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精緻”,正在慢慢毀掉你的人生

繼“佛系青年”、“社會人”等幽默熱詞之後,“隱形貧困人口”開始在網絡上走紅。

這一群體的人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有玩,但實際上並不富裕。

人民日報曾對現代人的生活狀態做出總結:

“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塊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口紅兩三隻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獨立廚衛,還要帶落地窗。”

雖然朋友圈光鮮,外表看起來精緻無比,但這群人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沒有錯,但所謂的“美好”,卻可能只是表象。

Instagram有一位網紅,社交網站裡的她,總是吃著擺盤考究的食物,住在一塵不染的家裡,不時和朋友一起聚會。


這樣的生活,讓她在網絡上備受追捧。

直到一檔綜藝跟拍了她的一天,人們才發現,她現實中的生活,和社交網絡上呈現的完全不符。

為了把食物拍出美感,她只選擇適合拍照的食物。

討厭吃蔬菜,但為了拍出色澤好看的照片,硬著頭皮也要點一大碗。

房間很少收拾,凌亂得連找到站立的空間都困難。

但拍照時,只要把東西全推到一邊,露出乾淨的一角,看不出來就行。

和朋友的聚會,是偽造的。

點食物都點兩份,讓照片裡的自己看起來有伴。

精心打造出來的美好,或許能讓不明真相的人羨慕不已。

可戳破虛假後,只有自己知道,真實的生活有多糟糕。

為了凸顯自己的價值,“打腫臉充胖子”,也要偽裝過得很好。

哪怕只承擔得起B,卻非要負擔A。

人們應該放下物質對自我的束縛,拋棄“金錢羞恥”。

只能負擔100塊的生活,就不要硬扛1000塊的日子。

能無畏地說出“我可能承擔不起”,或許才是真正的勇敢和解脫。

“偽精緻”背後,是消費主義陷阱。

想起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

一個女人,因為她的虛榮,向朋友借了一條鑽石項鍊參加舞會去了。

在項鍊的照耀下,她在舞會上出盡了風頭。

不幸的是,項鍊丟失了。

虛榮的女人為了賠償這條項鍊,付出了十年的艱辛。

然而,十年後,她終於從項鍊的主人那裡知道,所謂的鑽石項鍊是假的。

為了支撐虛榮,付出了十年的代價。

現代社會很多人也是如此,不合理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盲目跟風去維持精緻的假象。

透支未來,也是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以物質為衡量標準的“偽精緻”大行其道,背後不止是人們對於“物”的追求。

在《消費社會》一書中,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指出,人們購買物品不止是“當作工具來使用”,同時也是“當作舒適和優越等要素來耍弄”。

在朋友圈曬出剛買的大牌口紅,想傳達的不是“我買了一個商品”,而是“我有消費名牌口紅的經濟實力”。

即使買這支口紅攢了很久的錢,抑或分期購入,都不重要。

據某消費貸款產品發佈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中國每4個90後中,就有1個正在使用網貸產品。

如果說通過物質得到滿足感,是“偽精緻”盛行的內在原因。

那商家、媒體傳達的“物質至上”概念,就是那個推波助瀾的“幫兇”。

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影視劇,都在告訴大眾,“女人就該對自己好一點”,“做男人要捨得花錢”。

一個精緻的女人,該用什麼護膚品,背什麼包,佩戴什麼首飾……早就被廣告做成了模板。

奢侈品因此不斷被吹捧和追逐,且逐漸低齡化。


千禧一代成了奢侈品消費主力軍 / 《2017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調查》

千禧一代購買奢侈品的平均次數,達到了8次。

93%的人,都有購買更多奢侈品的打算。

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對“儀式感”的追求,更是煞費苦心。

各種節日禮盒,被賦予重要意義的紀念版套裝,包裝精美的限量版商品……

這一切,都被打上“儀式感”的標籤。

人們沉浸其中,以為這一切都是自願購買,實際卻受到外界的深刻影響。

有學者指出,商品和商品之間,其實存在一條“暗示意義鏈”。

當你買了一部新款手機時,就會被暗示需要一副高級的耳機搭配,緊接著又會被暗示一個配套的音響……

消費就這樣,永無止境。

盲目地以此指導生活,很可能掉進物質的深淵。

劉若英在文章《一世得體》中,回憶祖母對自己的影響:

“我會提醒自己臉上總要帶上笑容,心中滿是歡喜。這很重要,因為唯有如此,才是一切得體皆宜,這是祖母教給我的。”

她的祖母是將軍夫人,衣食無憂,但卻沒少幹活。

劉若英說,“祖母乾的不是體力活,而是拼命做到‘得體’兩字”。

祖父是軍職,家中出入的男士較多。

祖母在家便永遠形象端正,出了臥房門,就是一身整齊的旗袍。

即便懷孕身體變臃腫,也只會假裝去廁所,才解開旗袍領口的扣子。

得體不止表現在教養,更是細緻之處的流露。

家裡宴客,客人一上桌,熱毛巾馬上送到。

第四道菜吃完,上冷毛巾;喝完湯,上熱毛巾去油;熱茶端上桌,再來條冷毛巾,以便客人吃水果甜點時清清爽爽。

待人接物,祖母也頗為淡定磊落。

在某次參加喪禮時,祖母聽到祖父的同學在背後議論祖父脾氣太過要強,祖母不緊不慢地對當事人說:

“我家先生的確有缺點,但身為同學,您該當面提醒而不是背後議論。”

這種得體,是發自內心的從容,和深入生活的習慣。

愉悅了自己,也照顧了他人。

內心真正充實豐富的人,即使脫離了物質,也可以過得美好。

《上海的金枝玉葉》講述了郭婉瑩——上海永安百貨公司四小姐的故事。

郭婉瑩物質富足,自小就讀貴族學校,衣食無憂。

但動盪的年代,這樣的好日子並不長久,一連串重大變故後,郭婉瑩家道中落。

沒有財富支撐的她,依然過得有滋有味,“養不起名貴的寵物,就給兒子買了一隻小雞,叮囑孩子好好養著”,這樣的事,不勝枚舉。

她總說:要是生活給我什麼,我就收下它們。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事,那個時候一定不要怕,什麼都不用怕。

苦難沒有讓她失去光彩,反而頗有種“苦中作樂”的驕傲感。

心靈富足,才是好生活的真正底氣。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比你更富有、更漂亮、更優秀……

人人都不想落後,但以物質和外在作為標準,不會有盡頭。

一個人最美的時候,是開始真正成為自己。

放下外在的物質焦慮,真正的精緻,取決於你由內而外的努力。

請你不要在最能奮鬥的年紀,忙著追捧當季潮流,應該用更多的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學識與涵養,用更多的時間去提高自己掙錢的能力,而不是研究哪個渠道貸款利率更低。

真正會生活的人,即便只有一顆檸檬,也能想辦法榨成檸檬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