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App:陌生人社交市場的靈魂迴音谷

加關注,帶你看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的陌生人社交產品的出現,陌生人社交市場已出具規模。本文作者分別對產品Soul的市場、用戶、功能、運營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後Soul未來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那句slogan“跟隨靈魂找到你”,那顆緩緩旋轉的“星球”,以及靈魂社交的產品定位,讓Soul看起來小眾又獨特。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來到這裡併成為了這顆“星球”上長久的住客, Soul也因此崛起成為陌生人社交市場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產品功能架構;

市場分析;

用戶分析;

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運營分析;

後記。

一、產品功能框架

筆者將Soul的功能模塊拆解為三大體系,分別為:聊天體系,社區體系,個人體系。整體功能架構圖如下:

二、市場分析

2.1 市場機遇

2018年2月,當陌陌宣佈以6億美元現金加上265萬股新發行的ADS股票收購探探的時候,很多人驚呼:“陌生人社交市場即將迎來終章”,這種聲音就如同2018年夏天NBA最強的球隊金州勇士隊底薪得到當時的第一中鋒考辛斯的時候。

強強聯手,終結一切可能。但事實確實如大家所預料的一樣嗎?

根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發佈的《2016-2017中國陌生人社交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2016Q4中國陌生人社交應用用戶規模達4.88億人,較2016Q3增長3.61%。

可以預測的是,按照此增長趨勢,中國陌生人社交應用用戶規模至2018年底就將超過5億人。而根據艾瑞數據最新的結果顯示,2018年11月,陌陌與探探的月度獨立設備數分別為7541萬和3771萬,二者之和相比5億這個數字也有很大的距離。

當前,熟人社交市場可以說已經被微信一統天下,用戶習慣已經充分養成。但陌生人社交市場不一樣,群雄割據的時代,各大產品都有自己著重的發力點,比如顏值社交、語音社交、匹配社交、遊戲社交等等。市場尚未飽和,每家產品都面臨著自己的機遇和挑戰。

而對於Soul而言,當前兩大趨勢有望促成其強勢崛起:

其一,放眼全球,獨居人口的數量已經從1996年的1.53億增長到了2006年的2.02億,10年間增長了33%。而中國是獨居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當前已經有超過5800萬人獨居,其中20歲到39歲的“空巢青年”人數量接近2000萬。根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57.9%的“空巢青年”缺乏感情寄託,這也是他們當下的首要困境。

其二,2018年是00後的元年,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00後一批批地走向世界的舞臺。《騰訊00後研究報告》顯示,00後的主要特徵包括更習慣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對同輩的歸屬感有更深的渴求。

從易觀千帆的數據可以看出,40歲以下的用戶佔據了Soul總用戶量的95.99%。結合Soul清新美觀的產品設計以及靈魂社交的產品定位我們可以推斷,這部分年齡結構的用戶在未來也將是Soul增長的主力軍。

我們所說的“空巢青年”,首先從年齡上契合了Soul未來增長的主要部分。其次,他們缺乏感情寄託的精神狀態也意味著Soul生來就是這部分用戶群體的Natural fit(天作之合)。

對於00後,他們將在未來5年裡成為主要的年輕消費者。一方面追求個人想法的表達以及更多同齡人的認同將使他們對陌生人社交市場有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年齡的關係,00後的陌生人社交目的往往更加純粹,對於靈魂社交這種方式的認同感也或將更加強烈。

因此,對於Soul來說,通過拓寬市場邊界,開拓更多的陌生人社交場景來吸引更多的天生優質用戶——“空巢青年”,以及習慣養成階段的00後將成為當前崛起之路上的重大機遇。

2.2 競品分析

Soul初期通過性格測試將用戶分成了不同的群體,並通過算法將可能“合拍”的用戶進行匹配,屬於系統匹配型產品。後期添加的語音匹配功能也為其增加了“語音社交”的標籤。

因此,我們分別從系統匹配型產品和語音匹配型產品中選擇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即如故和語玩。

首先根據艾瑞數據提供的月度獨立設備數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三者用戶體量的差別和增長趨勢。到2018年11月為止,Soul,語玩,如故的月度獨立設備數分別為723萬,45萬,5萬,且Soul仍在以一個較高的增速增長,如故總體來說跌幅明顯。

作為系統匹配型產品中的兩大翹楚,如故當年被寄予厚望的程度甚至還在Soul之上。但從目前易觀千帆提供的月活數據(Soul在2017年11月前的數據缺失)來看,如故對Soul顯然是一場慘敗。

這場失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產品定位的失誤。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會有一個切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定位。比如探探定位於顏值社交,讓用戶高效地在美好的面孔中左劃右劃;Soul定位於靈魂社交,讓用戶在一個幾乎不看臉的環境下慢慢了解對方的靈魂。而如故似乎更像是Soul,探探,豆瓣的結合,走心又走腎。

在知乎上“如何評價「如故」這個 App?”問題下,有來自如故官方的回答。對於如故app的初衷,總結來說就是讓陌生人更真實地瞭解彼此,並向用戶推薦最合適的人。因此可以合理推測如故產品經理的想法:既然需要全方位地增進彼此的瞭解,那麼不論是顏值還是靈魂都必不可少。

但是作為用戶而言,如果我屬於大多數看顏值勝過看靈魂的人(參考探探與Soul月活),那麼單單顏值高低的因素就已經決定了我選擇左劃還是右劃。

如故的優勢點——更詳細的如愛好三觀等信息只作用於我選擇是否聊天之後的階段,相對權重要遠小於顏值。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會更傾向於使用探探,因為探探同城的異性用戶數量要遠遠超過如故。如果我屬於少部分看靈魂勝過看顏值的人,那麼用戶的真實頭像和照片牆也會對我欣賞對方的靈魂造成干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更傾向於使用Soul。Soul有一個更符合我社交習慣的環境。

語玩相比Soul而言是一款更加純正的語音社交產品,這類純語音社交產品在用戶市場方面也存在著天然的的桎梏。比如在使用場景上,用戶語音交流的時間和地點都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語音社交類的產品在用戶同時在線人數上也存在一定的要求。

而在可以反映用戶粘性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這一指標上,語玩相比Soul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這裡主要可以歸結為語玩在語音社交這一領域探索出了更多的玩法。比如在對對碰的單人一對一聊天模式下,用戶可以選擇心跳狼人、你畫我猜、假面速配和秘密樹洞等四款語音遊戲來避免尬聊,以及從多人聊天室中開發出了聲音鑑定、掛麥睡覺等可玩性比較高的功能。

語玩在語音社交上的嘗試和創新也同樣可以給Soul將來的產品迭代帶來一定的啟發。目前Soul的語音匹配功能在Soul整體玩法中還算不上主流,且聊天的形式更像是“給陌生人打一個電話”,對很多用戶來說,這種沒有輔助的一對一語音交流的尷尬恐怕要高於趣味性。因此,在Soul未來的產品優化中,也可以在語音匹配的垂直領域中進一步深耕,通過豐富語音社交的玩法來增加已有用戶的粘性及吸引此市場中更多的用戶。

2.3 市場表現

在艾瑞數據的社區交友月度獨立設備榜單下,Soul的排名已經升至了第九,這一表現可以說是可圈可點。且相比榜單中排名更前位置的產品,Soul保持著最強勁的增長態勢,考慮到這份榜單中五至九名實際上數據差距不大,Soul有望在將來在社區交友這一大領域下佔據一個更加主流的位置。

而縱觀這份榜單上前九位的產品,雖然在大領域中有重合的地方,但其產品定位在細分領域上其實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比如探探主打顏值社交,脈脈專注於職場社交等,Soul在其中與其他產品並不存在同質化的競爭關係。所以Soul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因此,結合Soul在過去產品迭代中的市場表現來給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建議可能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

根據七麥數據提供的Soul近一年在各榜單中排名趨勢可以看到,Soul的排名在2017年底至2018年底出現了一次爆發式的提高,並在2018年一整年中持續提高。這一點在Soul的月度獨立設備數中也有清晰的體現:Soul的月度獨立設備數從2017年12月的167萬臺增至了2018年12月的723萬臺,一年內增幅達到了332.9%。

所以我們將近一年內相對重要的更新按版本迭代的目的進行分類彙總:

通過分類彙總我們可以看到,Soul在近一年中既有橫向拓寬市場邊界的嘗試,也有在垂直方向的深耕。

對於拓寬市場邊界的嘗試,Soul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尤其是在顏值社交玩法的探索與實驗上。不論是個人表情包還是靈魂力相機都是可玩性極高的功能。但相比趣味性更純粹的個人表情包,靈魂力相機的顏值匹配功能對顏值本身有更強的依賴,這與Soul本身靈魂社交的產品定位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目前最新的3.753版本上已經看不到靈魂力相機的身影。

LBS功能對於Soul靈魂社交的定位來說或許有些尷尬。一方面這個功能已經成為各大顏值社交產品的必備,被視作“約炮神器”,另一方面Soulmate往往可以約等於異性伴侶,對於大量想要在Soul中找到Soulmate的用戶,距離不可避免會成為很大的阻礙:

因此Soul也在LBS功能上進行了步幅較小的嘗試:用戶無法主動通過位置進行篩選,但可以看到一些來過這裡的人。或者當有匹配度較高用戶出現在附近的時候,Soul會主動響起“戀愛鈴”,後者在產品的設計上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浪漫的功能,類似於我們常說的“緣分”,當緣分到來臨的時候,Soul會讓你知道。至少從市場數據來看,Soul目前對LBS功能的探索是比較成功的。

Soul對語音社交的探索是符合其產品定位的嘗試,但具體形式還需要更多的分析和嘗試。比如3.717版中更新的語音匹配“真心話大冒險”遊戲,就有用戶反饋“嚇了個半死”。未來語音匹配模塊在Soul中究竟佔怎樣的地位,以及通過什麼樣的功能來實現這種定位可以成為Soul未來產品迭代探索的主要方向之一。

Soul在產品體驗上的優化既包括了聊天模塊也包括了社區模塊。每一次的體驗優化在產品更新過程中對用戶增長的作用或許並不算顯著,但當很多有趣且區別於微信等主流社交軟件的功能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往往能產生極大的用戶粘性,甚至當弱關係向強關係轉變的時候仍然可以將用戶留在平臺。

三、用戶分析

3.1 用戶畫像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Soul女性與男性的比例大致在7:3,存在比較大的懸殊。目前已經有大量心理學研究認為:從人群整體上來看,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有著更多情感表達和交流的訴求。而主打“跟隨靈魂找到你”的slogan,Soul屬於“走心”的產品。因此在人群分佈上,Soul會更受青女性群體的青睞。

在年齡分佈上,40歲以下的青壯年人群佔了Soul的絕大部分。一方面,從產品的設計和運營角度來看,不管是首頁緩緩旋轉的“星球”,還是經常出現的“靈魂”這樣的推廣用語,都對年輕人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從產品的定位和用戶需求來看,四十歲以上的人群往往已經成立了家庭,精神上的需求可以通過家人來滿足,因此Soul對他們的吸引力也更小。

從城市分佈上來看,超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用戶總量佔到了70%以上。除了大城市的用戶天然對互聯網產品接受程度較高以外,這或許還與這些城市中用戶的生活狀態有關。

大城市除了相對較高的薪資以外,往往也伴隨著更快的工作節奏和更大的生活壓力。尤其對於這些城市大量的“空巢青年”而言,這些情緒催生的產物都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來排解和釋放,因此這部分用戶對於一個匿名的“靈魂社交”平臺有著更高的需求。

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可以看到,用戶分時活躍人數及人均分時使用時長均在夜裡達到高峰,其中人均分時使用時長的高峰段從22:00一直持續到了凌晨2:00。就像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裡說的:“在白天對什麼都不動感情是極為容易的,但在夜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人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是容易產生各種情緒,有的人通過聊天或者發佈社區動態將情緒表達出來,有的人通過刷社區動態在別人的情緒裡找到共鳴,而Soul的產品定位註定了其天生就是這些情緒最合適的平臺,因此深夜也成了Soul用戶活躍的黃金時段。

3.2 用戶使用場景及動機

根據MECE原則,可將Soul主要的用戶使用場景分為主動聊天、被動聊天、製造內容、消費內容等四大類。將每一大類進一步細分之後,可以對用戶在這一場景下主要的動機進行歸納和彙總,結果如圖所示。

四、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們將Soul按照功能架構劃分成了三大體系,分別是聊天體系,社區體系,以及個人體系。對Soul來說,最核心的無疑還是聊天體系和社區體系,因此我們分別就這兩個體系進行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4.1 聊天體系的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雖然用戶對於聊天體系的使用流程在不同場景下會有一定的差異,但總體來說可以通過下圖來簡單地概括。

因此我們也按照這個順序進行展開。

4.1.1 靈魂測試分析及優化建議

靈魂測試分為兩類:人格測試和趣味測試。

其中人格測試是相對重要的部分。用戶在創建賬戶之後需要通過三層人格測試來獲取一份星球屬性以及分析結果,其中星球屬性將成為用戶在Soul裡最直觀的標籤,分析結果直接決定了你和其他用戶的匹配程度。趣味測試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和人格測試相比,界面設計更加炫酷有趣,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屬於“好玩”的測試。

靈魂測試主頁人格測試趣味測試

然而,與星球屬性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匹配的是它獲得認知的程度。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用戶不瞭解自己以及其他用戶所屬的“星球”代表了怎樣的性格,甚至部分用戶連自己的“星球”是什麼都不知道。

或許看到這裡你會想,用戶需要了解自己的星球嗎?只要簡單知道雙方的匹配度就可以了吧?對於這些問題,從星球屬性本身的作用來說,是為了讓用戶看到陌生人的時候,能夠迅速給出一個第一印象。比如很多人看到“白羊座”,第一印象會是熱情有活力,看到“獅子座”,第一印象會是霸氣十足。更進一步說,如果能夠提高用戶對星球屬性的瞭解,讓其真正成為每一個Souler在Soul裡獨有的標籤(參考“星座”的存在形態),必將能夠極大地提高用戶對Soul的歸屬感,並對新用戶形成強大的吸引力。

充滿收穫的過程一定不會簡單。但根據筆者的觀察和分析,就產品本身而言,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始:

1. 統一星球屬性的維度。目前星球屬性的概括具有多個維度,比如“溫暖甜心”,“溫暖大白”是基於性格方面對用戶的分類,而“品質小資”,“低調學霸”描述的似乎是用戶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描述一個用戶當然可以通過不同的維度,但是這種方式會使用戶記住星球屬性,以及後續通過星球屬性拓展出什麼(比如類似星座的CP)變得困難。因此可以對星球屬性的維度進行統一,讓用戶對自己以及他人的星球屬性有更清楚的認知。

2. 調整星球屬性的數目。目前星球屬性的數目達到了26個,其中有的命名存在一定的重合。比如“靈性藝術家”,“溫和藝術家”。如果按照麥肯錫的MECE原則,這類的命名還可以衍生出諸如“勇敢藝術家”等非常多。而“社會交際家”與“社交達人”這類重複的元素會更加明顯。因此可以對星球的屬性進行一定的分類彙總。減少星球屬性的數量,讓每一個星球的特性更鮮明。

3. 優化星球屬性的名稱。星球屬性是用戶第一印象形成的重要參考,目前,有的星球屬性名稱過於抽象,比如“補位精英”,“萬能舵手”等等。因此,可以對這類星球屬性的名稱進行優化,避免模稜兩可的含義,使其更加簡單易理解。

4. 優化星球描述的內容。目前星球介紹的層次不夠清楚,很多星球的描述內容被籠統地分為兩段,每一段中包含的幾點核心內容間並沒有邏輯上的聯繫,造成用戶只是匆匆掃一眼,無法把握自己星球的核心特徵。因此,可以對星球介紹的內容進行優化,核心內容按點區分,使每一點內容做到中心明確,一目瞭然。

Soul星球描述舉例

趣味測試雖然不屬於Soul的核心功能,但從產品的設計角度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產品的可玩性。然而筆者在與用戶的溝通中發現,這種設計意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很多Souler反映,自己幾乎不會打開趣味測試,或者測過一兩次覺得沒意思就不測了。究其原因,一位Souler的表述是:“測試內容沒有切中我喜歡的點”。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其實趣味測試內容十分豐富,應該能夠覆蓋到多數用戶的需求,但內容結構過於簡單,只是將每一個測試的內容欄從上到下一維排布。用戶往往只有耐心翻看前幾頁的內容,後面的大部分測試很容易被用戶忽略。

趣味測試主頁

因此,我們可以從內容連接用戶的角度出發,對這種情況進行改善:

趣味測試內容主頁分為“推薦”和“最新”。推薦頁可以根據人格測試的結果通過算法向用戶匹配可能喜歡的測試,或者最近一段時間內點擊次數或完成次數較多的測試。最新頁按照時間順序將測試從上到下一維排布。

增設懸浮的分類欄。當用戶在下劃過程中對推薦頁或最新頁顯示的結果不感興趣的時候,可以通過懸浮的分類按鈕進一步尋找自己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具體如下圖所示:

4.1.2 匹配功能分析及優化建議

匹配是Souler獲取一個契合度較高的聊天對象最高效的途徑。Soul的匹配方式一共有三種:星球(匹配),靈魂匹配,語音匹配。其中星球匹配屬於多對一的匹配,靈魂匹配和語音匹配屬於一對一的匹配。這部分內容主要基於靈魂匹配來展開。

靈魂匹配是Souler使用頻次比較高的功能,即使在下午和晚上的非高峰時段,同時使用的用戶數也普遍超過了200萬。但是目前,靈魂匹配的篩選維度還僅僅只有“性別”一個。在同時使用人數如此多的前提下,筆者認為,可以將星球匹配中的“年齡”也納入到篩選的維度中

除此之外,在前文的市場分析中提到過,從戀愛鈴和通過定位查看附近帖子等新增功能可以看出,LBS功能是Soul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之一。同時,大量Soul用戶對認識同城的Souler抱有很高的期待。在廣場搜索框輸入 “同城”往往可以得到大量的結果。

但是,像探探一樣將LBS當作匹配過程中的基礎功能同樣不可取。過高的線下可能性將帶來產品調性的改變,給Soul貼上“約炮”,“走腎”的標籤。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折中的方案或許會成為較好的選擇,比如為靈魂匹配增加特定時刻,限定次數的位置篩選功能。既在現有篩選條件的基礎上,Soul可以在一天的特定時間點,如10:00,18:00,22:00等,刷新一次帶有位置篩選條件的靈魂匹配機會,不可疊加。

這樣能夠:1. 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大大提高需求用戶的粘性。2. 限定的次數保證用戶不會過度依賴這個功能。3. 主動的LBS匹配和被動的“戀愛鈴”形成互補。

具體如下圖所示:

4.2 社區體系的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

和微博、抖音等內容社區相比,Soul的社區體系最特別也最珍貴的地方在於它的社交性。很多用戶鍾情於Soul的廣場,把它當作一個樹洞。筆者第一次嘗試在社區廣場上發送的“瞬間”,內容大致是對近期生活壓力的抱怨。原本以為會像微博一樣,瞬間淹沒在浩大的信息流裡,沒想到短短數分鐘就收到了幾個點贊和幾條評論,評論內容幾乎都是簡短的鼓勵,讓人倍感溫暖。

這種區別來源於Soul人人平等的推薦模式。廣場推薦頁是Souler最常用的內容消費途徑。刷新推薦頁可以發現,頁面頂端推薦的是內容質量較高,獲得贊、評數較多的熱門內容。這樣的內容只有一條,其後都是後臺算法推薦的相對“普通”的內容。雖然這種推薦模式本身並不會很好地鼓勵高質量內容的產出,但每一條產出內容極高的曝光率保證了每一位用戶在社區裡的參與感,充分地發揮了內容社區的社交性。

因此,對Soul社區體系的迭代優化可以在保持其社區調性的基礎上,從進一步豐富社區內容,促成更多的用戶社交,優化用戶體驗等角度來思考。之後的內容筆者將從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兩個方面來展開。

4.2.1 內容生產分析及優化建議

目前,在豐富社區內容的方向,Soul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除了常規社區都有的文字、圖片、視頻等,Soul還能在社區廣場上發語音、表情包,以及包括了“共創”這種基於語音的二次創作形式。

目前Soul已有的內容種類已經比較齊全了,但仍有在某個細分種類下橫向擴展的餘地。比如Soul目前可以對已有圖片進行筆繪編輯,但實際在在社區廣場上極少見到這方面的應用。筆者認為可以強化筆繪塗鴉的功能,在內容發佈的功能結構上放在與普通圖片、視頻等同的位置,並默認白板繪製以及進一步豐富繪製功能。

一方面,可以用來表達用戶的想法。目前社交市場上這一使用場景通常被文字承擔,但筆繪的方式相對文字更加生動有趣,能夠作為文字的補充。另一方面,筆繪塗鴉本身的趣味性也能在一個比較低的門檻上幫用戶“殺死無聊”。

而在共創語音上,具體的玩法也在逐漸擴展,其中有用戶自己的發掘,也有Soul官方的引導。從一開始的簡單合唱、一人伴奏一人唱,到現在的搞笑對話、電話等等,添加了方言、情景等更多的元素。

然而,目前的共創僅僅侷限在語音上,沿著“共創”這條思路,可以在現有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共創視頻、共創圖片都會是不錯的嘗試。

先拿共創視頻來說,共創的方式可以有兩種。一種類似於現在的共創音頻,用戶只需要在正常發佈視頻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接受共創,其他用戶就可以獲得消音版的原視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視頻配音。另一種類似於抖音現在的“合拍”,用戶可獲取原視頻的全部內容並添加自己的視頻來合成新的共創視頻。

而共創圖片的門檻更低,圖片來源可以是用戶發佈的普通照片,也可以是前文所述的筆繪作品。具體的形式為二次編輯,用戶使用場景包含但不限於風景、自拍、美食修圖,二次趣味塗鴉等等。

4.2.2 內容分發分析及優化建議

標籤是Soul內容分發中很重要的一環,相當於一個用戶自建的分類。當內容鏈上游用戶將自己發佈的內容加上標籤後,下游用戶即可通過標籤查看與自己興趣相關性較強的內容。

通過標籤查看內容的途徑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關注頁關注的標籤;

推薦頁推薦的標籤;

搜索頁搜索後顯示的標籤結果;

搜索頁搜索前顯示的熱門標籤。

這四種途徑中的前三種都具有明確的意義,但第四種或多或少會讓人覺得疑惑。因為這份“熱門標籤”長期是固定不變的(最近在春節期間更新了3個)。

仔細觀察這份“熱門標籤”可以發現,裡面的每一條都與Soul的產品定位有十足的契合度,它們背後的內容可以作為Soul希望用戶產出的核心內容的代表。因此,這份長期不變的標籤也可以看作是Soul對於其社區核心基調的堅守。

然而,新鮮的東西總是更有吸引力,一份長期不變的“熱門標籤”的引導作用也可能隨著用戶“看膩了”而逐漸減弱。因此,筆者認為此處的“熱門標籤”可以進行一定的調整:

由現在長期不變的形式改為更新變化更快的形式,不用像微博一樣每分鐘更新,但可以半小時或一小時更新一次。

內容上進行調整,可由三部分組成:部分現有的“熱門標籤”,Soul官方引導的內容標籤,基於實時熱度的內容標籤。

即標籤在多次更新後,依然能夠看到全部現有的“熱門標籤”。且能夠加強Soul官方引導的作用,並通過給用戶足夠的新鮮感來進一步促進社區的活躍度。

此外,當前的“熱門標籤”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標籤,而相當於在搜索框中輸入的標籤內容,點擊之後的頁面除標籤內的內容外,還包括同名用戶以及類似話題。

考慮到同名用戶發佈的內容與標籤內容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且其他類似標籤中內容遠遠少於真正的“熱門標籤”(有的甚至內容為空),因此筆者建議此處可以賦予“熱門標籤”真正的標籤意義,用戶選擇後可直接跳轉至對應內容頁。

在搜索頁熱門標籤的上方,是一個內容的分類。

Soul將所有內容按照類別劃分成了5類,每一類中內容根據時間順序從後往前排列。但在筆者與Soul用戶的訪談中發現,這個內容分類的功能模塊使用率極低,尤其對於文字、圖片、語音的分類。用戶對文字和圖片的需求完全可以在推薦頁中得到滿足,何況內容分類中展示的文字和圖片單類僅僅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布,並沒有考慮到用戶的喜好。而用戶對語音的需求同樣可以在推薦頁的自動播放功能得到滿足。甚至在語音的質量上,自動播放推薦的語音往往都是經過大量Souler認可的,通常質量也要高於最新的語音。

因此,筆者認為這部分功能模塊可以替換成Soul獨有的趣味內容,與推薦頁的使用場景進行區分,以增加用戶單獨單開其中某個分類的價值。結合前文內容生產中所述的功能,可以如下圖所示:

五、運營分析

Soul的運營模式比較簡單,基本集成在了“Soul官方”的推送中。首先通過向用戶手機的通知欄發送比較有趣味性的短文案吸引用戶點擊,用戶點擊後可進入“Soul官方”查看最新發布的內容。

內容的形式主要有四種:話題、活動、文章、測試。

在一些特殊的時候(如春節期間)也會發布視頻,年度總結等內容。運營內容保持每天穩定的2-3篇更新,更新的時間也比較符合用戶的作息,通常在午餐後至午休期間的12:30-14:00,晚餐後的18:00左右,晚上睡前的21:00-22:00。

其中,話題和活動是Soul運營的核心。不論其他內容怎麼組合,話題和活動每天都必定有1-2篇,這與Soul社區鮮明的社交屬性是分不開的。

話題和活動本質上都是鼓勵和引導用戶產出符合社區調性的內容,而這種內容本身又能在用戶中形成共鳴,從而促成更多的社交。

值得一提的是,話題和活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即雖然最終形式都是產出帶話題的內容,但是活動的玩法相對更加複雜,也更易產出高質量的內容。

筆者選取了近一個月以來的部分活動和話題:

我們可以看到,Soul的活動和話題極少帶有獎勵。近一個月以來,只有推廣新功能“捏臉”的時候在活動中加入了現金獎勵,且效果只能說一般。因此,Soul的運營活動主要通過內容來吸引用戶參與。這時候,參與門檻就成了決定話題熱度的基本因素。

比如“七大姑八大姨pia戲”,雖然話題本身十分有趣,但需要用戶進行併發布語音,這樣門檻就比其他只需發佈文字的話題高不少,因此發佈瞬間的數量也比較少。

在相同參與門檻的前提下,走心程度也是影響話題熱度的重要因素。走心是Soul的核心基調之一,很多用戶最初來到並留在Soul就是把這裡當成了自己情感的自留地。因此這類話題也往往能引發用戶更強烈的共鳴。

但是“21日習慣養成挑戰”是個例外,這個活動的高熱度和走心關係不大。它首先在一個較低的門檻上,激勵用戶在弱關係中建立點對點的紐帶,然後通過用戶間建立的紐帶來保證優質內容的產出以及整個活動較長時間的熱度。目前這樣的活動還比較少,在Soul未來的運營中,這種在低門檻下促進社交的活動有潛力成為“Soul官方”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除此之外,前文在功能分析與優化建議中提到的,增進用戶對星球的瞭解也少不了運營的配合。在現有“Soul官方”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做的有很多。這裡舉幾個例子:

通過文章增進Souler對星球的瞭解。這個過程可以分成多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天向用戶推送一篇文章,內容可以包括:對1-2個星球的特徵進行深度描述、這個星球中一些用戶的故事。後續階段的文章可以圍繞星球間的互動展開,比如兩個星球間相處的模式及他們之間可能發生的故事等等。

通過話題引導用戶分享他們的星球故事。比如“你最喜歡的那個Souler來自哪個星球?”“你希望自己的Soulmate來自哪個星球?為什麼?”等等,以此引導用戶進一步瞭解各個星球。

通過增加星球相關趣味測試。比如“你的Soulmate將會來自哪個星球?”“你要是遇見這些星球的Souler,還是轉身就跑吧!”等等,以此來增進用戶對其他星球的好奇。

六、後記

Soul就像陌生人社交市場上一座巨大的靈魂迴音谷,數以百萬計的靈魂在這裡發出孤獨的聲音,然後聽到各式各樣的迴響。

筆者在前文花了大量的筆墨分別對Soul的市場、用戶、功能、運營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後想在這裡分享一下對Soul的期待,即Soul文化的建設。文化是一個抽象又磅礴的概念,古今中外對文化一詞的解釋不下百種,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始於精神,也能夠對物質產生影響。

目前陌生人社交市場上具備足夠規模,且基於“精神”需求的產品並不多。比如探探顏值社交的背後是用戶的荷爾蒙需求。因此,Soul有望在拓展現有功能和概念的過程中,分離出被大量用戶接受的更高層次的精神產物,並慢慢將其演化為可以反向對用戶產生影響的Soul文化。

道阻且長,但讓人期待。

本文由Aries原創,產品會轉載發佈僅用於學習交流,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微信:hf16881688~ 產品會QQ群:140710383~ MVP聯盟QQ群:21362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