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遮霧罩千畝杏花,人間四月天

說到杏花似乎古人已有定義,"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小院柴扉緊閉,花香盈盈四溢,一枝杏花有意無意斜出牆外,令人無限相像,小院內杏花滿枝,春風過,一襲紅影款款,顧目流盼。

與桃花一般,杏花被古人賦以詩情畫意,並有著莫名的言外之義,秀才文人更是大做酸腐文章了。

但畢竟杏花是美的,一枝也好,滿園也罷;寄託情思也好,單純賞花踏青也罷,都是心曠神怡的。

《初見杏花》

宋 梅堯臣

不待春風遍,煙林獨早開。淺紅欺醉粉,肯信有將梅。

鄉下多於院裡種些果樹,石榴見多,也有棗樹,寓意多子多福,當然也有其它果樹,都是以收果子為目地,花開時一院春風,主人也見慣不慣了,倒是城裡人覺得很有鄉野氣息,短暫地嚮往。

這般情景都有些人文氛圍,逃不過古人下的定義,先入為主了。

若靜靜地賞花,純純地散步,不單是一家一院一枝獨秀,那千畝杏林、雲遮霧罩般的花海,大自然的山野田間才是徜徉的好去處。

洛陽高新區五龍溝就是這般景緻,每當杏花開時,坡上溝底如雲霧籠罩,花的山、花的世界,沒入其中,只聞人語不見人蹤,仙境一般。

原本是不識花的,桃花、杏花分不清,每當五龍溝花開時便知道杏花開了,因為五龍溝產杏。記得有一年騎行於五龍溝鄉間,在一杏園處,好心的園主人說今年杏太多來不急採摘,落果很多,你們可進園撿些,爛了可惜。

蘋果大的杏,一個四兩半斤,泛著金黃,落果都是自然熟透的,那種甜至今記憶猶新,於是五龍溝成了杏的代名詞,一個很美的名字。

於是把五龍溝與杏關聯到了一起,於是知道了杏花的模樣。

今年四月查花開時再次去了五龍溝,還是去年的景色,不同的是心境與往年不同,遊人很多,找不到一片安靜的地方,花還是那般開著,似乎找不到去年的感覺,拍了些照片並不滿意,僅是在享受邊走邊攝的過程吧。

心靜,心中便有景,眼內皆景,反之亦然,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不同的是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