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也拍不出《春光燦爛豬八戒》了嗎?

前段時間,歌手吳彤為了慶賀豬年,重新錄製了《春光燦爛豬八戒》的主題曲《好春光》。

你信不信你聽了會哭?

《春光燦爛豬八戒》是一部在2000年播出的電視劇,與之同年的有《大明宮詞》、《少年包青天1》、《西遊記後傳》、《小寶與康熙》、《俠女闖天關》、《閒人馬大姐》、《天地傳說之魚美人》、《太平天國》、《藍色妖姬》、《外來媳婦本地郎》、《棋武士》、《亂世英雄呂不韋》、《笑傲江湖》(臺灣版)、《碧血劍》(TVB版)、《金裝四大才子》、《長纓在手》。

次年有《武林外史》、《康熙王朝》、《粉紅女郎》、《黑冰》、《上錯花轎嫁對郎》、《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大宅門》、《東北一家人》、《情深深雨濛濛》、《大漢天子》、《鐵齒銅牙紀曉嵐》、《少年包青天2》、《像霧像雨又像風》、《笑傲江湖》(張紀中版)、《機靈小不懂》、《新楚留香》(任賢齊版)、《一腳定江山》、《重案六組》、《楊門女將之女兒當自強》、《激情燃燒的歲月》、《長征》、《尋秦記》、《封神榜》(TVB版)、《倚天屠龍記》(TVB版)、《錦繡良緣》。

2000年,TVB版金庸劇的製作高峰已接近尾聲,香港演員張衛健通過參演一系列港臺合拍劇迎來事業高峰。他把類似周星馳的那種無厘頭的搞笑招數搬上小屏幕,去掉了其中灰色的部分,增加了他個人獨有的瀟灑氣質,伴隨著他咬字還算不錯的國語主題曲在那個跨千年的歡騰時代留下了他輕狂燦爛的簽名。

楊佩佩的臺味古裝劇則憑藉不按常理出牌的選角、總是莫名發黃的鏡頭和帶著演員氣音的同期聲給人耳(輕)目(微)一(辣)新(眼)的感覺。那時候任賢齊不僅包攬金庸、古龍劇男主角,他唱的片頭片尾曲也成為大街小巷最常聽到的背景音樂。

“往前一步是黃昏,退後一步是人生。”

所以演誰都很張衛健的張衛健,和史上顏值最難誤終生的楊 · 任賢齊 · 過,為何成為千禧年前後資源奇佳的頂級流量,至今仍是一個小小懸案。

然後,重點來了,張大鬍子準備開始“毀”金庸了。他的金庸劇處女座《笑傲江湖》在2001年登陸央視。

“英雄肝膽兩相照,江湖兒女日見少”。

懷念嗎?在那個手機還沒有成為人體器官的千年之交,影視劇都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首先是香港迴歸、兩岸三通背景下合拍劇的興起——因為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與巨大的地域差異,這種合拍劇很難是現代劇。

比如97年的《太極宗師》,男一大陸,女一香港,全程臺灣配音。

或許只有在古裝劇本中,兩岸三地本來很強烈的文化衝突才能消弭無形。

令人遺憾的是,港製劇和臺製劇可以互以對方演員為主角,但參演港臺劇的大陸演員則通常在演員表前三中難有姓名,這可能反應了大陸流行文化當時所處的從屬地位。

吳京出演的《太極宗師》是中港合拍劇,據說他在戲外頗受工作人員冷眼。

但是其實那時的大陸劇絕對不差,而且已開始兼收幷蓄地豐富自己。

張紀中開拍金庸劇或許可說是大陸古裝劇強勢崛起的一個標誌,雖然在這種前進浪潮中必有短暫逆流,比如大鬍子在《天龍八部》之前的幾部作品都招來了金迷的瘋狂吐槽。

但是,壯麗山河中的實景拍攝畢竟對比出了彈丸之地人工佈景的寒磣,環肥燕瘦的選角也一定會養肥觀眾的胃口。所以儘管有各種美中不足,武俠劇的評價標準畢竟被張紀中提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候的大陸劇在證明自己拍攝氣勢恢宏大場面的超強優勢之餘,也開始展露天馬行空無厘頭的一面。

比如那時候出現了(其實很有些一本正經的)鬼畜神作《西遊記後傳》,和一開始奔著搞笑去最後餵你一口玻璃渣的《春光燦爛豬八戒》。

說起來也是蠻可怕的,那一批古裝劇的對人物悲喜的處理方式,好像晴空萬里突來一場暴雨,著力展現了人生無常。

它們背後沒有網文IP,觀眾無從事先得知劇情的悲喜走向,所以在暴雨來臨時總感到猝不及防。這跟如今某些虐劇從一開始就渲染悲劇氣氛、增強宿命意味的表現手法很不一樣。

人生無常本身不見得是多麼深刻的議題,古裝輕喜劇也並非為深刻而生。它們不過是頌揚了一種得知人生的無常本質後選擇昂揚而非沉淪的精神,一種面對成長挫折、客觀困境乃至主觀作死後仍然放聲大笑的飄逸態度

如何在悲喜過渡中舉重若輕,虐到適可而止,不讓矯情氾濫?

編劇或許會安插一兩個貢獻笑料的傻瓜倒黴蛋角色,用他的歡樂沖淡主人公的悲劇氣氛。

比如從楊逍演到郭靖演到田伯光蘇吉利太白金星的孫興是真 · 寶藏演員。

那些對倒黴蛋痛苦經歷的戲謔,是觀眾的快樂源泉:一代梟雄歐陽鋒晚年痴呆還有兩撇蠟筆小新眉,天庭重臣太白金星下凡法力盡失被貓妖虐,我還有什麼好想不開的?

任賢齊(楚留香):“不帶一點傷,只在乎愛過她。”

張衛健(韋小寶):“功成名就,風清雲遊,又如何……”

吳彤:“開心一刻也是地久天長,痛痛快快向前走絕不回望。”

只靠配角犧牲自己以娛樂大眾可能還不夠,於是導演便啟用了自帶歡樂標籤的演員挑大樑。

比如雖然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有廣闊的胸襟和強健的臂彎的張衛健,比如親和力爆表的任賢齊。

看到古天樂飾演的楊過與小龍女分離時,觀眾也跟著黯然銷魂。同樣的故事由操著臺灣腔的任賢齊演繹,我們就覺得沒事滴,他肯定傻人有傻福。

所以我暫且宣佈破案了,千禧年張衛健和任賢齊的爆紅,是因為我們需要甩掉所有包袱、輕鬆快樂地跨千年。

2000年,新中國51歲。現在老外盛讚中國時,動輒要提外賣、高鐵、淘寶、華為手機、移動支付,但在跨世紀的初始幾年,這些我們都還沒有(中國移動公司在2000年剛剛成立)。

但十年後我們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彼時野蠻生長的蓬勃力量簡直不可估量。

2000年夏季奧運會在悉尼舉行。悉尼奧運會開幕式“水中點火”的創意曾為人津津樂道,那時候我們還沒想到八年後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驚豔亮相不只前無古人而且後難超越,至今霸佔最佳奧運開幕式排行榜榜首(誰還記得悉尼啊)。

是的,那時我們不僅對金牌榜得失錙銖必較,還需要“申奧成功”這樣的事件來增加民族自信。

2001年,國際奧委會主席宣佈2008年的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一時間全國上下無人不知有個老頭兒叫薩馬蘭奇。

想起來了嗎?想起來了嗎?

我們是跨千年的一代,願你永遠記得千禧年春光燦爛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