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生产步兵炮,八路军第一门大炮在单拐诞生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单拐村,豫北小村生产步兵炮,八路军第一门大炮在单拐诞生。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单拐村,诞生了我军军工史上的第一门大炮——“盖亮号”步兵炮”,仿制自日军九二步兵炮。
单拐陈氏祠堂南房,一门绿色的大炮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带两个轮子的大家伙,看上去更像一个手推车。这是“盖亮号”步兵炮的复制品,原炮现藏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是我军军工史上生产的第一门大炮。
单拐村当时工厂的布局,祠堂南房,是当年兵工厂的库房。祠堂正殿,是兵工厂的机工车间,厢房,则是枪械维修车间。
盖亮号”步兵炮”,它仿制自日军九二步兵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它一直闪亮战史。日军的九二步兵炮,研制于大规模侵华前夕的神武2092年,口径为70毫米,高低角射度为10度——70度,初速榴弹一号装药为197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
更重要的是,这种大炮只有300公斤重,在平原地带,一匹马拉着即可;在山区复杂地形,拆卸后3匹马即可驮走,十分灵活、方便。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距离县城20公里。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群,也是豫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集“红色文化游”、“民俗村落游”、“生态乡村游”为一体的单拐革命旅游景区。
中央北方局、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机关和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皆坐落于这一平原村落。1944年至1945年间,平原分局和军区机关及邓小平带领的北方局,先后进驻此地,领导八路军和冀鲁豫军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政治军事中心。刚毅的军事将领们在单拐指挥了清丰、南乐、鲁西南东湖等100多次战斗战役,期间70多县获得解放。
单拐村也被称为“中原红都”,1940年初,单拐作为卫东战役的主战场,淳朴的村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了72名八路军伤员。在转移期间,村民对八路军伤员真心相待,悉心照料,全体人员无一例外均转移到安全地点,也由此获得了八路军某上级部门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