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至今未找到?

堅持此心無悔


失蹤或者沒找到的東西太多了。

前面已經有親說過了,傳國玉璽就是其一,這個大家都瞭解,就不用多說了,傳說用和氏壁做成的傳國玉璽,其在秦始皇手裡就失蹤過一次,當時秦始皇乘船,在江面上碰見風浪。為了平息風浪把這個章子扔了下去,後面又有人拿著這個玉璽還給了秦始皇。

這時候,這個傳國玉璽可能就不是原裝貨了。而公認的是五代十國的後唐李從珂在倒臺時帶著傳國玉璽搞自焚,從此,這個玉璽就失蹤了,後面出現的都是假冒貨。

除了玉璽,還有九鼎,史書說得很清楚: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

這是大禹鑄的鼎,傳了夏商周三代,到了楚莊王時還問過九鼎的輕重。我有個懷疑,當時這個鼎就已經不在了,所以楚莊王想看的時候,根本沒有東西給他看,所以故意說,鼎輕鼎重,不是你這個楚蠻子可以問的。那什麼時候丟的呢?我估計平王東遷都已經扔了。就算沒扔,到了秦統天下,這個九鼎就確切不見了。

除了這個鼎,還有一個字畫,就是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王羲之寫的,但李世民之後,這個字畫就不見了,據說是被李世民帶到墓裡去了,唐末盜墓狂人溫韜發掘唐陵,把李世民的墓挖了,就有可能把這個字畫拿了出來,不過這幫土包子不識寶,只要裱畫的金絲,不要畫本身,那這個畫多半是毀了。但有人說,這個畫還有可能被李治以及武則天拿走了,現在就在乾陵。歷史學家郭沫若想發掘乾陵,原因之一就是想看看這個《蘭亭序》到底還在不在?

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沒有發現。就是春秋時期各國的史書。

那時候,各國都有史書的,剛才了後面只有魯國的史書《春秋》傳了下來,其它國家的史書都沒有傳下來,比如楚國的《檮杌》晉國的《乘》等等,如果這些個史書後面能夠找到,那我們對那段歷史就會更瞭解了。畢竟把中國五千年曆史比做一天,春秋戰國正好是早晨的時候,那可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段時刻。

除了這些,還有北京人頭蓋骨、圓明圓十二生肖獸首等等。要是親們找到了,記得上交國家哈。


腦洞歷史觀


看到題目,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乃始皇帝命令丞相李斯,用和氏璧雕刻而成,成為後世正統皇帝的印證。

據說,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刻著八個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秦以後,傳國玉璽被奉為國之重器,天子象徵,得之則受命於天,失之則氣數已盡。

所以,可以說,傳國玉璽見證了歷朝的興衰。

秦亡時,子嬰將玉璽奉上,漢高祖劉邦獲得;西漢末年,王莽篡權,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取玉璽,太后大怒,以玉璽擊之,玉璽從此破損一角,王莽讓人用黃金補了缺。

王莽兵敗,玉璽數次易主,最後到了劉秀手裡,東漢興起。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袁紹入宮殺宦官,段珪攜靈帝出逃,玉璽丟失。

到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進洛陽,獲得了傳國玉璽,將其藏於妻子吳氏處。

孫堅身死,玉璽歸袁術所有,袁術稱帝不久也死了,荊州刺史徐璆找到玉璽,獻往許都,玉璽復歸漢室。

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命人在玉璽肩部增刻“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明自己非“篡漢”。

司馬氏竄魏稱帝,傳國玉璽歸晉。

晉懷帝司馬熾被前趙劉聰俘虜,玉璽歸前趙。

後趙石勒滅前趙,玉璽由其所有,增刻“天命石氏”。

冉魏建立,玉璽歸冉魏。

冉魏求援晉朝,晉將索要玉璽,連夜送往健康,傳國玉璽復歸司馬氏。

接下來是混亂的南北朝,玉璽幾經易手,最後到了隋朝手中。

隋朝亡,隋煬帝之孫楊政道遁入漠北突厥,攜玉璽前往。

貞觀四年,李靖討伐突厥,楊政道返歸中原,將傳國玉璽逢於唐太宗,玉璽歸李唐。

唐末,,天下亂,朱氏竄唐,奪玉璽,建立後梁,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國璽歸後唐。

後唐滅亡,傳國玉璽丟失數百年。

到了宋朝,哲宗時,農夫從耕田中發現傳國玉璽,經十三位大學士鑑定,為始皇帝時期所制國璽。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徽欽二帝被掠,傳國玉璽也被掠走,國璽再次丟失了蹤跡。

元朝時期,傳國玉璽忽現於元大都,被權相伯顏獲得,將其磨平給了各位王公大臣做私章,從此

傳國玉璽不知所蹤。

朱元璋建立大明,據稱幾次深入漠北,一為滅窮寇,二為追尋國璽下落,但始終未果,玉璽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隨便說十個八個,個個都是一級以上文物。

第一個必須要說和氏璧。來歷就不說了。秦國一統天下以後,和氏璧被做成傳國玉璽,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但是幾經戰亂以後,公
元939年,後晉石敬瑭引契丹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從此,真的傳國璽就此失蹤。
中國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說完和氏璧,再來說說另一個春秋重寶,隨侯珠。相傳隨侯珠乃隨國國君隨侯所有,故此得名。後來隨國為楚國所滅,隨侯珠亦被楚王所得。再後來秦滅楚,隨侯珠落入秦王之手。但當年劉邦入關以後,子嬰僅攜傳國璽出降,後來史冊中也不見記載。因此也有人認為,隨侯珠是和秦始皇一起下葬了。關於隨侯珠到底是何寶物,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大珍珠,有人說是金剛石,有人說是螢石……

北京人頭蓋骨。
1929年冬天,考古學家開始在北京的周口店挖掘,發現了距今約60萬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頭蓋骨。當年因為抗日戰爭,國民政府為保護文物,決定將發掘的5個北京人頭蓋骨轉移。本來路線,轉移地點都制定好了。誰知道日本突襲珍珠港,載有北京人頭蓋骨的列車,也隨著美軍俘虜成了日本人的戰利品,而後就不知所蹤。直到現在還沒有下落。
圓明園水鍾。圓
明園十二生肖水鍾獸首已經有七個迴歸中國,還有龍首目前據說在臺灣保存完好,不過蛇首、雞首、狗首、羊首至今下落不明。具體不詳細介紹了。成龍電影十二生肖也有介紹。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歷代書法界將《蘭亭序》奉為極品,王羲之對此十分珍惜,作 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第七代孫王法極。不過,《蘭亭序》真跡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落入帝王家的命運,據說被唐太宗李世民所得,並在他去世後作為陪葬,埋進昭陵, 從此下落不明。

九龍寶劍。
劍共5尺,劍柄特長,上雕9條金龍,象徵“九九歸一”。劍鞘用名貴鯊魚皮製成,嵌滿紅藍寶石及金剛鑽,堪稱價值連城。原位乾隆陪葬品,後被孫殿英盜墓所得。送于軍統頭子戴笠。後飛機失事,不知所蹤。有人說,原軍統干將沈醉在替戴笠收屍的時候貪汙了,也有人說給戴笠陪葬了,還有人說有人先沈醉一步撿了藏起來了。總之就是下落不明瞭。另外還有幾件放到現在起拍價都絕對過億的寶物,不知所蹤。(慈禧嘴裡夜明珠送給宋美齡,後來不知所蹤。翡翠西瓜送於宋子文,後來不知所蹤。金壽桃,翡翠扳指,送閻錫山,後來不知所蹤。)

趙雲寶劍,
慈禧陪葬品。孫殿英被抓後沒收,不知所蹤。

常林鑽石,中國現有最大的天然鑽石。重158.786克拉,長 17.3毫米,顏色呈淡黃色,質地純潔,透明如水,晶瑩剔透。由臨沂地區岌山公社常林大隊社員)魏振芳於1977年12月21日在田間鬆散的沙土中翻地時發現的。她把這塊寶石獻給了國家,成為我國的國寶。現存於中國人民銀行(也有傳說幾年後,一國家級LD借走品鑑,後失竊。現存為複製品)。
金雞鑽石,中國歷史上發現的最大鑽石,重281.25克拉,於1937年在山東省郯城縣李莊鎮發現,後被侵華日軍駐臨沂縣的顧問掠去,至今下落不明。

其他的下落不明的國寶還有很多,比如有人說的秦始皇“十二金人”,大禹王“九鼎”等等。


西索的蘋果


太多了,泱泱華夏,幾千年文明史,有多少寶物失蹤在這歷史長河之中?或許它們會有重見天日的那天也或許它們將永遠長埋在某一角落,永遠得不到世人的再次垂青!

九鼎

夏朝初年,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從此九鼎成為帝王權利的象徵,然而秦滅周後將九鼎遷於咸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九鼎便失蹤了,至今再無九鼎的蹤跡。


傳國玉璽

春秋時楚國人卞和于山中得一美玉,是為和氏璧,秦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將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命李斯在玉璽正面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從此傳國玉璽成為歷朝歷代帝王的信物與身份的象徵,然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玉璽自焚而死,從此傳國玉璽下落不明,此後的君王無不以找到傳國玉璽為己任,但均以失敗告終,直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它在哪裡。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書聖王羲之與友人在浙江紹興遊玩山水,酒酣微醺之際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蘭亭集序,此序是王羲之書法與文采的成功結合,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通篇飄逸,字字精妙,被無數人推崇。當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字,尤其喜歡蘭亭集序,因此派人將王羲之的真跡從民間找全(包括蘭亭集序),最後一起葬入昭陵,然而蘭亭集序到底在不在昭陵裡,誰也不知道,或許將來的某一天它會重見天日吧!

其實不止是蘭亭集序,王羲之的真跡沒有一幅能流傳下來的,這也真是一大遺憾!

北京人頭蓋骨

1929年考古學家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生活在距今約60萬年前的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雖然不是最早的人類,但作為從猿過度到人的代表,它被稱為“古人類全部歷史中最有意義最動人的發現”,因而“北京人頭蓋骨”的珍貴可想而知,所以北京人頭蓋骨真的是世界科學界眾所矚目的稀世瑰寶。但也因此“北京人頭蓋骨”受到很多勢力的覬覦,1941年北京人頭蓋骨被送到美國士兵手中保管,後來日本人俘虜了這些美國人,從此北京人頭蓋骨下落不明。



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明朝永樂年間由解縉主持編纂的百科全書,亦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永樂大典共有正,副兩本,正本至今去向成謎,有的說是毀於明末,有的說是毀於清朝嘉慶時期宮中大火,也有的說是陪葬在萬曆皇帝的定陵(這也是郭沫若執意要開定陵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的說不是陪葬在朱棣的長陵就是在嘉靖帝的永陵,但不管哪種說法可靠,總歸是不見了。至於副本,其遭遇更坎坷,明末時就遺失了很多,乾隆編《四庫全書》時又被各官員偷偷帶出宮,而從清末開始副本更是接連丟失,不是毀於戰火就是被外國人帶走,要麼就是被國人焚燬,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遺失到民間,遺落到不識字的百姓手中,最後都被用來糊牆甚至是當廁紙用!而現在《永樂大典》正本不見,副本也只剩下了約800卷,還是散落在世界各地!這對中華文明來說無疑不是一場災難!


鹹魚閒聊


一、和氏璧,隨侯珠。和氏璧自不必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命人將和氏璧刻成傳國玉璽,成為歷代皇權的象徵。

相較於和氏璧的大名鼎鼎,隨侯珠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其實隨侯珠是和氏璧齊名的至寶,兩者並稱為“春秋二寶”。傳國玉璽在傳承千年之後,與後唐皇帝李從珂一起被焚,自此就沒了蹤影。而隨侯珠據說是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已兩千多年不見天日。


二、洛神賦圖。東晉大家顧愷之的作品,名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讓人遺憾的是早已失傳,先存的七種洛神賦圖全都是後人的臨摹本。而且即便是臨摹本也不全在國內,七種臨摹本僅有四種藏於國內的博物館,另外三種因為各種原因流失海外,收藏於美國和英國的博物館中。

三、韓熙載夜宴圖。同樣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同樣原作遺失,後人只得把宋人的臨摹本當成珍寶收藏。

而即便是臨摹本也是命途多舛,它本藏於清廷內府之中,溥儀被趕出故宮時,帶走了大批珍寶,其中就包括宋人摹本的韓熙載夜宴圖。溥儀出宮後為了維持皇室體面的生活,其所帶珍寶大都被他送人或是敗光。抗日戰爭結束後韓熙載夜宴圖流入民間,幾經週轉到了近代畫家張大千手中。張大千又將其低價轉讓給國家,幾十年後終於重新回到故宮。



四、翡翠西瓜、慈禧夜明珠等。這些至寶都是清朝慈禧皇太后的陪葬品。1928年,孫殿英炸開了清東陵,從慈禧口中得到夜明珠,翡翠西瓜等一大批珍寶被裝車運走。後因為事情鬧的太大,孫殿英為了脫罪,四處向國名黨內高官行賄。據傳夜明珠到了宋美齡手中,翡翠西瓜給了宋子文,但已經無從考證。

除此之外,還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禹所制九鼎等等。其中有些珍寶作為陪葬品藏於名人墓室中,又不敢挖。有些早已消失在時間長河裡,再也沒有現世的可能。


歷史就在那裡


1.王羲之《蘭亭序》

2.《永樂大典》正本

3.和氏璧

4.地動儀

5.大禹九鼎

6.秦十二銅人

7.木流牛馬

8.青龍偃月刀

9.軒轅劍


秦腔文化


當然是九鼎

傳說九鼎是大禹聚九州之銅所鑄造的九個大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此後擁有九鼎成為統一中國的象徵。這是華夏開國之神器,自夏朝開始一直由皇室收藏,一直到東周末。傳說秦滅東周後想把九鼎遷往咸陽,中途莫名其妙的失蹤了。連《史記》也對此記載前後矛盾。《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而《史記.秦本紀》則說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周赧王死,秦從雒邑掠九鼎入秦。總之就是不見了。也有人說既然九鼎入秦,之後史書並無一點記載,說不定在秦始皇陵裡。

九鼎雖然失蹤了,但留下的傳說卻不計其數。有名的如楚莊王“問鼎中原”,秦武王“舉鼎絕臏”等。

要是九鼎還在,那麼將是華夏文明五千年的鐵證。現在西方不承認華夏五千年,不承認夏朝的存在。由於沒有發現夏朝的文字,讓各種考古發現都感到蒼白無力,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也頗具爭議。但是如果九鼎在,這一切都會毫無爭議了。真是希望九鼎確實在秦陵地宮,真希望九鼎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揮劍決浮雲6


盤古斧

女媧旗

伏羲琴

神農鋤

軒轅劍

東皇鍾

蚩尤盔

刑天干戚

定海神針

九鼎

隨侯珠

傳國玉璽

……

哪一個不是國之魁寶?


鏡塵




啊拌


當然是從先秦一直用下來的傳國玉璽,自從後唐李從珂自焚以後就不見了,後來用的玉璽都是仿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