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集,沂蒙老区小镇上的最后一个集市,也是最热闹的


每年春节从赶年集就拉开了序幕,年的味道也因年集变的更加有滋味。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赶集的交通工具也已从步行、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升级到如今年的小轿车。马路两边的副道被赶集村民的汽车堵得水泄不通,幸亏镇上没有开违章停车罚单的警察叔叔。


进集市的路口,有一个明显的车辆收费标识。一根歪歪曲曲的木棍上用一根红色的绳子系着一个纸板,上面写着看车处三个手写的大字。木棍插在水泥砖块上风一刮东倒西歪,但不影响收费,不得不佩服劳动人民的智慧。
冬天下雪比较频繁,雪融化后,干净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满脚都是泥巴,稍微不小心摔倒了就会弄个浑身是泥,即使这样也丝毫阻挡不了人们赶集的热情。
现在物流比较发达,各种水果香蕉、沙糖桔、菠萝、柚子等应有尽有,足不出乡便能尝到各种天南海北的美味水果。
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蒸枣花馒头,枣花馒头好吃,寓意花开富贵,团团圆圆。集市上面的各种类型各种产地、各种形状的大枣应有尽有,价位也略微有差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时吃习惯所谓的鱼肉,节假日里面一些腌制的小咸菜备受大家的喜爱。买上一点搭配一下油腻的饭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宗的花生油,地道的手淘面,加上工艺的传承,老区的油条少了些城市里面流水线的味,多了些酥软香甜的家乡味道。每次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早早的起床,赶到集市上来上几根,心里才感觉真正的到家。
随着城市进程的发展,传统的修鞋匠越来越少,这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承。拉拉呱,聊聊天,做的是生意,聊的是生活。一件件物品就在聊天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也许你抽过苏烟、也许你敬过中华,但是当你看到这一束束的老烟叶,一定会想起曾在村口晒太阳卷烟叶的乡亲。风虽然很刺骨,老大爷依然坚守。也许生活所迫,也许心有所牵......
周村火烧干、博山火烧薄、莱芜火烧香,但我还是喜欢老家的火烧,皮薄,馅多。无论素馅的还是肉馅的,都够味。
薄如纸片的煎饼曾是我中学时代最不愿意吃的主食,而如今在异乡的都市里却成为我对家乡思念的最好寄托,只要饭店有我总要来上几张。
鱼市上面的人熙熙攘攘,讨价还价,争论不休,最终都满载而归。年年有“鱼”不仅是老区年夜饭上面必备的海鲜,更寄托对来年美好的期望。
小小的滴滴金儿,也许早就不被现在的顽童所青睐,但是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这可是童年近乎唯一的烟花。没有灯光的夜晚,燃烧的滴滴金划出绚烂光圈,灿烂了我们美好的童年。
流水线上下来的对联总让我怀念整夜守在桌旁为村里书法最好的二爷爷抻红纸的情景,也许对联几元钱就能买到,但刻在记忆深处的仪式感再也找不回来了。
人总有三急,蹲坑还是坐便你就不要操心了,哪怕你是洁癖只要不是晚期,就努力将就吧,能分个男女就谢天谢地了。
年集上的人总是充满着笑容,一年的努力,一年的辛劳,是时候犒劳一下自己和亲人了。这是沂蒙老区年集,小镇上一年中最热闹的一次,你们的年集又是什么样?欢迎下方留言。我是来游四方,爱旅行,梦随心动,志游四方!图文原创,若盗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