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加快智能化转型

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李东主持。辛国斌指出,加快智能化转型是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全面提升船舶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辛国斌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工作总体思路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智能船舶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全面提升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具体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通过解决专用技术、设备、材料、工艺等关键共性问题,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二是要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要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注重积累数据信息资源,提升智能船舶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三是要在标准规范引领上下功夫,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规范制修订,研究智能船舶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四是要在促进应用上下功夫,要注重测试与验证能力的建设,注重树立典型,发挥标杆的示范带动作用。

智能船舶代表船东需求的新动向,有助于提升船厂的竞争力。但是,目前智能船舶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是原有船舶设备系统专属的感知设备与网络信息共享概念之间的矛盾;二是智能系统的决策建议的执行与法规之间存在的矛盾;三是大量船岸通讯带来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等。而且,智能船舶转型存在着难点,一是需平衡长期发展和短期效益。智能化转型会增加企业当期成本压力,但却是造船企业摆脱 “红海”的惟一途径。二是需规避智能化装备应用风险。未经充分验证的智能化设备存在应用风险,在推进过程中需要船厂和相关厂家充分沟通、协同研发、共同提高。

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就进一步推进智能化转型工作,辛国斌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政府要加强引导;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选择合适路径,扎实开展智能化转型行动;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要发挥好平台服务作用;二是要鼓励大胆探索,各地区、各企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系统推进与阶段性突破有机结合;三是要推动开放发展,加强国内外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内外跨界联动,共同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聚勇建议,一是坚持问题牵引和应用主导。充分梳理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条件,系统论证智能制造的可实现性。二是坚持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注重与有专业技术实力的高校或专业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企业自身的人才培养,为智能制造后期运维和二次开发奠定基础。三是坚持标准建设和成果同步。智能制造系统实施与标准建设同步,及时固化实施成果,形成工作流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为后续开展智能制造系统的运维管理和深化应用奠定基础。

会上,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单位做了交流发言,交通运输部就智能航运相关工作做了专题介绍。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部分地区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组织、中央企业集团、有关金融机构,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了北京主会场会议,全国船舶行业重点省市设立了10个分会场。

联系我们(新闻中心):010-68325610

中国工业新闻网:010-6741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