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新神劇,作精賤女的年度最佳

倫敦生活 第二季

導演: 哈利·布拉德比爾

編劇: 菲比·沃勒-布里奇

主演: 菲比·沃勒-布里奇 / 安德魯·斯科特 / 奧利維婭·科爾曼 / 茜安·克利福德 / 比爾·帕特森 / 布倫特·吉爾曼 / 珍妮·萊恩斯福德 / 休·斯金納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 費奧納·肖

喪劇變暖劇。

高分劇變神劇。

介紹下,編劇/主演/製片人菲比·沃勒-布里奇,我女神。

哪裡能看人人視頻

播出日期2019-03-04(已完結)

三年前,一部名為《倫敦生活》的英倫喪劇橫空出世。

這部只有短短6集,每集不到半小時,由stand up喜劇改編而來的女性獨白劇,呈現了這樣一個女主——

在家鹹魚躺接到P友電話,會爬起來洗澡刮毛化妝,悶頭猛灌半瓶紅酒,假裝鬼混了一整晚剛到家,醉醺醺迎接男人的到來。

喜歡捉弄男友,一直分分合合,最近一次分手,是因為男友受不了她對著奧巴馬的演講視頻不可描述。

她甚至會因為房間髒了和男友提分手,因為男友每次收拾東西走人之前,都會幫她大掃除。(……)

她會因為寂寞群發*照,隨便約人回家,即使內心牴觸反感。

她撒謊偷竊,抽菸喝酒,不停地搞砸手裡的事情又不停地活潑自黑,把自己活成了笑料

,帶著悲涼的底色。

不,這不是一部宣揚人生虛無主義的性轉版馬男。

《倫敦生活》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其實是形式和內核的無縫銜接。

女主頻繁打破第四面牆,直接與攝像頭後的觀眾對話。

形式上,這是有效的喜劇手法。

敘事上,這是女主極度孤獨,只能向不存在於“真實時空”的“朋友”敞開心扉的神經質表現。

在她的自黑裡,觀眾笑了一整季,卻在最後一集的最後一刻,才意識到這其實是個悲劇,並得以拼湊出故事的源頭——

她原本有一個全世界最好的朋友。

她們合開咖啡館,做所有最親密的人才會做的傻事,說最親密的人才能說的話。

好朋友是全世界最善良的人,也是對女主最好的人。

渣女女主,卻把好朋友的男友睡了。

朋友得知男友出軌,想製造一起小意外,激起男友的負罪感,回到自己身邊。

事情失控,演變成一起三人身亡的重大交通事故。

渣女吞下了這個秘密,自責和懊悔,對亡友的思念,一刻不停地吞噬她的靈魂。

所有的自黑和尷尬,都是她自願降在自己身上的刑罰

是緊閉內心的自毀呼救

她自願選擇孤獨作為煉獄,飽受煎熬

讓人眼前一亮的劇本,美貌隨時在線卻自黑無下限的神演技,讓

主演+編劇+製片人菲比·沃勒-布里奇,成為無數人的新晉女神

豆瓣8.7,IMDb8.3——

這就是人家電視劇處女作的水平。

時隔三年,女神跑去編了個《殺死伊芙》的劇本,又馬不停蹄折騰出了《倫敦生活》第二季

還是老樣子,製片編劇

主演一手包辦

積累了三年電視經驗的她,進步驚人。

以挑剔的眼光看,第一季僅僅是“優秀”,第二季則完全稱得上“神作”。

截至本週,全劇完結,豆瓣打分人數以一天數千的速度飛速增長,評分始終堅挺在9.5的超高分。

——誰不希望一個破碎的靈魂得到救贖呢。

開場,劇中時間將將過去一年。

擦去滿臉血跡,女主微笑面對攝像機,將第四面牆打破,做出保證:

“這將是個愛情故事。”

於是你知道,“牆”那邊的那位朋友又回來了,準備好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分享她滑稽的人生。

時間倒回故事的剛開始。

這是距離上一季終,女主酒醉大鬧繼母的藝術展,眾叛親離後,第一次和家人相聚。

這群人的關係如下:

渣男姐夫騷擾過女主,反咬是女主勾引自己。

鑑於女主的前科,姐姐選擇相信渣男丈夫,和女主斷交了一整年。

繼母,高段位白蓮花,用女主母親為原型,做了個去頭去四肢的雕塑。

女主不僅偷走了她的得意之作,還酒醉大鬧過她的藝術展。

父親,基本就是個英國蘇大強,特別會迴避衝突。如果迴避不了,選擇加入白蓮花繼母陣營。

這,本來是一頓只能大眼瞪小眼的飯。

好在,席上有一個陌生人——

本季最重要的新角色,即將為父親和繼母主持婚禮的本教區新晉神父

在陌生人面前,一家人好歹保持住了商業假笑現場,聊聊戒酒,聊聊新包,聊聊婚姻,互相關心,充滿正能量。

場面一度十分和諧,如果不是……

姐姐突然,跑去衛生間,流了個產……

???

對,梗來得就是如此猝不及防……

姐姐人設,是政治正確,要強冷漠,超級有錢的公司高管/女強人。

還在生女主氣的姐姐,堅決否決了妹妹陪她去醫院的要求,一屁股回到飯桌前坐下,端起酒杯一口悶。

為了把姐姐送去醫院,我們鍋多不怕背的女主,乾脆就把流產認領了。

全家人:???????

憋了一整晚,其實一直在偷偷喝酒的姐夫,終於憋不住,開始見縫插針地羞辱女主。

卻不知道自己羞辱的其實是努力備孕的妻子……

女主為了維護姐姐,揮拳正中渣男鼻子,渣男揮拳反擊,正中女主面門,誤傷勸架神父。

男女主角,就這樣不打不相識

——以上就是第一集的全部內容。

單一的場景,簡潔的形式,三下五除二,將第一季的糾葛,新人物的基本情況,全新的人物衝突,在20分鐘內交代得一清二楚。

這就“神”了?不是。

第一季的“優秀”,很大程度,是在它的以喜寫悲

而第二季的“神”,“神”就“神”在,喜劇的最後是個壞結局,可轉念一想,又發現它在以悲寫喜

是極其現實,沒有粉飾,卻又帶著一絲夢幻的味道的,愛情故事。

神父這個角色,極

他對所有人都友好,但友善之下有刺。

飯局上,女主出門抽菸透氣,神父第一次向她搭訕。

女主沒搭理他,神父衝口就是一句“f*ck u”,並報以微笑。

但是,飯局格鬥後,唯一一個留下來等女主處理好傷口的,也是他。

第二天,被神父帥到的女主,忍不住跑去參加彌撒。

神父發現她來之後,開始打磕巴,控制不住笑容。

像個剛陷入戀愛的小男生。

他請女主喝茶,剛放上桌就緊張兮兮地打翻了。

天光還大亮,忍不住提議喝酒。

是個酒鬼神父。

插播一個科普——

神父,天主教教職,只有男性可以擔任,必須守戒禁慾,侍奉天主,不得結婚。

渣女才不管這些,她想睡他。

神父,閱歷很多,很多事,不用說出來,就很懂。

夜晚,女主帶著酒去敲神父家的門。

兩人在院子裡暢聊。

聊生活,聊神,聊宗教戒律,無所不談。

女主拐彎抹角,讓他聊禁慾。

神父露出一個洞悉的微笑,說,我知道你自以為想在我身上得到什麼,但我們不可能發生關係。

兩人毋庸置疑是彼此吸引的。

一個細節,讓無數入戲太深的觀眾,堅信他倆就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兩季以來,神父是唯一一個捕捉到女主神遊的人。

和菲比一樣,“莫娘”安德魯·斯科特,擁有在倫敦話劇舞臺上千錘百煉出來的演技

他的表演方式就很

第一次發現女主神遊,他還不能判斷出攝影機的方向,只是有所疑惑。

當兩人接觸更多,他逐漸能判斷攝影機的位置,越來越

精確,越來越篤定

與此同時,他也接近了女主最不願放下的過去,開始接近亡友的秘密

失去了安全感的女主,將神父掃地出門。

夜晚,又忍不住去神父的教堂一個人禱告。

意外發現了,一個比平時更神經兮兮的神父——

他似乎無法分清幻覺和現實。

這一晚,神父讓女主走進告解室,向他敞開內心。

這一次,他極其敏銳地捕捉到女主神遊的“通道”,並投以長時間的凝視

這也是第一次,他沒有逼迫女主做出解釋。

種種含蓄的跡象表明,神父在成為神父之前,是一個比女主更破碎的靈魂。

他有一個蕾絲邊母親,一個戀童癖哥哥,他無法和家人好好相處。

他自述,他經歷過許許多多,才在宗教中找到平靜

他承認《聖經》的邏輯不通之處,依然可以全心侍奉,因為他將它當做詩歌,作為道德準則。

他很可能經歷過女主的一切心理歷程。

這也是為什麼,他成為了唯一一個可以懂得女主,可以觸碰到女主,可以救贖女主的角色。

但他也不是他所信仰的神。

他不完美,充滿了缺點和麻煩——明明不該向女主伸出手,依然控制不住地越界。

有模糊的神性,但跟神性相比,人性更濃烈。

好了,模模糊糊的劇透到這裡就該結束了。

這一季下來,彷彿戀愛,又彷彿失戀。

上一部給劇主這種感覺的作品,叫做《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想對所有看完結局後心碎一地的朋友說:

最好的結局也許不是兩個個體的愛情,而是各自得到各自的救贖,得到向前一步的力量和勇氣

救贖不僅屬於女主,同樣屬於神父,屬於姐姐,屬於上一季的性騷擾投資人,所有掙扎的靈魂

最後的鏡頭,女主向攝像機微笑著搖了搖頭。

——就到這裡吧。

攝像機停留在原地,目送她在夜間的街道走遠。

——是默契而無言的告別。

以後的日子,她已經不需要我們這些存在在腦洞中的“朋友”了。

她已經受到了足夠多的懲罰。

“渣女”,有權利重新得到友誼和愛情。

她將得到。

我們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