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座房屋的人,“宫斗”八年让故宫达到亿万级

开春后北京的第一场大雪,瞬间让故宫有了能与江南园林比肩的秀气。

当然,如此美景也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微博上的话题#紫禁城的初雪#、#北京下雪#早已登上了热搜,抖音这两天也被故宫的雪景刷屏……




刷屏背后是故宫门票一票难求,8万张门票每天早上都瞬间售罄!

不光门票紧俏,故宫的文创产品更是抢手,截止目前故宫淘宝产品数量超过一万种,年销售超过10亿,故宫已然成为了国内博物馆文创市场的最大玩家。

故宫成功突围背后:20多双磨破的布鞋

故宫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2018年度“影响中国”文化人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2011年,故宫因为管理问题,闹出了不少笑话。当年,故宫丢失了数件珍宝,在北京公安局的帮助下追回。以示感谢,故宫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公安局,却不料,锦旗写错了一个字。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接到调令,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他曾以为国家文物局局长是他的“最后一站”,没想到最后一岗是来故宫“看门儿”。

早在20世纪80年代,清华建筑系出身的单霁翔还在教授建筑史,所以经常在周末领着年幼的儿子,到故宫里拍建筑。

不曾料到几十年后,自己竟成为故宫的“看门人”。

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话虽如此,做起事情来单霁翔毫不含糊,随之而来的是对故宫大刀阔斧的“改革”。

上位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周高亮,俩人,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

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没有人知道,为了能理直气壮说出这句话,单霁翔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辛苦。

单霁翔曾说:“我们国家收藏的国外藏品比较少,因为我们没有掠夺,没有偷盗别的国家,每一件都来历清楚。”

接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之后,办公室给了单霁翔一份介绍故宫的资料,他要把内容背下来,以备接待来访的贵宾。

“故宫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收藏中国文化藏品最多的宝库,是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

这些“高大上的话语”让单霁翔咂舌。

进一步了解故宫之后,那些世界之最,单霁翔“感受不到”。

故宫馆址宏大,但70%的区域竖起了“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故宫藏品多,但“90%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谁都看不见”;故宫观众多,但80%的观众进了故宫就看看皇帝上朝、睡觉、结婚的地方。

观众压根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

不仅要保护好文物

更要让观众有尊严

“究竟什么是最重要的?那些世界之最吗?”“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故宫这座文化机构究竟能给人们奉献什么。”单霁翔自问自答。

可要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不以管理方便为中心,而以观众方便为中心”,对故宫来说,无异于“一场管理革命”。

之前端门广场上有很多“太监展、宫女展、刑具展”,20块一张门票,观众看完就骂故宫。其实并不是故宫办的。

那排房子被收回之后,故宫设置了30个售票窗口,并购置了很多快速售票的设备,以保证观众到故宫30分钟内能买到票。


6年前,故宫里专供游客休息的座椅不足,只能坐在石头上、屋檐下、御花园的栏杆上。

单霁翔一看又急了:还能不能让大家有尊严地休息了。

他决定增设休息座椅:要结实,要坐着舒服,要跟周围环境协调,椅子底下要便于清扫……

这一箩筐要求,最后做成的实木座椅一把要3500块钱。

可单霁翔不心疼钱,在端门广场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

当员工不无得意地告诉单霁翔,“现在有11000名观众可以‘坐下了’”。“这个数字是假的。”单霁翔直接说。

“你们去看吧,夏天太阳直射的地方没人坐,冬天没有太阳的地方人们不爱坐。”

单霁翔针对女士上洗手间经常要排很长的队。

他和故宫的工作团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

女士的洗手间应该是男士洗手间数量的2.6倍。

为此,故宫对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排长队自此成了历史。

这些仅仅只是故宫改善游客体验的小小例子。

单霁翔认为,故宫博物院不仅要关注文化遗产保护,更应关注观众的需求,注重公益性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让观众有尊严。

不为权贵折腰

却尊重每一个人的合理需求

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以前三个门洞中,中间的门洞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

因而时常紧闭,而两侧的门洞则每天排满了观众。

单霁翔觉得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三个门洞都向观众开放。

但有关部门反对,“贵宾开车进故宫是几十年的礼遇,不能换了一个院长,礼遇都不要了。”

“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居,这些帝王曾经的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据理力争。

最终,故宫在2013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不允许机动车再驶入。


2013年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访故宫,成为近几十年来第一位步行进入故宫的贵宾。

奥朗德来故宫参观,单霁翔提前到了午门,发现安保人员已经就位,很明显是准备为车队开门开道的架势。

单霁翔让人把午门关了起来,安保人员立马跟他急了。

单霁翔正色说:“这是世界文化遗产,不能破坏!”

安保人员向上报告,等了3分钟,等来了撤走的指示。

车队来了,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就此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同年10月,81岁的印度总理辛格参观故宫,有关部门提出能不能破例,让腿脚不好的辛格坐汽车游览。

单霁翔坚持:“奥朗德总统率先不坐车进入,这样的制度还是应该坚持。”


鉴于辛格腿脚不好,折中之下,故宫从钓鱼台国宾馆借了辆电瓶车,让辛格总理一路乘坐参观。

自此以后,所有贵宾,无论中外,再无例外。

后来有一次,故宫午门外,一位来自东北的老大爷认出了单霁翔,提要求:“我这辈子就来一次故宫,我想走中间的门,当一次‘皇帝’。”

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要求单霁翔却当真了:午门三个门洞第一次全部打开。

“让观众自由选择,想当皇帝当皇帝,想当大臣当大臣。”

这就是一心想让故宫充满人情化的单霁翔,不为权贵折腰,却尊重每一个人的合理需求。

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一个烟头

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单霁翔宣布:故宫禁烟。

当时人人质疑,无烟故宫纯属“单相思”。

且不说观众,博物院还有400多烟民,回办公室抽两口,谁还能发现?

“可不敢抽!”一位故宫老烟民连连摆手,悉数院长“罪状”:一个人吸烟,全部门扣奖金。

从此,烟灰缸在故宫再无用武之地。

禁火的第一天,故宫共截下了8000多个打火机。

单霁翔曾在故宫里捡到过1000多个烟头。“我走到哪儿捡到哪儿。他们就会用手机悄悄告密,院长奔东去了,你们快去,先把烟头捡起来。”

“其实我都知道这些猫儿腻。我就故意满院子走,故宫一下子就变得干净了,多好。”

笑侃背后,是一位花甲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弯腰。

有一次公开亮相,单霁翔脸上结着明显的痂。

很多人偷偷打听情况,工作人员悄悄说:“院长看到台阶上有垃圾,直接过去捡,一个没站稳,把脸搓破了。”

“摔得多狠啊,我们院长脸上的痦子都给蹭掉了。”

好在后来,痦子又长出来了,院长的脸没毁,大家松了口气。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也有一段:一位文物修复师犯烟瘾,一边抱怨着“也不让我抽根烟”,一边认命地骑车,越过重重宫墙,到宫外冒两口。


“故宫不能有一片垃圾,屋顶不能有一棵草。”这是单霁翔给故宫人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他是第一个身体力行者。

2013年,单霁翔提出“开放区不允许有一片垃圾”。

他看到垃圾,亲自弯腰去捡;砖石缝里有烟头,他就亲手去抠。

“我想把这当成家,有一种想呵护每一个角落的冲动。”

弯腰俯身,是工作人员对单霁翔最深刻的印象。

他要求一片垃圾落地后,两分钟内必须有人清扫掉,所有“犄角旮旯”,干干净净。久而久之,由于地面十分整洁,游客也不忍心扔了。

单霁翔又在2014年提出“屋顶不能有草”。

飞鸟或大风将草籽带到房顶,草生命力很强,生长过程中会拱瓦,瓦松动了,导致木头糟朽,木结构的古建筑就得大修。

捡垃圾、拔野草这些“小事”,在故宫博物馆馆长单霁翔看来,都是必须且紧迫要做的事。

在他眼里:只要是对维护文物生态有好处,就得“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类似的制度“变革”还有很多,而且每项“变革”都成效显著!

2015年6月13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当天,故宫宣布“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

2015年9月,故宫建院90周年时推出石渠宝笈特展:《清明上河图》《伯远帖》《游春图》《听琴图》《洛神赋图》等283件珍贵书画藏品首次集中展出;

2016年底,故宫公布馆藏数量为1862690件(套);

单霁翔对文物的见解也很独到,他认为文物是有生命力、有尊严的,它们应该继续走下去,活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单霁翔带领下,故宫文化也发生巨大变化!

故宫文化紧跟潮流

网红故宫博物院文创年入超10亿

几年前,单霁翔趁着开会前,特意跑到台下问记者。“萌,是什么意思?”大家乐了。

单霁翔担任故宫“掌门人”期间,故宫博物院通过花式卖萌吸人眼球。


印象中严肃的历史人物,雍正帝、鳌拜等集体卖萌;幽默搞笑的崇祯帝生平故事,其实竟然是销售广告。

故宫淘宝官方微博发布《够了!朕想静静》的文章:


以极具幽默调侃的语气介绍了 “一个悲伤逆流成河的运气不太好的皇帝的故事”。

一开始,原本在画像正襟危坐的崇祯皇帝画风突变,他变成了手拿机关枪、眼神有点小邪恶的“被害幻想症”患者,搭配台词“总有刁民想害朕”。

故宫还发了一组历史人物图,李清照抛媚眼比剪刀手,




康熙戴眼镜手拿玫瑰,摆出花朵、剪刀手等经典自拍姿势,完全颠覆传统观念。

故宫称“我们疯了一个设计师”。

网友认为“文案策划可能也疯了”。

从此,“雍正卖萌图”被疯狂转载;朝珠耳机等近万种文创产品诞生;《胤禛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等APP,下载量嗖嗖直升。

网友大呼:“能有这样尽职尽责宣传中国文化的人真是好!”





面对如此爆红的故宫文创,单霁翔傲娇地摆摆手,“别买我们的行李牌,太漂亮了,用一次准丢。”

2016年故宫文创销售额已超过10亿元,到2017年底,文创产品已经突破了一万种。


故宫在传统文化从简单商品到创意的过程中,单霁翔搭建起了故宫的文创商业版图和一个坚守IP价值与开放互动的产业链。


投资和战略合作方面

故宫也紧跟时代的步伐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在今年两会期间透露,故宫博物院专门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经营管理处、故宫出版社和故宫文化传播公司等,专门从事文创工作的工作人员达到了150多人,分布在文化创意产品策划、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

工商资料显示,故宫博物院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是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对外投资三家企业,分别为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北京紫禁城窑厂、故宫博物院餐饮服务部,出资均为100%,其中后两家显示注销。



而北京故宫文化服务中心对外投资了12家企业,是故宫博物院的实际运营主体。

这12家公司中,故宫博物院拥有5家企业的控制权,分别对北京故宫文化产品开发公司持股75%,对北京故宫华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故宫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持股51%,北京故宫前门冰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故宫前门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50%,其余公司均为持股小于50%的形式参股。

2016年,故宫先后与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达成合作。阿里方面搭建了文创产品销售平台。

而和腾讯的合作,故宫则看重QQ与微信庞大的用户量,已经尝试推出故宫定制版游戏,未来的QQ表情中将出现故宫的元素,将原创IP通过社交软件传播。

2016年9月,故宫博物院还和凤凰领客文化达成战略合作,签约之后双方将充分应用故宫具有丰富历史背景、文化故事的馆藏进行创意合作,以增强现实技术(AR)、互动沉浸技术(MR)、3D等科技手段,提升其文化价值,传播故宫文化内涵,满足公众对故宫文化认知的需求。

在投资和战略合作方面,故宫也紧跟时代的步伐。

我们要让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作为一个博物馆,最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文化资源真正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单霁翔说。

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望着故宫,单霁翔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

“我退休以后,想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

多年的努力,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人们对故宫的欢喜不仅因为这儿最著名,而是因为这儿时光千年流淌,山河璀璨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