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潼南区集聚新动能培育新业态 全力实施“文旅+”取得新实效

近年来,潼南区立足“六养胜地”新区定位,积极实施“文化旅游+”(简称“文旅+”)战略,充分挖掘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培育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业态。

全民健身工作连获全国先进表彰,打造了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做亮了中国最美花海——陈抟故里菜花景区,做大做强了“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柠檬之都”,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成功组建旅游投资集团、传媒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助推32家企业升为规上企业,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多维共赢发展。

陈抟故里菜花景区

文旅+体育,助推健康潼南建设

一是计划投入13余亿元,推进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潼南体育公园、滨江湿地公园、镇街文体广场和农体工程提档升级改造,实现健康潼南基础建设上台阶。

二是举办龙舟赛、马拉松赛、健身操及广场舞大赛,承办重庆市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市第六届和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钓鱼比赛、市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骑跑两项等大型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覆盖面不断扩大。

三是结合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日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每年组织干部群众参与区内外各级健身赛事10多万人次,区文化委(体育局)获评“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奖”,且连续8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双江古镇景区

文旅+教育,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一是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收集整理杨闇公、杨尚昆党史资料,出版《杨闇公文选》《杨闇公故事集》《杨闇公事迹》等书籍,编写《磨不灭的马掌铁——杨闇公》《风雨人生•松柏气节——杨闇公、杨尚昆的故事》《杨氏家国梦》等党性教育教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汇集发展共识。

二是编排《杨闇公》《血洒佛图关》等川剧,重点在各中小学校巡演;拍摄大型纪录片《杨尚昆》、电影《杨闇公》等影视剧,在全国上映,让更多人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三是重点支持杨尚昆故居、潼南区第一届地下党支部遗址永绥祠、双江起义遗址禹王宫等红色景点景区做精做强,四知堂成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杨闇公旧居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潼南成为“10+4”红色故里“重庆市红色旅游联盟”之一。

四是以杨闇公旧居等为依托,设立杨闇公精神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年开设党员干部红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60余个班次、培训市内外干部7000余人次,联合全区各中小学和重庆市一、三、八中等学校已在数十万青少年中开展“我做革命接班人”的主题实践活动,闇公旧居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市级青少年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防、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杨闇公旧居

文旅+农业,打造生态旅游之城

一是融合“陈抟道家”文化元素,连续举办十一届潼南菜花节,做亮中国最美花海——陈抟故里菜花景区。

二是依托蔬菜采购会、蔬菜博览会、柠檬节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广潼南蔬菜、柠檬,潼南获评全国首批优秀蔬菜生产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先进单位”等荣誉,成为“重庆第一蔬菜生产大区”、“中国西部绿色菜都”;“潼南柠檬”纳入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并力争到2025年将潼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柠檬之都”。

三是围绕特色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办太安—桂林万亩蔬菜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太安—柏梓—崇龛现代农业旅游及柚子节、桑椹节、玫瑰节、菊芋节、梨花节等,开发东升茶叶、黄桃罐头、罗盘山生姜等特色旅游商品和柠檬、玫瑰、桑葚等系列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远销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潼南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

渝西国际香草园山水实景梦幻旅游灯光艺术节

文旅+商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招商引资,重点洽谈文创基地、电子竞技基地、水上运动项目和体育场馆建设等文体创意与健康休闲产业的发展项目,吸引巷阳文化创意、重庆承品文化传播、重庆也阳科技等公司落户潼南。

二是发展文化旅游观光类企业,鑫鼎生态农业、园凡农业、旭源农业、雅香美源生态农业科技、汇达柠檬科技集团等10余个乡村园林观光类企业日益壮大,使双江古镇景区获评首届文化消费季十五佳“重庆老街”之一,“渝西国际香草园”获评全市“首批乡村文化乐园”。

三是培育骨干企业,成功组建旅游投资集团、传媒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使天喜信恒文化传播公司成功申办为全市大型演出经纪机构,横店公司潼南电影城等骨干企业营业收入逐年递增;

四是推进“个转企”、“企升规”,鼓励较大规模的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由个体经营户转为企业,帮助力美健身俱乐部、欢乐迪娱乐城、豪门歌城、睿智升旭文化传媒等32家企业升为规上企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文旅+媒体,实现多维共赢发展

一是成立潼南区传媒集团及潼智广告、佳影影视、百源文化3家子公司,建设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实现报社和电视台有效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媒体推广、创意文化、旅游节会、教育培训等服务。

二是成立广电网络潼南分公司,在全市率先推出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取得两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使农村广播全部实现数字化升级,及时发布政务、科技、服务、气象和应急等信息。

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级媒体和潼南区政府公众信息网、潼南手机台、潼南微发布、看潼南APP等本地官宣平台,全产业链打造、全媒体营销,宣传推介潼南,为潼南发展集聚新动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