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還不升級,必然崩盤!

昨天談論社區團購是泡沫的文章,朋友圈不少人都表示認識甚至還有的比我說的更加嚴重,今天我再來扯扯。

根據相關數據表明,統計在去年下半年,社區團購平臺的數量就超過數千家,這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創業模式,看到火熱的點,一窩蜂的上去就幹,直到乾死這個行業或者把自己乾死。但是冷靜下來,社區的人還是那麼多,每天需要的生鮮菜品也就那麼多,這麼多人都想把自己的東西賣給社區的用戶,就變成了:入局者增多、競爭的無序、團長超負荷、搶團長成為惡性競爭!

1、“團長”並不是你真正的團長

社區團購在流量端其實就是團長,團長就是終端戶,他們建群、維護群甚至是“運營”群,光是這裡就看到一個讓人恐慌的事情,連專業的互聯網運營人員都不太懂的微信群管理和運營,你說目前社區團購裡面的“團長”他們能經營好嗎?甚至平臺放搶奪團長,而團長就開始多團的“兼職”。

在我看來,拉群者並非運營者並非配送者!

2、產地直採瘋狂背後其實比較可怕

一方面從源頭拿到更低的價格,一方面配送給消費者的商品更新鮮,這是社區團購下游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問題是,產地是有限,產能也是有限,那麼這裡就會造成產地直採背後就有貓膩,不是採購造假,就是產地造假。尤其是第二種,這將造成社會底層的不穩定!所以其實這個生意背後就是花錢,用錢慢慢的耗,運營社群上耗,線下產地上耗,耗死別家品牌,自己就活下來了。

3、電商下沉,讓社區團購的空間越來越小

很多時候,大的品牌和平臺他們並不需要去做社區團購,因為他們的服務和配送下去,就是社區團購,只是時間問題!像京東、天貓超市、蘇寧生鮮等都在加速下沉,也就是說,電商的下沉,其實已經能將諸如大蝦、水果甚等配送到低線城市。這時候,社區團購的競爭對手就不僅僅是同行,還有加速下沉的電商。

一個例子是,一款同樣重量的蝦仁,在電商平臺只需12.9,而社區團購的價格則達到了15元左右。電商平臺的蝦之所以賣的比社區團購還便宜,關鍵就在於其運營效率和倉配建設,像京東都有自己的倉配體系,能根據大數據將蝦類等生鮮分佈到全國各地,當然也包括三四線城市的冷鏈倉中。

而除了價格的懸殊外,對社區團購的另一大考驗是,無法使用全程冷鏈配送。京東的做法是採用保冷箱直接送貨入戶。而社區團購團購的蝦類,則僅僅是在運輸過程中冷鏈,到了團長手裡的時候,已經有些軟化。這對於購買體驗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而要解決全程冷鏈問題,實際上社區團購一己之力是很難與京東、天貓易果生鮮抗衡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大多數的社區團購都是以售賣水果為主,凍品為輔。但是水果,諸如車釐子、草莓等,實際上也需要冷鏈保鮮,但是社區團購配送的車釐子不僅運輸過程中沒有嚴格的冷鏈,而且到團長手裡後,鮮度已經大打折扣。

整體來看,2019社區團購廝殺將更為激烈,沒有拿到融資或是僅僅拿到少量融資的大多數社區團購平臺,或將在2019年自生自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