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6岁农妇生二胎,孩子患重病1岁半只会叫妈妈,每天要吃8种药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一些夫妇都想着生二胎,尤其一些高龄夫妇更是不顾生命危险怀孕生孩子,生下孩子原本给家庭带来欢乐,可安徽的一对农村夫妇,生下二胎,喜悦只持续了一个月,孩子便住进了隔离室,从此为了给孩子治病,几乎占据了夫妇二人的全部生活。本期讲述的是安徽杨金花和丁高峰夫妇的悲伤故事。


丁高峰和杨金花是安徽宿州的两位普通农民,结婚之后,却一直不能生育,两人用了9年时间到处求医,终于有了第一个孩子。6年之后,已经36岁的杨金花冒着高龄产妇的危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粲粲。
粲粲的出生让丁高峰夫妻喜出望外,然而喜悦仅仅持续了一个月,粲粲便住进了隔离室。杨金花说,她觉得自己抱孩子的手都没捂热,此后她一周只能看孩子一次,每次只有5分钟。尽管如此,她倍加珍惜这个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母爱。
小粲粲从身体不适到确诊病因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2017年2月13号,粲粲在接种疫苗后突然不适,被送进安徽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紧急治疗,之后被查出血液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偏低,但医院一直没有查出病因。
孩子的病因查不出来,杨金花夫妇只好带着孩子出院回家,但小粲粲的病情屡屡复发,前后住院3次,几家医院都没查出病因,他们只好辗转到了北京,5月16号被查出罹患噬血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这个名词对于农村来的杨金花夫妇来说,也不懂,不过他们只知道这个病,发生在孩子身上很严重。此后,他们便让孩子住在北京的医院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孩子的病情稳定了下来。
那个时候,正好家里农忙要收割小麦,杨金花夫妇就给孩子办理了出院,回到安徽宿州,没想到孩子病情再次恶化,他们辗转了几家医院,宿州、徐州、合肥的几家医院都给粲粲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夫妻俩坚持不放弃。
这个治疗过程,让小粲粲的大脑受损。小粲粲每天要吃八种药、打各种点滴,不舒服的时候会喊妈妈,让杨金花感到痛心的是,一岁半的粲粲也只会喊这一句。小粲粲的呼吸道发育畸形,加上肺部感染,呼吸道和肺部积累了许多唾液,如果不吸出来,严重起来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正把吸管伸进口腔吸收唾液,长长的吸管从孩子口中探入,一直插到喉咙深处,这让一岁半的小粲特别难受,大哭着不配合,杨金花和护士只能不断的哄着。小粲粲已经治疗了一年多,花了65万,医生说后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后续费用大概还要80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为了照顾儿子,丁高峰和杨金花已经一年多没有任何收入了。
丁高峰每天早上五点起做早饭,晚上八点多从医院回到出租房,这让丁高峰非常疲惫。杨金花留在医院陪护,孩子半夜不睡,她还得陪他玩。丁高峰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没给妻子一天安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