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新餘人才看得懂的32張老照片,很苦也很甜,有你記得的嗎

40年桑田滄海、40年光影斑駁,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記錄著人們成長中的回憶、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奮鬥中的故事。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構成了改革開放40年新餘人的共同記憶,化作改革開放40年歲月的最佳註腳。

今天為大家推送的是:老企業、老建築。



那時,新餘農機廠生產的牛頭刨吊裝出廠了。



那時,江西鋼廠七分廠線材車間的工人正在努力工作。



那時,新餘還會舉行物資交流大會。



那時,新餘有個地方叫肉類聯合加工廠。



那時,新餘電子儀器廠生產的電子穩壓器成為當時緊俏的產品。



那時,國營南英味精廠生產的味精銷售省內外。



那時,二化生產的尿素安計劃供應全省。



那時,江西鋼廠五分廠的工人還在用葫蘆吊運鋼材。




那時,蓋房子都是磚混結構,所以縣和各鄉鎮的磚瓦廠生意非常紅火。



那時,羅坊院前的陶瓷廠產品遠銷縣內外。



那時,新餘沒什麼大企業,都是手工業小作坊。




那時,縣食品廠生產車間進行生產工作。



那時,縣生資公司為春耕生產調運農藥化肥。



那時,新餘農機廠擴大生產規模正在吊裝運安裝新設備。



那時,江口水電站。


老建築是城市內涵的外在表現,它作為看得見的歷史為城市增添了厚重感。它們作為城市記憶的活化石,不僅見證了一座城市的發展,更記錄下那些逐漸遠去的歷史痕跡。



那時,有個地方叫胡優門樓(原位於羅坊田埠,1985年倒塌)



那時,老崇慶寺還不在仰天崗(原新餘老縣城以西,位於現新鋼苗圃,今重建於仰天崗)。



那時,老魁星閣還沒翻修。



那時,下村鎮有座江東廟萬壽宮。



那時,新餘縣仁和武郎村譙樓(現為渝水區人和鄉武郎村)因火災被燒燬。



那時,抱石公園才剛建成。



那時,渝水區政府大門長這樣。



那時,抱石公園內欽鳳樓還沒拆(所在地現建成了傅抱石雕像 )。



那時,城南老區還都是瓦房。



那時,南湖公園還有個東風魚塘。




那時,老東街才是最繁華的商業街。



那時,有一座橋是上世紀紅軍工兵橋——羅坊浮橋



那時,仰天崗下新城區是這樣的。




當我們再次“見到”這些老建築時,仍然能感受到它們的容顏是如此動人心魄,從這些老照片中可以“觸摸”到多少歷史沉澱和故事。還有多少老企業正面臨消失的命運,我們終還是抵不過時間的變遷,留不住那些正在消失的記憶......


新餘一個不算很大地方

卻承載著幾代人的光榮與夢想

今天,我們透過黑白照片看時代發展

明天,又是不一樣的設備與方式看今天

亙古不變的是新餘人拼搏進取的激情

我們有理由相信

新餘的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