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築也怕裂縫,這些方法留著有用

預製混凝土也會有裂縫,但不同部位的情況並不相同。搞清出現裂縫的各類原因,讓裝配式工程無需堵漏!

生產造成的裂縫

預製構件在預製廠加工時,會在構件製作過程中,由於模板漏漿、振搗不當、跑漏漿、製作驗收不到位等而造成裂縫。導致構件製作後出現包括缺稜掉角、稜角不直、翹曲不平、飛出凸肋、構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汙、蜂窩、孔洞等常見問題。

儘管構建加工廠有質檢體系,但仍然有可能會有不滿足質量要求的構件在出廠後,由於外界環境及其他問題而在施工後期產生裂縫。

此外,由於部分預製板跨度過大,運輸過程中板間擠壓,或在吊裝時因撓度過大產生裂紋,裂縫延伸至整塊板,導致構件破壞預製構件在運輸及吊裝過程中發生龜裂甚至斷裂。因此,大跨度預製構件的生產需要格外注意,也是施工方在定製材料需要特別關注的地方。

安裝產生的裂縫

不同部位安裝時,都有可能產生裂縫,但原因與解決方法有區別。接下來主要分析樓板、屋面、與牆面。

樓板部位

樓板部位的裂縫原因有很多。如在樓板安裝前不坐漿或坐漿不平。樓板支座處不鋪砂漿,減少了對樓板的約束力,樓板不穩定。在其上施工時,對角晃動或發生扭曲,會加速了樓板產生縱向裂縫。 

同時,樓板安裝後不注意調縫,導致個別板縫太小或形成瞎縫,使樓板嵌縫過於密實,失去了嵌縫的傳力效果。而且板邊的浮灰可能會降低混凝土與板的結合力,導致粘接不牢。 

屋面板部位

1.直接原因

(1)鋼筋混凝土輕型屋蓋的蓋瓦安裝不良,搭接不當;空心板、大型屋面板等的板縫間細石混凝土及砂漿填塞不嚴密。

(2)由於各種原因造成屋面板位移,出現裂縫。

(3)防水塗層及嵌縫材料延伸性不夠好,被拉裂或拉脫。

(4)防水塗層及嵌縫材料施工質量不良,防水塗層出現起泡、離層、破損,嵌縫材料粘結不牢,脫落。

(5)防水塗層及嵌縫材料老化龜裂。

2.間接原因

(1)暗管敷設在板縫內沒有相應的措施。板縫寬度不足,電線管粗細不一,往往造成電線管卡在板縫中間或上部,嵌縫時形成上實下虛的情況,達不到嵌縫的目的。

(2)嵌縫後下道工序跟得過緊,沒有合理的技術間歇。樓板安裝後即嵌縫,接著進行上部結構的施工,使樓板受荷後產生撓度變形,而嵌縫混凝土強度尚低,市區傳力效果。

(3)局部荷載過大。施工中不考慮樓板的承載力,材料堆積過於集中,造成個別樓板變形過大,留下產生板縫的隱患。

牆面部位

(1)養護不認真。嵌縫時,不能提前澆水溼潤,由於樓板乾燥,嵌縫砂漿脫水太快,加之嵌縫後養護不到位,造成嵌縫砂漿強度達不到質量要求,減弱了嵌縫的傳力效果。 

(2)挑梁前段頂撐拆除時間不當。規範規定懸挑構件須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時,方可拆模。

(3)面層與樓板粘結不牢,預製樓板剛度差。

材料原因產生的裂縫

預製構件生產過程中,膠凝材料與細骨料的品種變化也是增加開裂的原因之一。由於在天然砂資源日漸減少,適合構件生產的中砂難以採購,使細砂、山砂及人工機制砂投入生產的比例逐漸增大。由於細骨料的材料性質要求較高,因此使用細砂、山砂及人工機制砂生產的混凝土易產生裂縫。

解決措施

(1)加強對樓板的質量檢查,樓板進場要具備構件合格證,同時要組織人員進行抽查。對樓板的只存偏差、表面質量、混凝土密實度逐一檢查,樓板厚度相差較多的要剔除,細緻觀測其裂縫情況。預應力樓板決不能帶縫安裝。

(2)保證坐漿質量。閾值混凝土樓板安裝時,應坐漿、擱平、安實,坐漿厚度一般為10~15mm。支撐處要平整,板底高度要一致。儘量一次吊裝到位。若不具備條件,安裝後應調勻樓板,調縫後進一步處理坐漿不實、不平的問題。

(3)隔層嵌縫。預製樓板按照設計要求安裝完成後,要等上一層主體結構完成後方可嵌縫。避免運輸及堆放物造成樓板變形產生裂縫。屋面板安裝後,嵌縫有足夠強度時方可做上層結構。

(4)嵌縫前的準備。嵌縫前必須進行清掃,清除木渣,磚渣等雜物,用清水沖洗板縫,底模要用硬性不變形材料。

(5)確保嵌縫質量,加強混凝土養護。

(6)嚴格控制樓面施工荷載。材料應分批上料,擺佈均勻,防止荷載過於集中。荷載無法減少時,要在樓板上加設臨時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