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美國嚐到了“技術封鎖”的苦頭,去世卻關注甚少!

今年的十月可謂是一個令人悲傷的十月,央視知名主持人李詠,在抗癌治療十七個月後去世,古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也遠離江湖,駕鶴西去,帶走了幾代人的回憶,他們的去世在朋友圈、抖音、微視以及各大主流媒體掀起了無數粉絲的紀念或者悼念。然而,我今天要講的這位科學大師的去世,相比較而言,在各大媒體的反響甚是冷淡、關注度更是不高。

他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的微納米加工、超導測量、激光電視以及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更是讓美國夢寐以求,卻又欲求不得,讓美國被技術封鎖15年。同時,也奠定了我國高能激光武器研製的基礎。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材料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陳創天先生。

陳創天先生,1937年2月18日出生於浙江奉化斗門頭,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曾獲第三世界科學院化學獎、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Laudise獎等獎項。

2018年10月31日9時5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他的離去對中國科研界是一大損失,國人表示痛心不已!

1983年9月,陳創天首次向國外同行報告BBO晶體的非線性光學性能,引起國際激光界的關注。西方專家認為,陳創天的這項研究可能會為未來的激光界帶來不小的影響。幾年後,陳創天領導的研究課題組成功製造出KBBF晶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塊氟代硼鈹酸鉀晶體,在陳創天的努力下,由中國率先研製成功。以此為突破口,陳創天和他的科研小組,並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沒過多長時間,陳創天就發現,原來KBBF晶體可以進行稜鏡耦合,隨即KBBF晶體的稜鏡耦合技術再次被中國成功突破,這也幫助中國很多工業開始應用KBBF晶體帶來的便利。

KBBF晶體是激光武器的核心遠見,我們知道激光武器採用的高能激光,然而這種晶片是高能激光的基礎,沒有它,產生的激光能量非常低,根本達不到強大殺傷力的效果。據專家介紹稱,陳創天研製出的KBBF晶體最大優勢在於它能夠縮短激光的波長。凡事裝上這種晶體的設備,激光通過該晶體處理之後就能夠發射出極窄頻寬的紫外光波,這對於我國的超高分辨率光電子能譜儀建造有著極其重要價值。除此之外,對我國的微納米加工、超導測量、激光電視以及生物醫學等多個領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KBBF晶體是由中國自主研發,我們完全有權利對它進行控制。因此,早在2009,中國就下令該晶體嚴禁出口,包括相關的任意一個數據和相關技術。作為高度機密的KBBF晶體被中國保護了起來,因為它的未來應用前景實在太廣泛,一旦落入美國手中,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受盡了KBBF晶體被封鎖痛苦的美國,開始抱怨中國這麼做不厚道,延緩了美國在多個領域的快速發展。

此後,美國開始投入大量的資金想要突破封鎖,研製出屬於美國的第一塊KBBF晶體,但是事與願違,美國的第一塊KBBF晶體雖然已經成功造出來了,但是在很多方面都達不到中國KBBF晶體的標準,所以這讓美國很懊惱。明明錢花的比中國多,擁有一流的科學人才,為什麼就是造不出和中國一樣優秀的KBBF晶體。沒辦法,實力擺在那,抱怨也沒用。如今,中國的激光武器在KBBF晶體的幫助下,至少領先美國20年。在領先美國為數不多的領域中,KBBF晶體和激光武器領域,可以說是中國人的驕傲。然而,帶領我們走向領先之路的陳創天院士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我們將繼續發揚光大。

一個主持人、一個作家的去世都能夠贏得這麼多人的紀念和悼念,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更多的關注給予那些默默奉獻在我國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呢,畢竟他們才是為我們和平生活,負重前行的人!

試想:當我們的下一代不再崇尚科學,只注重娛樂金錢,我們國家的未來在哪裡?我們民族的希望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