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是一種什麼體驗?

網絡上最近又逐漸颳起一股“喪文化”風潮,青年人的流行語句,往往是感覺身體被掏空;我大概是個廢人了等如此喪的語句。

我們如果去關注喪文化發展過程的話會發現,喪文化也並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而在網絡上也是逐步發展的。

2016年的那個夏天,葛優先生火了,不是因為葛優拍了什麼新的作品,或者是開展了什麼活動或是發表了什麼言論,而僅僅是他在《我愛我家》這部十幾年前情景劇劇中的一張劇照。



照片中的葛優面容呆滯,一臉凌亂的鬍渣,雙目無神的凝視著天花板,彷彿自己整個身體都已經融入進了沙發裡,這張圖在當時颳起了一股風潮,眾網友齊呼“是我了沒錯”,自此之後,“葛優躺”成為了新一代的頹廢時代表,在網絡上紅極一時。

同時,那段時間,青年人之間一系列與之相同價值觀表達的內容在網絡上爆炸傳播,“我大概是個廢人了”“感覺身體被掏空”等等語句,還有眾多的表情包表達著青年人的這種無力、頹廢的控訴。

什麼是喪?

它是一種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而難以自拔的狀態,“喪喪”的人通常有以下症狀: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生無可戀……

總之就是感到人生沒有一點希望,卻又處處扎心。

0 1

"喪文化"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以"廢柴"、"葛優躺”等為代表的"喪文化"的產生和流行,是青年亞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縮影,它反映出當前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在一種程度上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態和社會心理的一個表徵。

如今,多數很喪的年輕人都是這樣想問題的


又或者

是這樣


他們的日常又是這樣的


“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等語言成為了他們的口頭禪。“喪文化”成為了他們一種外在表現方式。

“脫喪”

起源於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回答

如下↓↓↓



隨後就有一大波90後們來呼應

“這說的不是我嗎”

“算了,我放棄脫髮了,我先脫喪吧”

“脫喪?感覺這一年都不可能了,好嘛!”

……

那麼問題來啦

我們該如何脫喪?

脫喪指南

Part 1


每天閒暇時去書店逛一逛,時間允許的話坐在角落裡看一本書早晨起來,一杯溫水每天享受運動,享受大汗淋漓,享受生活

Part 2


買一支自己喜歡的鋼筆,沒事練練字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學會收納學習一門外語,旅行時可以用到學習拍照,學會觀察美多學習,保證自己的記憶了,感悟力

Part 3


做一個有自控能力的人收拾好自己,百分之二百地努力學習與鍛鍊自己的能力,然後move on在外上學多和家裡人聯繫,多和他們煲電話粥學會節約,沒用的東西不要買

Part 4



交一個互相學習,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和靠譜的、有責任心的、成熟的人談一場感情學會獨立,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經常出去旅行對生活、學習充滿期待



用心去生活

用心去學習

加上自己的努力

加油

注:本內容為轉載,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