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懂勁”懂彼之勁?懂己之勁?

我在我的前一篇文章中,表達了我對招熟的看法。很多人看後意識到,原來太極拳的招熟階段便是橫亙在眾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面前的一座大山。好多人感嘆太極拳竟然這麼難練,其實作為一名練了十幾年傳統武術愛好者來講,太極拳確實是非常難練,一個招式,需要明師引路,仔細琢磨,刻苦訓練,尚不能得其法,這也就是練太極者多如牛毛,真正能得其藝者鳳毛麟角。甚至很多人對一些基本的武術概念尚處於懵懂階段,概念不清,武術境界更無從談起,針對於此,我想進一步闡述下我所認為的懂勁,供大家參考,歡迎愛好者批評指正。

招熟,懂勁,神明作為太極拳的三種境界大家對此未有多少疑問。很多愛好者搞不清楚的是這三種境界到底指的是自身,還是對技術的掌握。以懂勁為例子,不少愛好者錯誤的認為懂勁是懂對手的勁,其實這完全是一種錯誤。我們在練習武術的過程中是對自我技術的完善,也就是說修煉的是自己,所以懂勁指的是懂得自己的勁。

當然很多人會說,懂勁不是很簡單嗎?誰都能發出力量。當然這種說法也沒錯,但武術中的勁則完全不同。有的人甚至把勁與力單獨拿出來進行區分。而我也認為這是有區別的,勁可以把他理解為身體運動的一種勁路表現形式,也就是說,我們在打拳的時候,身體各個部位是怎樣運動,怎樣把力量集中到一起。而力呢,則完全是勁路的外在表現形式,也就是說,作用到對手上的是力,而在自身運動的傳導則是勁。

如果您明白了我說的勁,那我再去解釋懂勁,那就好解釋多了。懂勁的懂則指的是,懂得勁路怎樣從自身傳導,《太極拳經》中指出,太極拳的勁路為力發於腳,傳導於胯,形於手指,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勁路傳導形式。而懂則是要明白每一招式,哪塊肌肉,身體的哪個部位動會更加合理,而這就是難點了,我們僅僅靠套路是練不出來的,這需要大量的實踐摸索,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與一個好的陪練,大量摸索實踐才行。在散打訓練中,表現為打靶,對抗,擂臺,而我們太極拳缺缺少這樣的實踐,所以大多數愛好者多處於主觀臆斷階段,所有的招式對徒弟好用,對外人則不起作用,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明白勁路怎麼用,怎麼走!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懂勁。

如果有人看明白了我的觀點,那就會恍然大悟,任何武術都需要訓練,實踐,太極拳也不例外,所以太極拳訓練也是需要付出大量汗水,心血的運動,沒有捷徑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