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一下開倆脫口秀節目,然而這領域好混嗎?王自健都閒仨月了

相比起2016年時在各大衛視連續主持《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喜劇總動員》等多個強檔綜藝,進入2017年的郭德綱,突然間在綜藝圈沉寂了下來,雖然商演仍然接個不停,從大陸一路演到臺灣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就在人們紛紛以為老郭這是要固守營盤休養生息的時候,他卻在2017年的年底連續做出了大動作。

郭德綱先是和某音頻平臺推出了文史類脫口秀綜藝節目《郭論》,緊跟著又和某視頻平臺一起搞個脫口秀節目《一郭匯》,如果把此前和某平臺合作的單口相聲節目《坑王駕到》也稱作泛脫口秀節目的話,郭德綱突然在脫口秀領域發力了。

從郭德綱本身來說,的確專攻單口和脫口秀更有助於發揮他的特長和更符合他如今的環境。首先郭德綱擁有大部分人所沒有的文化積澱,在評書領域的深耕甚至比相聲還要久;其次考慮到于謙的個人事務也很忙,兩人能夠騰出好好琢磨相聲本子的時間已經越來越少了;最後德雲社年輕後輩開始長大,郭德綱也需要騰出空間來給晚輩們。在多種因素下,似乎開闢脫口秀單口戰場,已經成為了老郭的主要目的。郭德綱自己也說過,以後他可能要騰出更多時間說書。

但既然這些新節目寫明瞭是脫口秀,自然要跟單口相聲或者評書有一定的區別才是。脫口秀本是外國文化移植,國內也有不少相聲演員轉行做起了脫口秀。比如姜昆的洋徒弟大山,大山最近就專門在幾大高校弄了一個巡迴講座,討論脫口秀和相聲的區別。

然而大山空有語言優勢,卻缺乏能夠扶持他的平臺,大山侃大山牌子有了,但這些年,隨著大山逐漸遠離主流媒體,熟悉大山侃大山風格的人也越來越少了。而且大山的表演風格受主流浸淫太深,通俗點說,已經不夠接地氣了。

還有一位相聲演員也靠脫口秀成名。他就是王自健。憑藉《80後脫口秀》,王自健走紅並籠絡了一堆段子手,李誕池子都是從他手裡走紅的。然而自從節目改版後,王自健被踢出團隊,到現在也沒有找到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12月份《吐槽大會》第2季開播,第1季還和張紹剛交替主持的王自健徹底沒了蹤影,而他昔日手下的《今晚80後脫口秀》的幾個主要段子手,包括思文、王建國、池子等人卻都來了。

而且在第1季的喧囂後,《吐槽大會》第2季無論是請的主咖,還是話題度,都已經差了很多,原班人馬弄得《脫口秀大會》也是遭遇一陣評論走低,國內脫口秀市場,要想真正崛起,並不容易。

從9月份最後一期《今晚80後脫口秀》播出,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個月,而王自健卻似乎再沒過新的大型綜藝了,他接過一款汽車網絡綜藝節目《卡拉偶客》,只播了8期就結束了,而下一個,還遲遲沒有到來。

但是可以肯定,郭德綱的脫口秀,必然和歐美風的《吐槽大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或許這種更接近國人的講述方式,會收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