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全國都在懷念這兩位寧波人!

2019-01-07 17:33 | 寧波發佈

五年前的今天,邵逸夫先生安詳離世。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各大媒體都會為這位傳奇影視大亨、大慈善家編髮一條微博,緬懷他,致敬他!

昨天,中國醫學科學院舉行“糖丸爺爺”顧方舟的追思會。1月2日,他辭世而去。直到他離去,我們才發現小時候吃的“糖丸”是他發明的,而他還是我們寧波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座“逸夫樓”

今天,寧波人刷爆朋友圈緬懷他邵逸夫生於1907年11月19日,原名邵仁楞,祖籍寧波鎮海。他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香港寧波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上海總會成員,香港著名的電影製作者。

雖然你可能不知道邵逸夫的長相與生平,但你不能沒有聽過“逸夫小學”、“逸夫樓”。

多年來,邵逸夫捐助數百億元款項,為內地、香港等地建設教育、醫療設施等。他長期捐助內地教育、醫療等事業,累計捐助金額超過50億港元。

2002年創立了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的“邵逸夫獎”,2004年起每年頒獎一次,選出世界上在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進行獎勵。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於上海豆市街毛家弄317號。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早年從家鄉鎮海莊市前往日趨繁華的上海“淘金”,1901年設立了一家頗具規模的“錦泰昌”顏料號,不僅經營有方,生意紅火,而且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在當時的上海工商界頗為活躍。

邵玉軒育有5男2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後人稱他為“六叔”、“六老闆”。邵逸夫早年因母親在鄉下居住,四五歲時曾到莊市與母親一起居住,6至8歲曾在莊市葉氏中興學堂讀書。9歲轉至上海群賢小學讀書,11至12歲又回到家鄉讀書。這段人生經歷,對於邵逸夫來說彌足珍貴,故其成家立業後也一直有著回家祭祖的心願。

1987年春節剛過,一封來自老家寧波的信件到了邵逸夫手裡。7張邵氏祖墓的照片讓這位80歲的老人萬分激動,“祖墓找到了!”邵逸夫立刻準備啟程到故鄉祭祖。

1987年,時隔62年,邵逸夫終於重回故土。第一次見面,邵逸夫極其激動,“想了幾十年的鄉土,今天總算見面了。”他濃厚的寧波鄉音,讓老家人都感到非常親切。自此開始,邵逸夫前後6次回鄉祭祖。看完故居,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就構成了邵逸夫每次祭祖之行的主要內容。

對故鄉寧波,邵逸夫傾注了極大的愛心。桑梓深情寄故里,1987年後,他不僅多次回故鄉寧波探親訪問,還先後捐資4000多萬元幫助發展教育、文化事業。

邵逸夫先生為家鄉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93年被授予寧波市榮譽市民稱號、1994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愛鄉楷模榮譽稱號。

△2004年邵逸夫訪問寧波大學(寧波大學提供)

△邵逸夫捐建的“逸夫樓”(寧波幫博物館提供)

△鎮海邵氏康樂園(拍攝於2014年1月8日)

一生只做一件事:送別“糖丸爺爺”顧方舟

1月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校長、一級教授顧方舟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直至此時許多人才知道,原來小時候在醫院裡吃過的糖丸,它的研發者是阿拉寧波人!

△顧方舟

顧方舟把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消滅脊髓灰質炎(簡稱“脊灰”)這一兒童急性病毒傳染病的戰鬥中。他是我國組織培養口服活疫苗開拓者之一,為我國消滅“脊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1958年在我國首次分離出“脊灰”病毒,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為更好地研製疫苗,顧方舟於1958年受命遠赴雲南昆明,籌建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1960年成功研製出首批“脊灰”(Sabin型)活疫苗,1962年又牽頭研製成功糖丸減毒活疫苗。自此,我國“脊灰”年平均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使數十萬名兒童免於致殘。2000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證實,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成為無“脊灰”國家。

昨天,中國醫學科學院舉行顧方舟追思會。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送別“糖丸爺爺”》的新聞。我們一起通過下面這段視頻,追憶緬懷低調的“糖丸爺爺”。

“糖丸爺爺”曾來寧波指導工作

雖然長年奔波在全國各地,但百忙中,顧方舟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故鄉寧波。從寧波大學獲悉,顧方舟曾蒞臨寧波大學醫學院指導工作並寄予厚望。

在寧波市檔案館還有著當年的記載:據1998年6月9日《浙江日報》報道,當年6月6日,寧波大學醫學院宣告成立,病理學博導章鎖江擔任院長,原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上海醫科大學校長姚泰、原浙江醫科大學校長鄭樹擔任顧問。

據寧波大學醫學院執行院長周文華回憶,在寧波停留的幾天裡,師生們都感受到顧教授為人非常和善,對寧波大學醫學院的發展非常重視,他的一些建議令創辦初期的寧大醫學院獲益匪淺。正是在他的提議下,寧大醫學院沿襲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科室設置——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是臨床八年制,一屆只招生60人左右。同時定下發展目標:建立起一個協和醫科大學那樣“小而美”的醫學院。

1994年6月,顧方舟教授來到寧波二院參觀,時任院長的張樂鳴陪同顧老走訪病區。(圖片由寧波二院檔案管理科吳華副研究館員提供)

顧方舟,為幾代中國人帶來了健康,值得每一位中國人銘記!可他卻不止一次說過: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顆小小的糖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