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一样的设计 Vs 设计感的屎

【行若(www.sinobd.com)导言】:不怕没好货,就怕不识货!中国企业要具备更强国际竞争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审美层次问题。然,设计行业在中国却遇到强大的阻力。

设计是什么?是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技能表现。

屎是什么?请看官自行脑补。

拉得再有形的屎还是屎,非但不能装饰环境,还污染空气,

但像屎一样糟糕的设计还是设计么?

不是!屎就是屎,这样的设计还是屎。

中国的甲方普遍缺乏审美能力,

而,各种领导们首先开了这个“好头”,

中国成为世界奇葩建筑设计的试验场就是明证。

天子大酒店

苏州"秋裤"

进入到创意领域,这股风更是吹的风生水起。

在中国的甲方眼里,最好的设计标准一致很恒定,

这个标准就是:"3大"

LOGO要大!标题字要大!图片要大!

设计师日常

这种审美标准几十年被甲方企业身体力行,不遗余力.

比如:

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商品成为经典的设计:并影响深远,被企业奉为圭臬。

中国广告传奇代表

字要大,要粗!

小朋友永远是胖的,忽视了严重营养过度的本质,这是我们传统中认为的中国娃形象;为啥非要穿这样的棉袄?

中国娃的典型形象

纯红配纯绿的搭配永远是大胆,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事件营销的载体;

东北风?中国风?民族才国际?

城市环境有无风格不重要,反正广告是可以到处插的;

而市容办似乎没有意识到什么叫“一个城市的格调”;

城市容貌?

城市容貌管理表现之一

高炮泛滥是这个国度的特色,走出国门,却很少看到别人如此过份。

“苍蝇拍“是我们的特色

我们喜闻乐见的印刷品设计大多是这个水准的:

喜闻乐见的色彩组合?

可以发现,我们的国家在“审美”的领域,早已不知何谓“情怀”,何谓“文化”,"简单粗暴直接"成为主流,毫无美感可言,放眼看商超里的那些包装,那些广告,我只看到了企业饥渴的对销售的渴望,却全然看不到品牌发自内心的对消费者服务的真诚流露,对可持续发展的从容和淡定。

中式色彩倾向

东西方色彩倾向差异

上图是二副拍摄自国内卖场的进口酒类和国产酒类专柜,逼格和文化表现层次高低立显。

我们再看看那些注重“设计”管理的国家是什么一幅光景:

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店面招牌的设计调整,只为遵循当地对环境和谐的管理要求

德国的海报柱,很好地管理并满足了海报张贴需求

欧洲常见的海报柱

在东京、大阪等街头,除了商业集聚区会集中出现户外广告,而其他大多地方, 户外广告出现得非常克制。

克制的城市广告

克制的广告环境

而我们,即便是最具脸面的国际化奥运设计,问题一样多多。我们追溯下那多年前的故事:

以下摘自香港设计大师李永铨的一次评点:

1、标识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用的?那是古时做给文盲看的。古时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到市场买东西时,谁都不认得店招写的字是猪肉店还是牛奶店,但如果在店招上画块猪肉,画头奶牛,大家就一下子明白了,所以,市场慢慢出现了标识。也就是说,标识是无需文字的最好沟通载体!

奥运,是全球的盛会,无分国界和民族,奥运的标识,应该是能被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最好理解的图形。因此,历届奥运会从未出现过文字版标识。试想如果汉城奥运会如果用韩文,我们能明白吗?

你觉得“京”牵强么?

但,中国这次用了个“京”字作为标识,本国的人可能还好理解,但其它语种的人能明白吗?很多外国的设计师都在问:为啥中国选这个作为标识,这个文字连设计师都看不明白,虽然说它象个跑步的人,但显得很勉强,而且不好看,对于非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对此,无法回答,可能是领导的爱好吧。

2、北京奥运会元素混乱:奥运会有三样重要东西,奥运会主题、奥运会标识、奥运会吉祥物。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标识:正在跑步的京字。吉祥物:五个福娃。

这么多娃,你要去打架么?

大家看看,这是同一个奥运会出现的东西吗?主题、标识、吉祥物,每样东西所代表的方向都完全不同。同一届奥运会,三个主体元素代表和诉说完全不同的东西,世界上也是第一次。

3、议北京奥运会设计师:一直以来,设计师对奥运会的作用是巨大的,整个奥运会的图形、色彩、元素,无一不与设计师息息相关。因此,奥运会主办方,在打出工作人员表时,往往将设计师列在几乎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国外每次奥运会,都会捧红一个或一批设计师。而北京奥运,工作人员中,相信大家只记得张艺谋,工作人员字幕中,连专门负责吊钢丝的程小东的名字都打了,就是没打一个设计师的名字。除了行内人,谁知道奥运标识是谁做的,奥运会的整体设计是谁做的?

证明了什么?大陆设计师的水平和影响力太低了,根本不值一提;又或者,在大陆根本没有设计师发挥作用的环境。

当设计成为了屎,再好的产品,再丰富的情怀都难以被消化。

而那些粗制滥造的产品期望通过过度包装产生价值,也是不可能。

车模也冒牌

穿再好的服饰,依然成不了车模,冒牌就是冒牌。

卖的不是产品是包装

月饼礼盒成为过度包装的代名词,产品到底怎么样?自己知道。

电视购物的传奇侯总

当然最牛逼的必须是候总的“八星八剑”的“劳斯丹顿”表!已经成为传奇!

但,屎就是屎,再有设计感依然是屎。

中国的企业作为甲方往往不缺钱,缺的是品味,而行权的领导却恰恰缺乏这种素养,这就让中国整体的设计水准下拉N个档次。

为什么我们到处充斥着烂设计,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莫非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丑陋”?从上到下,在各个领域,都如此。因此,行若(www.sinobd.com)每次的设计服务,很大时间在帮助客户调整对“美”的理解,设计技术本身早不是问题,问题是人的审美观。

软文化才能助推企业前行,提升整体设计感,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设计人。行业如此,中国梦,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