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颀多么痛的领悟:要读书,还是要社交

现在微信风行,人与人的社交成本大幅减少,成本太低,你以为是维系情感,别人却以为是骚扰了。以前一封信要贴上二元的邮票,试问问如果你每发一条微信要两块钱,你还会给TA发微信吗?不过,在写信的年代,愿意花一晚的时间写上几页,还要贴上两块钱的邮票的,却是千愿百愿。以前人们的社交,是投入身还投入心的,成本其实很大。

唐朝诗人李颀有一首《缓歌行》,写到: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

暮夜经过石渠署,朝将出入铜龙楼。

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他为了社交都弄得倾财破产了。诗里说他年轻时轻财重义,“倾财破产”也没有害怕过,反正都是为了朋友。就这样,他漫游在长安和洛阳,和一些富贵人家的子弟称兄道弟,结为生死之交。

结果呢?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

前面说的是他家原本富有,花钱那不算事,但是后来不风光了。前面是“一浮”,现在是“一沉”,就没有人理他了,抛弃我就像脱下鞋子被人嫌弃香港脚了。这就很让诗人尴尬了。诗人接下来写道:

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

看来诗人忽然明白了“男儿立身须自强”的道理。那么怎么自强呢?“十年闭户颍水阳”就是答案,诗人自此关起门来忍受十年寒窗,虽然并没有彻底断绝交游,但还是把从前花在朋友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转投在读书和备考上。那结果如何呢?诗人写道:

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

文昌宫中赐锦衣,长安陌上退朝归。

五侯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诗人参加科举考试成功了,进士及第,皇帝召见,做官有了“千钟粟”的工资、“颜如玉、黄金屋”也是标配,既然仅仅凭着个人努力就可以荣登仕途名利双收,当初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搞什么社交呢?要命的是,最后自己还成了笑话,他们谁又真能帮到自己什么?至此诗人的结论就很说服力了,他结句写道: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儿。

这两句很励志。就算那些朋友不嫌弃而是愿意帮助自己,把我给顶上去,但和自己去读书参加科考而获得功名相比,交朋友的性价比实在太低了,且我还时时须要对那些贵人感恩戴德,逢年过节都要有所表示,否则后果也很严重。

诗人现身说法,给我们指出一个人生投资的真谛:与其投资社交,不如投资自己。

是的,人与人的交往或多或少都有势利因素,在你自己很弱的时候,无论你怎么向别人示好,别人也很难真正把你放在心上。就像现在的网络一样,粉丝们被大咖翻牌就是一件可炫耀的大事,可是大咖们是不会轻易翻你的牌的,因为你的牌还不够大。你的这位大咖虽然不会翻你的牌,却经常会尖叫他被他的大咖翻牌,你的大咖只会去蹭他的大咖的热,就像你蹭你的大咖的热一样。当你强大过你的偶像时,你会发现,你曾经的偶像也会转发你的东西了。是的,你的力量,决定他在乎不在乎你。你力量太小,就不要憎恨他不翻你的牌了,他还在憎恨他的偶像不翻他的牌呢。只有当你自己变强,就算不去理会人脉这回事,人脉也会自然向你聚拢。用今天的知识来看,这就是人类作为群居动物的天性使然。弱者天然会向强者靠拢,而不会向着比自己更弱的人靠拢。

如果你也曾经被朋友辜负,李颀脱胎换骨之路,虽然老土,却也是一条必然之路。但愿你并没有因为被辜负而变成一个孤僻的人,尽管还是去喜欢,但淡淡就好,对人际关系不必太投入和热心。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喜欢从年轻人的经历中,回味自己的过去,比如,从年轻人的初恋中,他能够回味爱情的滋味,在他看来,这就是“文化”。马友友说:“文化是人们拥有某事时的感受。文化把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变成了你的,借此你就可以拥有世界上任何东西。”年轻人自然是生活丰富多彩,不愿被遗忘的。但是,我们早一点,用马友友这种有“文化”的态度,来冷眼旁观,可以得到他们的好处,而少受一些他们的憋屈,也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