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動物 2》,一部裝修比劇情好看的愛情片

據說一開始,華納兄弟找JK羅琳,是想拍個關於《神奇動物》的紀錄片來著。羅琳就說,不如我們拍個電影吧!拍五部,我寫劇本。

華納兄弟一聽當然很開心,找了《哈利波特》原班人馬傾力打造,想再做個能繼續閉著眼賺錢的大IP。

2016年拍了第一部,反響還不錯。第二部前幾天剛上映,叫《神奇動物:格林沃德之罪》,海報畫風蠻中式的,嗅嗅真是怎麼看怎麼萌寵啊!



所以我絕對是帶著120分的期待進了電影院,想看到一個更加磅礴宏偉、氣勢恢宏的魔法世界。

但觀影完畢只有一個感慨:羅琳女士,這回真的把《神奇動物》拍成了紀錄片!

整部電影就是一堆關於《哈利波特》隱喻和線索的堆砌,信息量過大,劇情混亂。就算是老粉如我,也看的雲裡霧裡抓不住任何重點,感覺就是在看書,一楨一楨地翻頁,邏輯是有的,但是丟掉了主線。

當然編劇爛、故事無聊的話,反正睡睡也就過去了。

最不能忍的是鄧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演員的選角。

鄧布利多老年儒雅,身材修長消瘦,銀髮滿頭,眼睛湛藍,穿華貴的長袍,上面繡著星星和月亮。



少年時也是才華橫溢,眼若星辰,風度昂揚:



現在你跟我說,中年的鄧布利多,穿西裝三件套,掉髮嚴重,是個油膩大叔?



真是毀童年啊!!!!!

哦還有格林德沃就不說了,德普一出現我就覺得自己穿越到了海盜船上。

豆瓣7.3,絕對是哈迷的盲目情懷分。

我最多給5分,不能再多。

一分是小雀斑的。沒辦法,腿長,人帥,演技好。

每次看到他笑,我都會有"糟了是心肌梗塞的感覺",所以這一分必須給:



剩下四分,全部都是道具組的。

Ezra Miller說過,他有一次沒事兒,在片場拉開了一張桌子的抽屜:



發現裡面塞了報紙和檔案:



上面寫著當年應該會刊登的所有新聞:



這個抽屜的內部,鏡頭肯定是拍不到的。但匠心滿滿的道具組,就是能把細節做到這種水準。

最狠的是,Ezra的戲服,不僅僅是外套衣服和髮型,甚至包括了一條20世紀20年代的內褲!




《神奇動物》系列的set designer是Stuart Craig,拿過三次奧斯卡最佳製作設計獎。像《諾丁山》、《英國病人》以及七部《哈利波特》,都是他指導下做的佈景。

老爺子今年也快八十歲了,依然熱愛這份事業,因為大多數道具用完了就會被毀掉,所以最近還在設計主題公園,想要讓自己的作品有更長一點的生命力。

對於魔法世界,他是醬紫描述的。

"人們總會尋找魔法。但其實魔法元素,並不處在這所大樓裡,而是在小道具,以及微微漂浮在半空中的光源裡。"





這次的《神奇動物》世界,設定時間是在1926-1945年。第一部的主要城市是紐約,第二部是巴黎。後面幾部,按照JK羅琳在twitter上的某次回覆來看,應該還有柏林、里斯本以及米蘭。

不知道接下來的故事走向,會不會變成"二戰是巫師挑起來的,最後也被巫師終結"……



有粉絲在twitter上問羅琳,《神奇動物》到底有幾部,她用了五個國家的語言來回答的5

說回正題啊。

當時為了給美國魔法部的找拍攝地,主創團隊去紐約轉了很久。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JK羅琳想起了伍爾沃思大廈,隨手搜了一下照片。

發現大廈的入口拱門上方,竟然是一隻石質貓頭鷹:



大家心中巨石落地,就是這裡了。

但是現在的紐約,塞滿了高樓大廈跑車外賣,基本上已經找不到1926年的影子了。

所以道具組想了想,就讓Stuart Craig畫圖設計,硬生生地在一片空地上,建了一座紐約城。

開拍之前的紐約城:



建設中的紐約城:



建設完畢的紐約城:




對,沒錯,你在電影裡看到的大部分魔法城市,從紐約到巴黎將來可能還會有柏林,都是手工做出來的。

如此大張旗鼓地搞基礎建設,其目的只有一個:創造一個真正的,屬於1926年的魔法世界。

再來看看道具組做出來的美國魔法部大樓的細節,水準之高,僅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

宏偉壯觀的大廳:



魔法世界危險程度鍾:



進門的時候,有一隻家養小精靈,在給魔杖拋光:



這個機器是用鴕鳥毛做的:



而且真的能自己轉起來!



每一張辦公桌上的各式辦公用品,都準備的周全又精緻:



打磨到光亮的黑胡桃木色櫃子、老舊的黃銅檯燈:



就算是根本用不到的文件,也十分到位,任何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有趣的指示牌:



"在這工作,你不需要魔法。哦,不好意思,你還是要會一點的。"

tina桌子上的文件標籤,精確地描寫著魔杖尺寸記錄:



旁邊放了本《拉帕波特法典》,在哈利波特詞典裡,竟然可以查得到這本書的存在,其具體內容就是規定,美國巫師不得與麻瓜通婚。



哈利波特詞典https://www.pottermore.com/writing-by-jk-rowling/rappaports-law-en

每一個魔法元素,每一束微妙的燈光,都如Stuart craig所言,一點一滴,融入到這棟建築中:



而且這棟大樓裡,不僅僅是室內裝飾具有魔法元素,就連服飾也是如此。

在《神奇動物》裡,每個人穿的都是高定,包括龍套演員,即使你根本不會注意到他們。



隨便一套群演的服裝拿出來,都華麗到可以當主角。

比如第一部裡,有一場魔法部開緊急會議的戲。

電影裡呈現出來的場景,是一片黑壓壓的人群,你甚至連他們長什麼樣子都看不清楚。



但set designer仍然認認真真的準備了他們的服裝,帽子上的羽毛、脖子上的項鍊、衣服上的紐扣和色彩,全部都是一絲不苟,精心做了搭配和設計。













主角的衣服就不說了,完全是藝術品。

奎妮第一部裡面的blingbling粉色大衣,是用漸變色真絲手工製作的,一共用了3000英尺的絲線。



第二部裡面,奎妮直接穿prada高定。



演奎妮的女演員,曾經在一個訪談裡透露過,自己在第二部裡面穿的是prada。

參與這次道具製作的設計師們都感慨過,整部電影的歷史設定:1926年,恰巧是一個迷人的夢幻時代。

一戰的陰影剛剛散去,美國爵士音樂盛行,art deco裝飾風格悄悄興起,包豪斯建築嶄露頭角,柯布西耶發表了《走向新建築》,穆夏的畫作掀起了新藝術運動的浪潮,室內設計的巔峰時期終於降臨。




樂器設計師給酒吧的小精靈們,設計了一個超級號,上面融合了小號、長號還有風笛的特徵。關鍵是,它真的能被吹響!



海報設計師給酒吧設計了穆夏風的塗鴉,這張海報現在store.minalima.com上可以買得到,售價349英鎊

魔法世界雖然相對於麻瓜們還是保守一些,你不太可能在巫師的家裡看到一把Mies van der rohe的巴塞羅那椅子。

但是道具組,還是竭盡全力,給我們展示了1926年巫師們的居住環境。

比如tina家,就有繁複花型的淺紫色壁紙,深褐色的超高橡木推拉門,中國風art deco粉色手工地毯,非常典型的老派美式裝修:



為了設計這套房子,英國的設計師們走上了紐約街頭。直接敲門並說,'對不起,我們正在製作一部電影,如果我們看看你的房子,你會介意嗎?'

搪瓷洗手盆,下面搭一塊閃閃發亮的天鵝絨掛簾,地上鋪的是黑胡桃木平紋地板:



藤編沙發一看就是年代久遠,但是配上巖草色靠墊和紅緋色蓋毯,依然很有時髦感:



我最喜歡的,是房間裡的這幾盞燈,白百合壁燈、綠色燈罩檯燈、以及粉色落地燈,溫柔又富有時代氣息。



客廳裡的熨斗,是真的自己在動……



不過是有個遙控器在控制的:



BBC home design裡面有說過,1920年左右的人們,都很喜歡在房間裡放一點鴕鳥毛,來展示自己對於當下生活的那種"舒適的頹廢感"。

仔細看,tina的臥室裡,真的就有一根粉色的鴕鳥毛,插在書架頂端:



客廳的另一面牆上,還掛了一張英國博物學家Mark Catesby,在1722年左右畫的貓頭鷹寫真圖,叫little owl:



感覺只要有貓頭鷹的地方,就會瞬間有了魔法哎!

這隻小貓頭鷹,現在美國屬於公版畫,可以免費去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e-little-owl.jpg下載,自己打印掛家裡。


由JC Sepp出版,1772-1781


除了研究美國人在1926年怎麼住,神奇的道具組,也把newt的箱子作為重頭戲,認真嚴謹地對待。

比如這張麻瓜鑽進箱子裡的圖,其實沒有用ps:



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地板下面,挖了個地下室,任何人都可以鑽進去:



箱子裡面的世界就更棒了!道具組卯足了勁,就為了讓麻瓜們如你如我如雅各布,在鑽進去的那一霎那,震驚到汗毛豎起,喊一聲,"woooooow"!

一個神奇動物學家的房間裡,該有的一切設備和儀器,都做的細膩逼真。

你會不由自主的開始揣摩,這個人,他最喜歡的神奇動物是哪一隻?




樹羅鍋的速寫畫



比利威格蟲針在光線照耀下,會散發出絢爛的藍光

這個箱子,在第二部還建在活了六百年的尼可·勒梅家地板上。



尼可·勒梅生於1330年,所以他家基本上都是法國路易十四時期的傢俱,椅背方方正正,扶手飾有花紋,卷軸般的椅子腿,椅座裡面塞滿了布料,看不到木頭框架。



我之前有寫過>>>上海古董傢俱地圖<<

作為鍊金術士,房間裡當然是充滿了各種化學試劑:



以及黑乎乎的燒焦痕跡:



魔杖工具組的設計師叫Pierre Bohanna,《哈利波特》系列的每一根魔杖和工具都是他設計的。

拍《哈利波特》的時候,一共做了六塊魔法石,每塊都有不同的顏色和手感。尼克家裡這塊魔法石,就是當年做的。



不過tina的家過於老派,newt那個手提箱只是個工作室,鍊金術士的家根本不能住人,唯有第二部裡面法國巴黎市中心的那戶人家,裝修的才是真的chic又高級。

可惜我找不到更多的圖片,唯有下面這一張。

整體洛可可風為主,以黑綠色壁紙為環境色,各種黃銅畫框、燭臺和落地燈架組成了主導色,強調色就是燈罩上的那一抹薔薇粉,視覺重點突出,三種顏色養眼又和諧。

而且從道具上,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傢俱應該傳承了幾代人,保養狀態極佳,是個富裕家族沒錯了。



你看,道具組為了讓魔法元素充斥在每一縷空氣中,真的已經做到了極致。

但斑馬姐一直說,想讓一個房子變成家,是需要有靈魂存在的。

同理,想讓一個道具被銘記於心,則需要講述一個好故事。

再美妙的裝修,再細緻的道具,再微妙的光源,如果穿插於其中的是個爛劇本,那麼這個空間就真的只是個空殼子,毫無生命力可言。

JK羅琳已經不再滿足於給小孩子們寫書,她要再造一個屬於成年人的魔法世界,並想在裡面加入自己的女權主義、LGBT傾向、甚至是政治理想,這些當然不是不可以。

但想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面面俱到地講完所有的線索和細節,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情懷歸情懷,搞得太自我陶醉,不關心觀眾的感受,那就是在消耗之前花了十幾年建立起來的粉絲好感。

如果羅琳女士不能寫出一個優秀的劇本,建議還是先把書認認真真寫完吧。

不然我少年時心中的那個美好的魔法世界,真的就要坍塌於中年了。

來源|菠蘿斑馬居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