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急!蘋果全面佈局醫療,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如何佈局反攻?

引言:在人人都離不開手機的今天,我們親歷了智能手機改變健康的時代。當蘋果率先走入醫療,將其產品線構建成健康生態,已經在整個智能市場中佔領了先機。然而在其健康服務還並未覆蓋中國地區時,國內的智能手機企業面對“蘋果模式”以及競爭日益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如何打出差異化戰略?對於手機企業來說,滿足用戶的健康需求的關鍵是什麼?

蘋果全面佈局醫療,個人健康數據是殺手鐧

在微信步數出現之前,似乎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iPhone的健康應用程序。打開這個程序,上面只有四條一分鐘不到的小影片和寥寥可數的簡單數據記錄,除了步數和睡眠時間,很多數據還要用戶重新理解並手動輸入。乍一看,這個程序似乎對用戶的健康改善並沒有什麼幫助,功能十分雞肋。

但隨著蘋果的Health Record和帶有單導聯心電圖的蘋果公司 Watch發佈,蘋果公司對於醫療健康領域佈局的野心正在逐漸顯露。科技巨頭蘋果公司為什麼要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甚至將醫療和健康視為其應用、服務與可穿戴設備戰略的核心部分?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到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早已不僅僅是手機之爭,更是生態之爭——這成為業內的共識。科技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其他“領地”都被大量競爭者湧入甚至侵佔的情況下,蘋果公司發現了醫療保健市場的巨大機會,並試圖通過進軍這一領域實現其產品的差異化。而現在蘋果公司的健康生態系統似乎已經初步搭建成熟。


以手機為入口,依託健康大數據所搭建的生態系統早已悄悄成型(如上圖所示),將醫生、患者、醫療機構、醫療設備製造商、醫療軟件服務提供商等等都圈了進來,這樣龐大的生態系統成為了競爭者們難以打破的行業壁壘。蘋果公司的個人健康數據庫越來越龐大,也越來越專業。

國內智能手機企業破局“蘋果公司模式”健康生態的關鍵在哪?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民對健康的需求在近兩年日益增強。在這一態勢之下,華為、OPPO、VIVO、三星等智能手機企業不約而同對醫療健康領域進行佈局。

作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企業,華為早已在健康領域有所佈局,通過手錶、手環、健康體脂秤、心率耳機、第三方血壓計等智能穿戴與運動健康產品佈局,華為為用戶搭建了一個日趨完整的運動健康場景生態。在可穿戴設備的數據接入後,血糖、血壓、睡眠、體重、壓力、心率六大指標可通過手機實現實時監測,由此打通了不同終端之間的雲端與健康數據。在國內智能手機企業中算是運動健康方面佈局的先行者,但和蘋果公司佈局清晰甚至已經接近完善的健康生態系統還有所距離。

反觀整個“蘋果公司模式”的健康生態系統,將醫、患及其他所有終端聯繫在一起的關鍵,就是蘋果公司的個人健康數據。

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如果打算像蘋果一樣從頭開始積累,完全把數據把控在自己手裡,勢必耗費大量人力、財力,還會事倍功半,失去市場先機。拋開手機用戶量不談,就算與蘋果公司擁有同等量級的用戶,在獲取和積累專業醫療健康數據這一方面,也是困難重重。

不同於發達國家已經發展成熟的健康產業,我國健康產業剛剛起步,健康管理企業良莠不齊,而且各企業內部數據難以共享;市場上的可穿戴設備數據採集單一,品牌廠商不同導致數據缺乏關聯性,給數據整合帶來極大難度。

目前蘋果公司的健康記錄API功能還只在美國地區推出,在手機功能上,其健康應用程序也暫未有本質性的改善。看起來,其健康生態目前還只是在本國試水,而且在為用戶提供更直接的健康服務功能方面非常謹慎。

無論如何,作為對人們永恆重要的問題,健康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受到關注,這也正是在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一些大的智能手機企業紛紛佈局健康的原因。

對於用戶而言,手機即是一個以用戶個人健康數據為核心的健康平臺,可以在生活中便捷地接觸到各種健康服務;對於設備廠商而言,既提升了用戶使用設備的體驗,又拓寬了產品的銷售渠道;對於手機廠商而言,智能手機被賦予了健康功能,無異於是體驗上的變革,也是手機性能的一大提升。

智能手機企業如何利用手機的入口優勢,先一步實現在不同領域的生態效應率先形成行業壁壘,是智能手機企業要考慮的問題。

如下圖,“蘋果公司模式”是利用用戶優勢積累數據——推出ResearchKit和CareKit功能網羅醫學研究及醫護相關者,同時獲得更多專業數據——網羅第三方軟、硬件供應商——構建生態系統——反過來再通過服務能力網羅和留住用戶——形成生態系統閉環。

如果我們能躍過前面的階段,迅速構建生態系統,甚至,接入一個已存在的生態系統,直接通過生態效應帶來的服務能力網羅用戶,破局不再是難題。

重點在於迅速提升自己的健康服務能力,誰能率先佔領用戶心智,誰就搶佔了市場先機

佈局健康生態,接入能力是核心

談到健康領域生態佈局,假如不侷限於手機產業,從大健康行業角度來看,國內其實已經有一些持續深耕在健康大數據方面的健康管理公司。

例如一直致力於打造物聯網健康數據生態鏈交互平臺的妙健康,與工信部信通院、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共同開發了健康數據交互平臺,在此平臺技術應用基礎上,逐步形成智能設備數據間的互操作標準,涉及300多款智能可穿戴設備。

2018年妙健康發起起草的兩項有關健康數據信息交互的標準(“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健康信息交互業務系統總體技術要求”“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硬件開放平臺服務指標要求和評估方法”),獲批成為“行標”。

2015年,妙健康就意識到了健康數據在健康管理服務中的重要性,發力打造具有健康數據連接能力的平臺:先是基於其物聯網技術和能力,融合各智能硬件、廠家,構建了健康數據中心,而後對醫療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到2018年底,妙健康簽約了100多家醫療健康服務供應商,覆蓋超過30種服務類別、400多項服務產品。並參與了協助華為、三星等智能手機企業對健康平臺的構建,妙健康對智能手機企業佈局健康產業也有自己的思考。

妙健康CEO孔飛表示:“對於智能手機企業而言,面對市場上眾多的硬件廠商一家一家去談判,和每一家的接口去對接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數據接口對接、數據整理的再輸出,這部分工作量相當大。”

“妙健康在前4年的時間裡,(連接設備)已經做得很成熟,快速實現把手機硬件終端變成入口、變成生態平臺的能力,這是我們幫助智能手機企業最終實現的目標。”得益於一直以來在連接能力方面的研究,妙健康的智能手機解決方案業務於2017年正式開始發展。

據介紹,妙健康可為各大手機品牌運營商提供定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幫助手機品牌廠商實現從傳統單一“計步運動功能”到“手機HealthKit平臺”的一步升級,提升專業化健康管理服務能力。

5G規劃和基建即將大規模上馬,物聯網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智能健康管理類的電子設備品類定然會越來越多,隨著妙健康的數據能力的植入,手機可以快速連接市面上各種健康可穿戴設備。

除了向用戶提供健康建議和健康方案外,健康數據可以沉澱下來,用戶反向傳輸的數據也可以幫助應用開發者開發不同類別的應用,更好地服務手機用戶,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可以利用脫敏的健康數據做相應的健康研究,為持續改善健康提供理論支撐。

由此看來,智能手機企業若能和具備健康生態能力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破局“蘋果公司模式”將不再是紙上空談。

如前所述,個人健康數據對健康服務乃至健康生態系統的構建,具有十分關鍵性的作用。在爭奪用戶這件事上,智能手機之間戰爭的本質不是數據的戰爭,而是手機產品本身的戰爭。迅速提高自己服務用戶的能力,搶佔市場,利用所有可利用資源,把手機變成各個生態系統的頂級入口,為用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體驗才是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