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傳海:春風十萬散榆錢

“夜月一鉤涼蕙帳,春風十萬散榆錢”。

在我老家,每年三四月間,一場春雨過後,老榆樹枝端朦朧的綠意間,便萌動出一個個褐紅色的小苞芽,似發脹的豆粒、如欲爆的米花。之後的日子裡,隨著風兒的挑逗,那顆顆“豆粒”就如同爆米花般粒粒爆開了來。一片片圓圓的花瓣嫩嫩的、綠綠的,一串一串擠滿枝頭,像極了萬貫錢串掛滿全樹——那便是榆錢。

“一樹榆錢兒半月糧。”過去那些清貧的日子裡,榆錢兒盛開的時候,正是老百姓們“青黃不接”的時刻,每到此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恰是好哩,一樹樹榆錢兒,就成了人們充飢擋餓的最佳吃食兒。捋榆錢兒的人們三五成群地挎筐提籃,爬上榆樹鉤一枝一捋一把。摘捋時,每個人都會順手捋一把放到嘴裡,一把生榆錢兒填到嘴裡一嚼,黏黏的、滑滑的、清香濃甜,既充飢又解渴。

榆錢兒捋下後拿回家,淘淨晾乾,熬粥時撒一把喝起來甜滑滋潤,炕餅饃時摻一些吃起來軟香可口。我小時候吃的多是榆錢兒蒸菜,拌了玉米麵的榆錢兒蒸菜,雖然有點澀酸膩粘,飢餓時照樣能吃兩碗。如今,我最愛吃的是炒榆錢兒蒸菜,鬆散的榆錢兒蒸菜,加了蔥花用油一煎炒,色香味俱佳,真是香酥解饞。如果在蒸菜時再拌入少許臘肉丁,那就是難得的美味佳餚了……

三月清明榆不老,二月清明老了榆。榆錢的生長期很短,只幾天的時間榆錢兒就老了。不經意間榆錢兒已經由綠變黃,由黃變白。到了白得像一張薄紙似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一枚枚榆錢兒飄落到地上,風一吹嘩嘩作響,在地上盤盤旋旋不肯遠去。

望著一地的榆錢兒,彷彿它們要趕快把自己埋進泥土,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為美好的世界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