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棠区”概况

海棠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部,东北与陵水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县,区域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是海南省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辖区原为海棠湾镇,因境内有国家海岸海棠湾而得名。2015年1月撤销海棠湾镇设立海棠区。海棠区直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

2017年海棠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2.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96亿元,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3594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5101元。[1]

海棠区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5公里,境内的海棠湾与三亚市的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州湾并称“三亚五大名湾”。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海棠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北纬18°24′,东经108°,是三亚市的东大门,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三亚凤凰国际机场45公里,东北与陵水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吉阳区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县,总面积384.2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海棠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至6月份为东北季风期,6至12月份为西南季风期。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气温25.8°。5至10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为全年的10%。每天日照时间为7小时,天气晴朗时海水能见度高达25至30米,为国家一类海水水质。

地形地貌

海棠湾滨海风光一角

海棠区南部、西部和北部群山环绕,铁炉港中部的薄尾岭山形优美,周边遍布红树林,大、小龙江塘边缘及北侧指状低地内部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海棠湾为一开口东南的耳形海湾,沙滩洁白,海岸线约21.8公里,沙滩分布沿岸呈“L”型,朝向东南,连绵长达18.7公里,平均宽度约60米。

水文概况

海棠区水系生态独特,北部河流密布,主要为藤桥东、西河及其支流,经东部入海,辖区内河段长17公里,流域面积197平方公里。

海棠区大、小龙江塘边缘及北侧指状低地内部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是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辖区海洋动物种类繁多,海底大量珊瑚礁形成了奇特的海底世界。温泉资源丰富,南田温泉平均水温57摄氏度,属低温温热矿水,出水量可达10000米/日;湾坡温泉平均水温72摄氏度,出水量可达5000米/日,含多种矿物质。

海棠湾距三亚市区28公里,距凤凰国际机场40公里,拥有比肩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国家稀缺性旅游资源。海棠湾海岸线长21.8公里,区域内除海水、沙滩、风情、民俗、温泉及岛屿外,还有总长13.8公里长的原生态内河水系,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泻湖以及丰富的湿地资源。灿烂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婆娑的椰林,质朴的民风等,无不让到过这里的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