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德年制“款“铜质香熏炉

“大明宣德年制”款 铜熏炉

“大明宣德年制”款 铜熏炉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明初宣宗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之类。当时宣宗皇帝是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后来遂扩大为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之用。

中国的香炉(焚香之炉)究竟始于何时,比较多的说法是汉代。那时,佛教的传入对香炉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礼佛有焚香之举,乃制香炉。从屡见的自汉墓中出土的博山炉可以认为是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有铜铸的,也有陶制的,在炉中点燃香料,青烟在盖的孔洞中袅袅飘出,香气四溢,如通神明,爽身心,驱蚊虫。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太祖皇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交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宣德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美食、斗促织(蟋蟀)的皇帝。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死于乾清宫,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他在明太祖创业的基础上,使原来严密的政策略趋向平稳,权利则更为集中,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宣德六年,他命郑和七次下西洋,更进一步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由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种工艺品的生产制造亦出现了百花争放的局面,闻名遐迩的宣德炉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大明宣德年制”款 铜熏炉

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为了制作出精品的铜炉,在朱瞻基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再呈给其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其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

宣德炉的用料成分与工艺

明代宣德铜香炉,凭借独特的冶炼方法、晶莹的质地、古朴典雅的造型以及存世数量的稀少,成为香炉中的珍品,备受收藏家的青睐。宣德香炉的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的珍贵。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香炉,以后即封炉不铸。数百年沧桑,至今的宣德炉的存世量更是凤毛麟角,稀若星辰了。

90年代以来,宣德炉继宜兴紫砂壶后成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上的新宠。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东南亚各国的收藏家竞相高价收藏,其珍品现今每只的价格已可达十余万元至数十万元之巨,可以说比六七十年代价格上涨了千倍。

2003年嘉德专场拍卖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所藏21件宣德炉,共拍出1179.2万元,平均每件约56万元。就是这一批炉中的20座, 2010年匡时五周年秋季拍卖会“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总成交额9844.8万元,成交率100%,平均每件492万元。其中一座“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到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款 重1951g 金片甚厚。“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楷书十字,其底甚平,字体与笔划亦有笔峰,起承转合间,如毛笔运写,当为于腊模上先成款识,耳炉成后,复修磨而成也。此炉独秀,形体饱满,双耳峻峭,耳孔虽为半圆,然下部两角圆润可爱,口微侈,肥腹下垂,底亦凸坠,三足略丰,足底宽平,较同期之炉足大异,实为明清,铜炉中鲜见也。炉之皮色沉韵贵重,茶墨中和,所点金水如绒似云,大小参差,原实如嵌。赤光璀璨,奇彩荡影。恰秋夜之星空,真妙绝也。

炉之铜质“灿若黄金”者,历来为众家追寻“真宣”之根本,所谓“好铜必佳器,佳器匠必高。”斯炉全晶、形佳、色妙、款绝、铜精,整体贵重大气,神韵高尚,是为厅堂上光耀重器也。且传承有序,又是赵汝珍、王世襄二位宗师遗珍至今,已是极品佳器,必是吾等后人最求之目标。)

2003年价格平均每件价格在492万元,按现在经济水平来算每年价格以3分之1上涨,至今2013年到代宣德炉己超出800万一件。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中的宣德炉

“大慈法王”缂丝唐卡局部

释迦也失(公元1355年——1435年),西藏拉萨河下游蔡公塘人,宗喀巴大师的亲传弟子。作为宗喀巴大师的代表,在藏历第七绕迥木马年(公元1414年)奉明朝永乐皇帝之召,到内地讲经传法。由于佛事活动非常成功,皇帝极为高兴,授予其“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的封号,并赐印诰。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又被皇帝册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昭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释迦也失主持修建了色拉寺。据《佛寺游》记载,这幅大慈法王像丝织唐卡是释迦也失从北京返藏时,与皇帝御赐的佛经、佛像、法器、僧衣、帔帛、金银等礼物一起带回的。此唐卡长109厘米,宽64厘米,虽经500多年,色彩仍很鲜艳,是色拉寺最有价值的文物。

这些宣德炉都深藏禁宫之内,普通百姓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通常用于宫廷、寺庙、权贵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从文献记载可看出,宣德炉配料严格,冶炼精细,一般须经过六至十二炼,这就造成了宣德出品必为精品。而且精妙的着色、内融,使宣德炉看起来黯淡中发奇光。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四十多种色泽。

宣德铜香炉的造型古朴庄重,做工精致,亦是继商周青铜器之后我国铸造工艺中的极端。宣德炉采用当时先进的失蜡法铸成,经过打磨后找不出拼模和铸口的痕迹。也有少量的宣德炉在外部敲上些小块金箔,谓之生金,熠熠生辉,金块大小相间,小者呈星点状,大者如片状,如金色的“雨雪”交加,富丽豪华。炉分炉耳、炉身、炉足三部分。基本形状为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炉耳有:象耳、狮耳、环耳,都成对置于炉身的两侧。有的炉不饰耳,而炉身素光不作纹饰,使之尽现宣德炉美丽古朴的铜色和庄重的造型。“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在炉外底部,与宣德瓷器款相似。如“宣”、“宣德”、“宣德年制”或“明宣德年制”。炉足有圈足、圆乳形三足、方圆形四足等,形式多样,因炉身而异。炉壁厚重,手感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宣德铜香炉的选料之精,可谓是历史铜制品中的极端。据明史载:宣德初南方暹罗国献风磨铜31680斤,盖风磨铜质量极优,加入了金银等30余种贵金属,反复冶炼4——12次后制成。宣德炉铸造后珠光宝气,晶莹温润,同时还有用赤金640两,白银2080两作铜装饰的生金、镶嵌、鎏金银之用,其他如番硇砂、紫碓石、紫矿石、胭脂石等十余种材料作铜的地子的颜色。因此它的色彩丰富以紫红色为基调,有褐、青、绿、红、蓝、黄、白、金等数十种颜色。历经数百年后,炉的外壁形成了厚厚的一层自然包浆更加美丽动人。

总之,宣德炉最奇妙处在于色彩。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伪造的宣德炉色彩炫于外表,真的宣德炉色彩融于内质,从黯淡中放出奇妙的光泽,如同美丽的女子,其肌肤柔滑细腻,惹人抚弄。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伪造的宣德炉,即使用火培养数十年,一旦脱火,则形容枯槁。

宣德铜香炉的款式规范,端庄。其款多落于炉外底,为“大明宣德年制”楷书长方形阴文款,作六字二排或六字三排,字体秀丽,有晋唐遗风,宣德的“德”字右侧中间少一划,是该揩款的特色。此外亦有“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的篆款,皆以小篆出之,字型有王莽(东汉)“悬针篆”的特色。

近几年的相关历史成交记录

深圳市宝泉国际

宝泉国际作为集收藏鉴赏、交流、、交易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收藏品服务机构,星展文化旗下不仅拥有固定的收藏群体,也有来自世界各地前来合作的藏家、交易者,形成了一个较有影响力的收藏品交易服务平台。

零为什么选择我们 :壹、捌、玖、贰、伍、贰、零、叁、肆、零、捌

我们专业---因为我们掌握着收藏品市场的脉博。

我们专业---因为我们有最权威的鉴定专家。

我们专业---因为我们有最专业的服务团队。

我们专业---因为我们有最完善的服务体系。

我们诚信---因为我们有最完善的保障体系。

我们诚信---因为我们有最强大的客户平台。

我们诚信---因为我们有最具实力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