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古董摊贩,东晋书籍,明代瓷器,古老铜钱,看后开眼界长见识


这里是小镇周末古玩市场,一大早,就带着无限的好奇,和朋友来到这里,看看稀罕物件,学习学习收藏知识,了解了解文化历史,比泡在游戏厅,赖在家里聊微信、打麻将,做宅男强得多。


古代铜币,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它们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几千年的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如今,它们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大家都比较喜欢乾隆通宝,这主要是大家冲着乾隆高龄,一直活到了89岁;多子女,有17个皇子、10女儿;还是实际在位最长、功劳不小的皇帝等多个方面,你认同大家的观点吗。
这位大哥手里拿的大口,细脖,大肚的金属壶,是一个做工精致的清朝温酒器,看来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物件。
摊贩手里拿着两个玉挂件,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大家都觉得大的要比小的贵,谁知他说,这大的材质少次些,非常便宜,小不点的和田玉却贵的很,要是依大小论价,就赔多了,看来这摊贩很有诚意。
这几个老物件如今很少见了,老木称带称盆一个三十,后面两个像铁叉又不是铁叉的工具,是砖窑厂做砖坯用的砖坯叉50块钱一个。如今,它们已经非常少见了。
摊位上除了铜器、玉器、瓷器外,还放着一本李翰林集,看来年份也十分久远。据了解,李翰林集为唐李白(701—762)撰,共三十卷。
翻开破烂不堪的封面,竟然发现这还是一本线装版,上面大明洪武三年,左下面有博古齐藏板等字格外醒目, 就这样一本老书,摊贩一张嘴就是一万,真是不得了。
在李翰林集旁边,还放着两幅小画,一个齐白石和黄胄的画,这可是大师名作,能摆到路边摊位上的,绝对不是真迹,每幅600元的价格就说明了一切。不过说过来,不管是赝品,还是山寨的,能让咱这小百姓开了眼界,就很不错了,你说呢?
东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洵《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竟然也出现在摊位上,不过摊贩实话实说,这不是真迹,即便这样,价格也是高不可攀,可能看大家都不是买主,他竟然连价格都没有说出来,一个不是真迹的书况且如此,真不知道王羲之的真迹能值多少钱?
光绪二十年,广州提督郑绍钟题的“贵为和”门匾,如果,家里装修风格比较传统,具有仿古特色,这个门匾就可以考虑考虑了,毕竟650元的价格,也能让人接受。
在另外一个摊位上,一位大哥对一个跟暖壶胆相似的瓷器,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这东西,还真是第一次见过,都觉得十分稀奇。
摊贩说,这是一个明代青华釉里红瓷,俗称“青花加紫”或“釉里红”,它始于元代,流行于明初。是釉下彩瓷的一种,在青花间用铜红加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的纹样,以色彩绚美而著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珍品,价值800块钱。
明知这些摊贩兜售的古董古玩,大部分都是山寨、赝品,或者现在的仿制品,货真价实的寥寥无几,但是能把这些外形相似,内在相仿的物件从各地收集、收购而来,摊贩也是付出了不少心血和精力,赚些钱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让我们平民老百姓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就非常不错了,再一个,买不买在你,人家也没强求,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