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外嗨患者——沈騰

開心麻花又來了!

《西虹市首富》上映兩週,票房已經突破21億

有趕超《我不是藥神》的架勢。

雖然電影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有一個觀點是公認的:沈騰太好笑了。

有人說“看見沈騰那張臉就想笑”,

甚至是說“沈騰是不是長在了我的笑點上,還扒著不肯下來”。

01

相信大多數觀眾和妞一樣,最開始認識沈騰是在春晚舞臺上。

那個拐著山路十八個音調叫“媽~媽~”的郝建真真的是人如其名,又好笑又欠揍。

再後來,連著三四年,熱鬧的大年夜,看那個頂著一臉褶子賤嗖嗖的“郝建”耍寶,成了一種固定的習慣。

對於觀眾來說,“郝建”是快樂源泉。

可是對於當時的沈騰來說,前兩年那種“大家沒看膩郝建,我就繼續演下去”

的樂觀態度已經難以維持下去。

他自己都演膩了。

走在路上被人叫“郝先生”,而不是“沈先生”,去參加各種節目,問題都圍繞著“郝建”展開。

最經典的問句:

“郝建是本色出演嗎?”

不是。

他和郝建並不像。

他只是在電視上,甚至被迫在生活中,扮演了好幾年別人。

02

沈騰有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還有個成績優異的姐姐,沈娜。

小時候,沈家爸媽為姐弟倆的規劃是:姐姐沈娜搞文藝,弟弟沈騰搞學術。

但是奈何沈騰就不是塊學習的料,媽媽坐在旁邊監督,沈騰都能把小差開到外太空去。

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有“閱讀障礙”,看進去的字在腦子中飛速劃過,不留下任何痕跡。

翻譯成白話就是看不進去書。

(打一頓就好了)

倒是姐姐從小學習成績好,又考上了人人羨慕的好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歌劇。

沈騰從小活在姐姐的光環下。

△沈娜

姐姐在軍藝小有成績後,就想拉弟弟一把。

某天沈娜回家對父母說:

“讓小弟也去考考軍藝吧,不管怎樣以後還能有個鐵飯碗。”

——軍校畢業至少還是個軍人。

“不爭氣”的兒子能有個安穩的未來,父母聽了很心動,開始籌劃起這件事。

那個年齡的男生正值叛逆期,但沈騰卻格外想得開:

“我也沒啥想法,拒絕了(父母姐姐的安排)也不知道去幹嘛”。

半推半就下,這事成了,沈騰順利考入軍藝。

當時父母為了表示重視,還跟去北京陪讀。

不得不說學渣什麼的都是被對比的,同學們,別看沈家一出出倆軍藝的,就覺得軍藝門檻低,著名校友韓紅、閆妮、沙溢、董潔、殷桃等等了解一下~

△軍藝部分校友圖

大學一年級還沒開始,軍訓剛剛結束,沈騰就被“盯上了”。

軍訓彙報演出,沈騰臨時幫教官們排練了一個小品,反響還不錯,表演老師牛娜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新學期第一堂課,牛老師直接指定沈騰為表演課代表。

她是第一個發現沈騰的喜劇天賦,並給予肯定的人。

以至於後來沈騰提到感恩,必會提到牛老師。

同時牛老師也告訴沈騰,你天賦好,只要好好把戲演明白了,未來的路會非常好走。

事實證明牛老師對沈騰的認知非常準確。

現在沈騰在喜劇圈混的風生水起,甚至於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

怎麼個不可或缺法呢?

前幾年,他僅僅客串了幾部電影,就幾乎以一人之力承包了電影的“全部”搞笑戲份。

“《龍蝦刑警》:讓人發笑的只有沈騰和小龍蝦”

△《龍蝦刑警》影評

“裡面突然響起的音樂讓我和我的朋友覺得尷尬,

不過我還是笑了的,作為喜劇片,還說得過去,

沈騰和小嶽嶽加一起太搞笑了。”

△《妖鈴鈴》影評

03

在風生水起前,沈騰伏櫪多年,跟他性格上的特質脫不了關係——內向。

雖然用內向這個詞形容沈騰,總有種違和感。

尹正就曾吐槽過沈騰,你要是內向,我就是啞巴。

但沈騰確實是典型的慢熱性格:在熟人面前耀武揚威張牙舞爪的,一到生人面前,就說不出來話。

後來有人發現他這個特質,就想把他往有深度引:“是不是做喜劇的都有抑鬱的一面?”

結果意外激發沈騰害羞後的逗比性格。

他就開玩笑回應說:

“聽說那麼多喜劇大師都有抑鬱症,我就趕緊假裝自己抑鬱一下。”

內向慢熱和抑鬱不能畫等號。

內向的人只是不好意思說出口,心理活動可逗比可豐富了,就像沈騰。

剛上大學的時候,就因為這個性子,沈騰還被舍友欺負過。

△年輕時的沈騰

大一剛分完宿舍,同宿舍的男生都在侃大山聊段子,互相熟悉。

沈騰卻只敢在心裡想著:

“你們那講的什麼破段子,等我混熟了的,講的比你們都好。”

然後在上鋪躺著,背對著外面悶聲不說話。

整個宿舍只有他是表演本科,其他都是表演專科,他又整天拉著個臉子不愛與人說話,顯得特別高傲,很順理成章的就被其他舍友排擠了。

他卻渾然不覺。

直到快畢業,和沈騰已經處成好哥們兒的舍友們才告訴他:

當初他們幾個豁出去了,為了教訓教訓沈騰,忍著夏天一整夜不吹風扇,也要把風扇調到最大,直吹沈騰,讓他感冒,看他還高傲不高傲。

可憐當年傻白甜的沈騰還以為這屆舍友太熱情了呢。

04

舍友的關係還可以在相處中慢慢緩解,演員要經常面對的“面試”——試鏡,卻等不及慢慢來。

一面對陌生的考官,沈騰就容易發揮失常,也就是傳說中的“非考試型選手”。

所以畢業之後,沈騰不喜歡跑組,一是怕面試面對生人,二是對自己有蜜汁自信。

“我覺得我沒有必要去跑,我這麼優秀,可能你要需要的話,你就來找我來了。”

去開心麻花的面試是沈騰為數不多的主動出擊,還是被朋友硬拉著去的。

只是沒想到一下子就面試成功,而且一待就是十幾年。

那天沈騰的發揮照樣不太理想,面試成功的原因很“神奇”:

導演一眼就看中了沈騰“葛優癱”在沙發上等面試的狀態,覺得這個演員很有個性。

納入麾下。

△開心麻花首部話劇《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劇照

(左起:沈騰、何炅、謝娜)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不靠譜”的沈騰,遇上“更不靠譜”的開心麻花,正好默契相當。

用沈騰原話說就是:

“你知道一個從小到大隻知道扯淡的人,到一個扯淡的集體有多快樂嗎?”

沈騰終於有機會可以撒潑打滾的做自己了,在姐姐和父母的光輝中走出來,在面對生人的窘迫中走出來。

這裡給了慢熱的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和合作團隊從陌生到熟悉,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05

在開心麻花沈騰雖然能大展拳腳,前前後後參與了幾百場話劇,又當導演又做演員,但是話劇不比電影電視劇,那段時間沈騰的收入並不多,甚至一度“經濟來源主要靠父母”。

能在不賺錢的話劇圈堅持這麼多年,靠的是滿腔熱血和對這份工作極度的喜愛。

幸好老天從不虧待努力的人。

十幾年的能直觀看到觀眾反應的舞臺表演經驗,讓沈騰對自己的工作,對喜劇有了更深的認識。

初出茅廬,沈騰以抖包袱為王道,把劇本里塞滿包袱,只要觀眾樂了,劇情、主題什麼的都可以適當讓路。

見過、學過、演過更多更好的作品之後,沈騰才逐漸明白,沒有內核的故事沒有生命力。

喜劇大師卓別林把所有喜劇的生成歸結為“窘境”,或者說“困境”,解決困境、製造笑點的過程才是喜劇。

著名錶演藝術家陳佩斯,在創造了無數經典角色後,曾總結到:“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有內核”把喜劇區別於鬧劇。

△《烏龍山伯爵》劇照

沈騰在開心麻花開始找到了做喜劇真正的路子,找到了發展的方向。

2015年沈騰在綜藝《歡樂喜劇人》中,完全拋棄“郝建”的演出,也同樣令觀眾印象深刻,依靠的就是在開心麻花打下的紮實基本功。

這一年,是沈騰的本命年,也是最重要的一年。

2015年,《夏洛特煩惱》的爆火,“郝建”的形象被打破,沈騰終於完全以自己的形象立於舞臺之上。

2015年,《歡樂喜劇人》一季節目下來,沈騰模仿過動漫人物、演過喪屍、學過卓別林等等,創造了許多經典的角色,每個都不是真正的沈騰,但這些角色共同拼湊出了一個完整的沈騰。

2015年,沈騰開始和過去內向的自己和解,為了《夏洛特煩惱》的宣傳,以往能推就推的採訪、綜藝,現在“厚著臉皮”接了許多,做著一場場最不拿手的“面試考試”。

開始還是內向的喪著臉,甚至聽到過觀眾說“不高興就別來”

那時候他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當一個演員,不適合面對媒體。

後來,2015年到2018年三年間,沈騰上了大大小小十幾檔綜藝,招攬更多人氣的同時,也被罵過“懶”,被說過“敗家”,甚至被全民催婚,扣上“渣男”的帽子……

他用“內向的自己”與這個圈子磨合的過程中,依舊會“發揮失常”,但這次更多的觀眾如當年面試的導演一樣,看到了他的閃光點,選擇包容。

他學會越來越從容的做自己,面對褒獎與詆譭統統接受。

今年,《西虹市首富》上映,沈騰被網友評為“長在了笑點上”,這是他臺上臺下都在共同努力的結果。

他將老師誇讚的天賦、十幾年的舞臺經驗和完全放開的自己完美融合,才一步一步的在觀眾笑點上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