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豐拳頭PK廣東各地武術 “江湖”武林高手雲集!

在風靡全球的香港武打電影中,

雄風獵獵 俠骨仁心

一直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而電影當中那些著名的功夫人物

全部都來自廣東,

佛山籍“獅王”黃飛鴻、

和一代宗師葉問、

肇慶籍“少林十虎”之一方世玉、

以及順德籍功夫巨星李小龍等等。

其實清代時的廣東,

就已經是南派武術的中心。

因為毗鄰港澳,

對外通商早,華僑多,

所以廣東武術很早就開始走出國門,

經由珠江口一路向東到香港,

再由香港擴張到海外,

經久不息地流傳著

一代又一代武林大師的傳說。

今天,翻開廣東功夫英雄譜,

小編帶大家走進這些武林宗師的誕生地。

佛山市

武術之鄉 一座城藏一個江湖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

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湧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名家和武術組織,並通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

愛武練武更是深入民間。先後有梁贊(佛山贊先生)的詠春拳,鴻勝館張鴻勝(張炎)的蔡李佛,悅安堂梁容和悅安社陳安的少林拳,興義堂招錫、楊三才的洪拳,梁世蘇的少林寺南拳共五大派。

後李佩弦等成立了佛山精武體育會聘請北方名師於樂江等到會任教。開始有譚腿、鷹爪,螳螂、太極等北派武技傳入。再有廣東十虎之一龍形拳師林耀桂高足弟子曾根、馬齊、葉可聲傳技於廣州、佛山、三水。南拳北腿風魔佛山,威振海內外。

電影《功夫》中,主人公那出神入化的腿功就叫潭腿

推薦景點: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李小龍博物館

肇慶鼎湖

“少林十虎”之一方世玉的故里

方世玉,肇慶人,一個生活於明末清初的武俠人物,“少林十虎”之一。據史料記載,方世玉性情剛烈,自幼就橫行鄉里,喜歡與其他孩子們打鬥。十幾歲時,方世玉被父親方德送到少林派學藝,雖然身形矮胖,但仗著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鬥毆時都衝鋒在前,其他人在打鬥中都難免受傷,卻只有方世玉安然無恙。

電影《方世玉》劇照

方世玉在近代武林中享有盛名,尤為老一輩拳師們所津津樂道。在當代影視作品的渲染下,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大俠,與霍元甲、黃飛鴻、李小龍等人齊名,並稱為中國功夫“四大明星”,具有全球知名度。

寫有“幽處”的碑石上題寫著“鐵城方世傑” @廣州日報

推薦景點:鼎湖羅隱方家村(傳說是方世玉的出生地)

肇慶廣寧

武林高手雲集 藏龍臥虎之地

從出土的文物可看出,肇慶廣寧竟早在2000年以前已有習武活動。而在明清時期,廣寧習武之人也很踴躍。到了民國時期,馮英彪便是其中代表性傳神人物,指力工夫非常了得。

陳成和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人稱鐵頭仔,民國時期是聞名的“西江四鐵”之一,曾先後拜中山武林人士李世雄,三水武林高手胡奇彪為師,擅長硬氣功。許多人見過陳成和展示“手斷條石”、“頭頂碎石”、“胸前斷石”的硬功。

“虎鶴雙形拳”傳承人王福華

范家源得范家真傳,他身輕似燕,大力如牛,能用3個手指插入牆內把青磚取出來。時有“廣寧范家源、四會聾仔全”的說法。

“南拳王”邱建國

新中國成立後,廣寧武術在其後的數十年間遍地開花,人才輩出,湧現出包括曾慶煌、鍾坤榮、邱建國、林泉、王福華、鄧立等一批全國聞名的武林高手、武術新星。

江門新會

蔡李佛拳派始祖之鄉

蔡李佛拳的創始人陳享(1806-1875),是新會崖門鎮京梅村拱北里人,他年青時曾先後拜“獨杖禪師”陳遠護、至善大師門徒李友山和少林青草和尚蔡福為師。

他學成後返鄉,將所學武功去蕪存精,於1836年獨創了一套集多家拳法於一身,攻防兼備、剛柔並濟的武術體系,套路多達193套,有“南拳北派化”之稱。為報答三位師父的培育之恩,陳享取三位師父的姓氏,將拳法命名為“蔡李佛”。

2008年,蔡李佛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推薦景點:洪聖始祖館

廣州花都

相傳是洪拳鼻祖洪熙官之鄉

廣州市花都區,歷史上名人輩出,最為人熟悉的是太平天國的洪秀全,而另一位就是一代武林宗師、洪拳鼻祖洪熙官。對於洪拳創始人洪熙官,向來眾說紛紜。

相傳洪熙官是清康熙初年人,出生於廣東花縣赤坭鎮竹洞村豬腰嶺的一戶人家,據傳是朱明皇朝的後人,當時為了逃避清兵追殺,遂隱姓埋名隨難民南遷隱居於此,後來生下洪熙官。民間傳說他的出生地有兩種說法:一為福建漳州;二為廣東花縣。不過,不少嶺南武術名家支持後一種說法,他認為洪熙官生於康熙末年。

推薦景點:花都赤坭鎮竹洞村

廣州番禺

“鐵臂鴛鴦手”黃嘯俠故鄉

黃嘯俠(1900~1981年)又名鉅添,番禺區石碁鎮蓮塘村人,是一位享譽國內外的武術大師。建國前曾任廣州民體會武術教練,國術部主任。其創立的黃嘯俠拳法獨樹一幟,自成一家,被國家體委承認為一個獨立的拳種。黃嘯俠拳法被列入廣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嘯俠他不愧為一代宗師,武藝精湛,臂力過人,出手迅猛,被武壇譽為“鐵臂鴛鴦手”、“南國五虎將”之一。1928年,他在廣州惠福路大佛寺內創辦“國民體育會”,上門求學者甚眾,以求弘揚這一國術。他不僅是中國武術界的著名武術家,也是一位正義的愛國抗日武術家。《中國國術史》人物誌中也有詳細記載。

推薦景點:黃嘯俠故居

茂名市

粵西一代洪拳宗師林偉龍故里

一代洪拳宗師林偉龍出生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是現在茂名市茂南區袂花鎮人。他先後得到南少林武僧及武林隱士親傳武功絕技,最後終練就一身曠世武功,為粵西洪拳的傳承作出巨大貢獻,成為粵西洪拳的代表性人物;他武德高尚、助人無數,成為萬人敬仰的一代宗師。與黃慶龍、王金龍並稱下四府三條龍。當地民間流行有:佛山黃飛鴻、粵西林偉龍之說。

紀念粵西洪拳宗師林偉龍的武林大會

在近代史中,茂名曾誕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豪傑,這些人個個身懷武功,這並不是偶然的,都與當地武術文化及習武精神對他們的個性培養有關尤其是當時正逢戰亂時代,這些武術人才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時代英雄。

惠州市

李家拳的創始人李義的故鄉

惠州武術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是惠州文化群中的一朵奇葩。歷史上,惠州武術曾影響大半個廣東以及港、澳甚至海外。廣東五大名拳(洪、劉、蔡、李、莫)以及蔡李佛拳、龍形拳、白眉拳這些廣東主要的地方拳種中,都與惠州有直接的關係。其中“蔡”在河源,“莫”在東莞,都是傳統意義的惠州地域;而李家拳,龍形拳,白眉拳,惠州則直接是原生地。

李家拳表演 @魏雲鶴

李家拳的創始人是惠州河南岸火地村李義,他集南派紮實硬朗,北派快捷利落的特點,創出了李家拳。這是李家拳誕生說法之一。而龍形拳是19世紀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創、影響曾經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的一種武術拳法。

汕尾市海陸豐

眾多武林名賢輩出之地

汕尾市海陸豐的傳統武術來自四面八方的武術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繼承融合和創新,而形成地方特色的民間南拳武術。海陸豐大部分傳統拳術傳承峨嵋拳技法,既有自己奇妙的技擊之長,又薈萃南拳其它各派的格鬥精華。

海陸豐有眾多武林名賢老前輩,如明清年代登科舉人就有近百名之多 。各地拳館有嚴格的師徒關係,薪火相傳,傳承不衰。民間武術有很多名拳及自創套路,拳術與棍術並重。

從有文字記載開始,

南粵地區就有粵俗好鬥的說法,

所以這裡的體育大多具有

競技性和雄武剛強的特點。

特別是武術,

尤其以帶有獨特南國風格的拳術

最具代表性,

被稱作廣東南拳。

廣東人習慣把武術稱作功夫,

後來流傳到海外的中國武術,

也叫做功夫!

當下,

鍛鍊功夫之人除了強身健體,

還在於體味源遠流長的功夫文化,

學習其中待人處世的不朽精神!

.

.

.

來源丨廣東武林、印象嶺南、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