之大學”的魅力,社長的標籤更是贏得了眾多迷妹的青睞,他很喜歡這種感覺,但是並沒有荒廢了學業,專業能力依然保持在學系前列,他高傲、狂妄,好像一切那麼的合理,畢竟他有這個資格。名牌大學生、文化社社長等等一大堆校園標籤,在畢業後的那一刻,他充滿了自信。

畢業後的第一天他就收到了各個大公司的offer,其中就包括騰訊、強生等知名上市企業的工作邀請,他決然的放棄了,他當年是這樣說的“這些‘腐朽’的大公司看似強盛,但是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絲毫的挑戰,強者就應該從底層慢慢走向巔峰”。他也是如此做的,他沒有選擇創業,而是加入了北京的一家初創公司,以技術入股成為了一名合夥人,他堅信在自己的帶領下一定可以讓這家小公司上市,甚至趕超騰訊、阿里等這些老牌大公司。

而結果是,第一年公司虧損300萬,他沒有放棄,第二年公司繼續虧損,一直到第三年,公司創始人不得不向張超攤牌,“我們已經沒錢繼續燒下去了”。雖然不甘心,但是張超明白他失敗了,他沒能從這次的失敗中走出來,對於畢業前夕的那些豪言壯語他一個都沒有兌現,他覺得很“丟人”,而讓他“吃回頭草”去面試那些曾經向他伸過橄欖枝的“老牌公司”,他丟不下那個臉。

重拾了些許自信,張超選擇遠離北京前往武漢尋找機會,尋求合作伙伴、創業,甚至低下頭去打工,五年後,手頭上的現金不足10萬。最後,他終於面對了現實,選擇了放棄,然後回家向父母低頭。

總結,“名校”包袱害人不淺!!

很多一流大學畢業生很是看得起自己,畢業後盲目的自信,清華看不上北大的,北大看不上清華的,清華北大看不上其他大學畢業的,總之對於部分大學生而言,好像天生就應該“自帶主角光環”。2017年我們在中國找了大大小小500家企業,然後調查了一項“大學生畢業能力表”。表格結果真的很奇怪,有60%的企業老闆反映那些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工作能力往往不如二流大學畢業生,甚至有企業老闆表態說日後招聘員工不會把“畢業證”作為第一要素,而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學習能力會漸漸成為眾多大企業的核心招聘標準。

其實,這些事情告訴我們,張超的失敗是可預見性的,首先當別讓肯定他的能力的時候他沒有珍惜,其次過於盲目自信,總認為自己還可以像在大學裡面一樣無所不能,最後沒有強大的承壓能力。其實,在他第一次失敗之後他完全可以迴歸正道,向之前認可他的公司主動遞交面試申請,只是他太在乎所謂的面子,從而導致一步錯步步錯,繼而從萬丈懸崖狠狠狠狠的摔了下來,不死已是萬幸!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正確看待自己比“背景”更重要!原創聲明:本文作者“光頭俠”-非專業資深野路子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