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看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成都答卷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两会”期间

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

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

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在成都

这个“核心”被分解得更明确

☟☟☟

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

●从聚焦高端绿色智能,到公园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

●从淘汰落后产能,到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从电子信息打造万亿级产业,到建立66个产业生态圈;

●从GDP迈上1.5万亿新台阶,到鼓励民营企业升级……

成都,正在探索新方向,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高端绿色智能

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春日的成都,处处涌动着重大项目签约和开工的热潮。

3月13日,总投资3206亿元的171个新经济项目集中开工,28个园区项目集中开园;

3月23日,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四期3.8GW高效晶硅电池生产项目开工,意味着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在今年内将成为全球首个10GW电池基地;

4月4日,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协议,在成都高新区成立新华三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并投资运营芯片设计开发基地……

项目落地的背后,是一座经济体量突破1.5万亿元的城市。在新时代的重新选择:经济快速崛起,人口迅速集聚,超大城市的下一步要向何而去?

在经济数据里能找到答案

2018年,成都GDP超过1.5万亿,在高质量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2%;现代服务业支撑增强,增加值增长9.0%……

更深层次的答案

在顶层设计里

成都提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并进一步谋划了“5+5+1”的产业细分领域。 尤其是,聚焦高端绿色智能,进一步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经过长期积累,成都先进制造业整体能力持续提升,新型显示、信息安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经济

是成都产业体系的另一个关键词

成都瞄准“人工智能+”“5G+”“清洁能源+”“供应链+”等领域。今年春天,人工智能、5G等产业专项政策相继出台,继而,大批项目相继落地、开工。

公园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

“人城境业”融合集聚生态圈

今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立3周年。3年时间里,这座产业新城从一张蓝图开始变为现实:园区迎来首个入驻的企业,湖畔餐厅开业,交通车通勤服务开通,永安湖中央森林公园和条条河湿地公园建设日趋完善,逐渐向市民展示“美颜”……

传统认识里,这应该是一座产业园区。但眼前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经超越园区概念。

这里不仅仅引进了113个项目、超1000亿元的总投资、4个诺奖团队、2个“两院”院士团队,这里还有星级酒店、人才公寓、幼儿园、派出所及交警中队办公点、健身中心等,部分已经初具规模,部分正在紧张建设,将逐步交付使用。

这里是“公园城市”和“人城境业”的融合,通过创新链赋能、供应链通路、产业链筑基、金融链助力,建设生活宜居国际社区,建立专业化、精准化基础配套服务体系,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

这样的产业生态圈,成都有66个。突出“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理念,成都统筹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市空间规划,推动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错位发展,新城新区集聚效应充分释放。目前,各产业功能区项目招引成效显著,新引进了一批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

这是产业空间的高质量——发展不再“摊大饼”,实现多中心、组团式布局;66个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不再同质化竞争,而是融合式发展;学校、公园绿道、运动场、邻里中心、养老设施等在“15分钟”半径内,人人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共配套……

产业功能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生产、研发、居住、消费、服务、生态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