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直通車」低分也能上一流名校!清華北大,這都不是事兒

隨著高考改革的加深,用傳統的統招方式,已經很難上名校。自主招生已經成為一種必經之路。很多家長都表示,想讓孩子參加自主招生,畢竟,這是一次逆襲名校難得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有很多家長對於自主招生只是一知半解,非常茫然,不知道從何入手。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去年高考報名人數達975萬,比17年增長了35萬,其中2.7萬人獲得自主招生降分成功進入名校學習。

高考政策看浙江,高校政策看清北。清華北大作為國內頂級學府,是每個學子心之所向。然而,通過數據我們發現,近年來隨著自主招生、清華領軍計劃、北大博雅計劃等特殊類型招生的盛行,清華北大再也不是努力學習就能考上的了。想上清華北大,只憑統考裸分,難於上青天。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自2016年~2018年,清華北大的自招人數逐年的遞增,清華領軍計劃和北大博雅計劃,雖然在17年稍有波動,但是整體也是呈遞增趨勢。所以,各位家長可以看到,裸分報考已經不是孩子最佳的升學通道,多元化錄取一定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在陝西,北京大學2018年的理科錄取分數線為699分,也就是說,

陝西的考生,想考上清華北大,高考成績理科要達到700分或無線接近700分才可以。據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計劃獲得降分的總人數,達到了6100人之多,佔其計劃招生總數(6700人)的92%

也就是說,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只有600人能通過高考統招裸分進入清華北大。可以預見,在未來,不拿到清華北大的降分優惠,基本就和清華北大無緣了!

相反,拿到降分優惠,進入清華北大相對就容易太多了!不信!你看!

注:B20提檔線減20分錄取,C為降到自招線錄取。

自主招生降分的2種形式:

1、院校降分優惠

是指具有目標院校自主招生入選資格的考生,在當年高考分數未達到高校在該考生所在省(市)的模擬投檔分數線時,高校給予考生的自主招生優惠政策。

通常,自主招生院校優惠最少為模擬投檔線下5分錄取最高可降至所在省份一本線錄取。另外,對於學科特長或創新潛質特別突出的優秀考生,甚至會降到一本線下破格錄取。但是大部分學校都是有一個嚴格規定的,也就是一本線。

例如,蘭州大學、河海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都有這樣的優惠政策,學生只要夠一本線就可以被211甚至985大學錄取,而如果只是憑裸分去報考,那就只能上一個本地的普通院校。如果學生本身的成績可以達到211,那就可以去衝刺更高層次的院校。

模擬投檔線下降分錄取的優惠政策,是目前高校自主招生錄取志願優惠中的主流模式。

2、專業降分優惠

是指考生的高考分數超過了高校所在生源地的模擬投檔線時,高校給予考生在專業上的錄取優惠。即考生在自主招生專業錄取時,可享有5—10分的專業錄取加分,考生可憑高考分數以及專業優惠加分,與其他考生一起進行專業錄取。

例如,北京中醫藥大學2018年自主招生簡章:“已被我校自主招生認定資格的考生,若高考成績達到我校模擬投檔線及以上,岐黃國醫計劃認定考生高考成績享受30分加分進行專業錄取,杏林英才計劃認定考生高考成績享受15分加分進行專業錄取。”

注意:

1、自主招生專業優惠並不表明考生可以報考所有的專業,通常有專業或專業大類的限定。考生在自主招生志願填報時,必須按照高校的要求,進行相關專業的填報,才能獲得自主招生專業優惠。

2、自主招生專業優惠並非所有高校都有,具體以當年高校招生政策為準。

以C9院校為例,可以明顯看到自主招生的優惠幅度,比如負擔、上交大等高校都會給予考生一本線的優惠分值。

很多家長會有疑問:我們去申請自主招生,萬一拿不到一本線的優惠,只拿到10分,是不是就虧了呢?

給大家算一筆賬,以浙江為例,浙江1分已經有1000人之多,那麼10分,就可以有10000人,如果一個學校招生計劃有50分,那麼就有200個專業院校,浙江可以報80所院校,各位家長想一想,這10分意味著什麼?

在浙江,如果孩子有20分,就可以從普通211(如北化工、北工大)進入浙江大學C9級別的高校,所以在新高考改革發展中,自主招生作為多元化錄取最重要的一條途徑,是學生的“必走之路”。

自招申請時間:一般在春季。建議提前準備申請材料,關注相關的比賽,以免手忙腳亂,竹籃打水一場空。

自招人數:一般佔高校招生人數的5%~10%。

如何幫孩子定位目標高校和專業?

大學的專業多到令人眼花繚亂,包含13個門類、92個專業類、500餘個專業,但並不是每個專業都可以參加自主招生。畢竟高校的自主招生僧明確寫明招收具有學科特長的學生,所以選拔出來的人,也一定會在某個領域或專業進行深度培養。

不用著急,學霸無憂教你用

“三步定位法”來選擇目標院校,

第一步,根據考生的自身實力和愛好興趣初步定位;

第二步,根據自主招生高校近3年招生政策,結合考生已有的硬性條件,如成績實力、獎項證書、想去愛好等,做全面對照分析,初步篩選出儘可能多的意向高校。

第三步,在篩選出的院校基礎上,結合地域選擇、城市選擇、專業選擇、後續發展、就業選擇、高校政策優惠等維度,做360度全方位的權衡分析。最終,篩選出5~6所目標院校作為報考備選,待招生簡章公佈後,結合高校本年度具體要求再做進一步篩選,選擇3~4所高校進行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