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MEA方法看一臺車的誕生10-過程流

在上一集

從FMEA方法看一臺車的誕生9 - PFMEA起始

中,我們將造車進度推進到了零件的製造過程。第一步就是先定義範圍,以聚焦在會影響產品的過程元素上。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識別和分解制造過程,將其轉化為過程條目和過程工作元素呢?

一般我們使用"過程流程圖"來做為PFMEA的輸入,通常用一些圖框來表示各種類型的操作,在框內寫出各個步驟,然後用帶箭頭的線把它們連接起來,以表示執行的先後順序。

過程流程圖通過過程--從流入到流出描述產品實現過程。

其製造和裝配過程的每一步驟同樣包含有輸出(產品特性、要求、交付等)和輸入(過程特性、變異來源等)信息。

關於產品特性和過程特性。來自於客戶需求的識別,以及內部對於每個過程對產品特性的影響程度來判斷。

除了過程流程圖外,我們也可使用結構樹的方式來定義過程並提供結構分析的基礎。

結構樹以層次結構排列系統元素,並通過結構連接說明依賴關係。這個圖形結構允許理解過程項、過程步驟和過程工作元素之間的關係。

在新版FMEA中,PFMEA跟DFMEA一樣,都是使用六步法。但在第二步的結構分析中,DFMEA列出來的是上下級間的裝配關係。而PFMEA中,則是分成過程項 - 過程步驟 - 過程工作元素

過程項將是結構樹或過程流程圖和PFMEA的最高級別。這也可以被認為是所有成功完成的過程步驟的最終結果。

過程步驟則是分析的重點。一般是製造操作或工作站。

過程工作元素是過程流或結構樹的最低級別。每個工作元素都是可能影響過程步驟的潛在原因的主要類別的名稱。

一般我們使用4M來分析可能會對過程造成影響的元素。

4M即

Man(人)

Machine(機)

Material(料) (此處指間接材料)

Milieu(環)

也有公司擴大為6M

Method (方法)

Measurement (測量)

以汽車內飾件來說,許多的內飾件都需要經過噴塗這道加工工序。而噴塗這道工序,又細分為除塵、噴面漆、靜置、烘烤、冷卻。

所以說,當我們要分析烘烤這個過程步驟時,要考慮到其過程項為"噴塗",其產品特性有色差以及附著力(此為產品特性)的要求。

而該過程的烘烤溫度、烘烤時間則為"過程特性"。此過程特性會影響到我們的產品特性。我們必須列在過程工作元素的欄位之中。

我們使用下面的表格,來做為結構分析的輸出示例。

此次新版的PFMEA,其結構分析看似變得比老版還複雜。但通過這樣將過程拆解為三階段的結構分析。可以確保將每個過程進行識別,並列出過程步驟上游的過程項,以及下游中每個可能造成影響的過程工作元素。為下一階段的功能分析打好基礎。

再進入功能分析之前,下一集,我們再進一步深入談談產品特性與過程特性,兩者的區別以及如何應用在產品開發週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