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祕密:生命在哪裡?

人們總想知道生命在哪裡?更想掰開了看看,生命到底長什麼樣。人有這樣的好奇心不足為怪,人有這樣企圖和這樣的邏輯就奇怪了,生命是什麼?是物質嗎?人想象生命是物質,人非常願意並努力的在物質中尋找生命。人們非常想有朝一日在科學的儀器下或某一場實驗中捕捉到生命,從而像打開黑匣子一樣,找到了生命最根本的秘密。這不是笑談,這是科學正在做人事情。但是,當科學家在人體組織裡,大腦、心臟甚至腸子裡找了個遍,在分子、原子、電子、質子、量子之間也找了個遍,生命還是無影無蹤,這就不是笑談,有點像悲劇了。

人找不到生命的所在,很沮喪。因為人相信生命一定有物質體的表達:或是一塊什麼人體的組織?或是幾克重的什麼物質?某科學實驗不是檢測到靈魂的重量是3.6克嗎?生命一克也沒找到,豈不叫人難堪?不要憋住笑,這是嚴肅的問題,在唯物觀中,物質是第一性的存在,如果生命不是物質,跟物質不搭界,這不是讓人沒有臉面嗎?要命的物質裡竟然找不到生命,這讓唯物主義的人們情何以堪?

無論怎樣,人都是以生命的實際存在為基礎的,生命就跟物質一樣存在或不存在,所以,為了保持生命的存在,就如同保護一盆花不枯萎一樣,是非常具體又細微的任務,這是人盡其一生的最大使命。生命如物,屬於個人所有,這是絕對的私產,不能與他人共有。於是,為這絕對私有的生命,人盡其所為活著,人盡其所謀活著,人盡其所能活著,人盡其所有活著。活著,拒絕失去生命,這比保護任何物質更困難。生命與物質,生命與生命都處於利用與競爭當中,到了極端時刻,就是你死我活的戰鬥。以生存為理由,人可以相互結盟,他可以相互攻擊;可以相互為親,也可以相互為仇;可以互相利用,也可以互相撕殺……人千難萬難、千險萬險活下來,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生命嗎?這就是為什麼生命最寶貴,人命關天足以說明其輕重。

如此壓迫人的沉重的生命在哪裡?為了它的存在,人經受了多少磋磨、多少痛苦、多少恐懼……不過,在人的意識中,生命不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而是形而上的存在,並且,這種存在方式還決定了所有事物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理由。生命存在是一種邏輯,人們使用這種邏輯來認識和解釋一切。所以,人的認識和行為,都是生命邏輯的演釋,生命為人畫出一個圈,人永遠走不出這個圈。無論什麼認識、思想、理論、信仰等意識形態,都是這圈中之物。如此,人們才恍然大悟:生命豈止在人體之內,生命的倫理遍及所有事物。或者生命本就不在身體之內,生命就是一種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受生命理念所限,都是生命存在的產物。

生命的確不是物質,生命在哪裡?生命就是人的生存理念,是由這理念構成的一切存在,是由這理念形成的存在秩序。人們在身體組織裡找生命是方向性的錯誤。生命對於人,就是一種存在方式。生命就是身體與外在事物一體存在的邏輯結構,個體身體與意識的消失並未影響生命的存在,生命一直都在,只是由不斷生滅的個體來具象體現。

用科學手段來尋找生命的確是在鬧笑話,科學找到的是生命運轉的機器設備,拆開機器設備找主人不荒唐嗎?是生命在使用身體設備,但生命卻是抽象的意識,這意識的本質就是存在的感知運動,是感知運動推動了身體設備的運轉。至此,人應該再次恍然大悟:所謂的生命本質上就是感知在運動。

將人命名為感知體,比命名為生命體更確切,感知體的所有機體組織、結構、系統都在為了感知而運轉,運轉的過程就是處理感知信息,完成感知互動。感知體就是一臺嚴密的感知設備,一刻不停地執行著感知任務,完成感知目的。感知體與被感知體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存在,感知的信息內容可以變化,感知的方式不變,感知與被感知的關係不變,所以,感知體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這個邏輯關係更圓滿地解釋了存在。

人為什麼一定要維持生命的理念和邏輯結構?生命就是個偽概念,還給人帶來如此巨大的錯位和麻煩,再堅持生命理念不就是在犯傻嗎?當感知體成為人的真身,當感知理念成為存在的基本理念,人還會再問生命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