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長》告訴你:最好玩的遊戲是給人當爸爸

如果說你在其他遊戲裡是“玩別人”

比如《王者榮耀》裡你是亞瑟王

《絕地求生》裡你是特種兵

(話說到底是殺手還是特種兵?)

算了,不重要

相比這些玩家扮演角色的遊戲

今天,品勝君要安利的這款遊戲就有意思了

《中國式家長》

玩這款遊戲你能找到一種

我玩我自己的趕腳


遊戲頁面要多普通有多普通,遊戲裡的畫風也都很隨意。

雖然表面看製作很普通,但玩過之後老夫發現,這是作者故意的。

「看著就不優秀的畫風」和它「玩著也不大好玩」的屬性非常搭

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沐浴著純潔的聖光,滿載著全家的希望,我順利降臨在世上。

有一個溫柔賢惠的老媽,還有一個一邊說著“我去”一邊承諾不說髒話的幽默父親隔壁老王。




我從小上的幼兒園,是那個象徵著多彩未來的三色幼兒園,還被起了一個帥氣的名字。




但平靜祥和的幼年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表面上日子過得順風順水,殊不知狡詐的生活只是在等待時機。

很快,麻煩就來了。

有一天,一位小夥伴到家裡來做客,秉承著“玩玩具都是朋友”的原則,我敞開心胸與他分享,結果這個孫子轉手順走了我的玩具:

遭受沉重打擊的我為此還減少了30點用以學習新技能的“悟性”。

這樣的結果不太符合常理,但可以讓人迅速回憶起曾被生活支配的恐懼。即便回到過去再來一次,日子似乎也並不簡單。


這裡是中國

環顧周圍,現實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

電視上放著“媽媽洗腳”宣傳片:

爺爺掛起了王羲之寫的“同一個夢想”傳家寶:

家長宣揚著自己的神邏輯:

還被奶奶買的“三馬奶粉”喂中了招,智商 -10。

幾個回合下去,現實讓我迅速認清了自己所處的位置,生活就是在這樣艱難環境中開始了。

每個回合,我們都可以通過“挖腦洞”獲取身體各項屬性或者悟性,用以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一些課餘技能,這些直接關係到學習成績和後續情節的發展。

不同圖形代表不同屬性,但這並不是“三消”

每天的行動力用完後就可以進行新一天的“安排”,在這裡可以安排已解鎖的所有事件,來獲得屬性成長和習得特長。

這個時候新的問題又來了,時間安排既要考慮到讓父母滿意,又不能給自己太大壓力。否則要麼等來的是父母的體罰責罵,要麼是自己永久性的負面情緒問題,它們都會徒增自己的心理陰影面積,對自己今後的發展造成阻礙。

反之,注意勞逸結合的話,便容易向家長申請到新的娛樂項目,在這樣的威逼利誘下,天生狂放不羈愛自由的我漸漸被磨平稜角。

遊戲中還有一個很生氣的設定「面子」,俗稱攀比。

一個遠房親戚來了,要口頭對剛,你從美國來,我回敬你一個來自兩歲孩子 的托馬斯迴旋。

比贏了,可以獲得面子的加成,面子可以索取父母的福利。

緊接著,出現滿意度和自己壓力的數據。

爸媽的期望變成了「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高中」。

這時候開始計算寶寶的心理陰影面積。

很難都完善,但是不要緊,現在我是爸爸。

我們不念書,每天就是游泳,跑步,到處浪。

幼兒園嘛,不讀書也沒關係。

我兒砸還是整個幼兒園最聽話的孩子,開心。

接著,寶寶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上小學。

新聞官在眾多幹擾裡面排除萬難,堅決讓寶寶只強壯體魄,不學習,不堆智商。

健康才是一切的資本。

品勝君也不想劇透太多遊戲的細節,反正接下來就是初中、高中。

一步一步長大成材。

高考,是最關鍵的結局篇

在高考的時候,我遇到了整個遊戲最有回憶的一幕。

老夫培養寶寶是不讀書,只鍛鍊體魄的。

所以成績一直都不及格。

高考眼看著就要落榜,也不知道是誰發了朋友圈...老闆過來把我罵了一頓。

雖然高考快要來了。

但...我覺得...還是可以搶救一下。

高考前的幾周,商店裡出現了一本五年高考。

向爸媽索取的福利裡出現了一本黃岡密卷。

這種設定讓新聞官覺得,只要最後那段時間瘋狂唸書,這個高考就有希望。

但是,簡單的五年高考是不夠的。

還要瘋狂挖腦洞學習各種科目...

我為什麼要這麼累!!!

而且這種高中才開始學習的學生真的可以考上好大學嗎

我!不!信!

結果...

一個小學初中都不念書,啥都不會的孩子居然在高三的時候硬是考到了 509 分。

唸了成都理工大學。


不僅如此,還娶到了體育系的老婆。

搖身一變成了人生贏家。

可能這就是遊戲和生活的差別吧。

到這兒,新聞官感覺這個遊戲就該這麼玩的。

有點兒無聊。

但是。

所有玩這個遊戲的人,好像都忽視了一個細節。

大家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會覺得我們扮演的是家長的角色,我們在養孩子。

開發者的初衷,是讓大家體驗一下重新活一次。

但大家玩著玩著,就跑偏了...

想想也是,新聞官也能理解。

試問,誰不想當一個不用負責任又有人喊爸媽的爸爸/媽媽呢

「做你爸爸」才是硬需求!

這個遊戲讓你覺得,你可以嘗試當一回中國式家長,你就偷偷樂。

它讓你覺得你能當老闆的爸爸,你就想玩。

它讓你覺得你能當室友的爸爸,你就願意玩。

它讓你覺得你能當同學的爸爸,你就一定要玩。

什麼體驗當爸媽的感覺,感受以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哪有「當你爸爸」好玩。

但是啊,機友們,這個孩子...應該是你自己啊!

這個所謂的《中國式家長》遊戲,其實就是把一堆小遊戲集合起來。

然後,給你一個任務讓你去玩小遊戲。

遊戲裡所有的扎心,所有的爭執,為面子的撕 X,都只是為了喚醒你內心的那點回憶。

而你,卻把他當作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