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竟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时尚单品?

高跟鞋竟是中国从古至今的时尚单品?


高跟鞋到底谁发明的,到底那个年代发明的,那国人发明的?我觉得这几个问题绝对是时尚届的未解之谜。



有说是埃及人发明的,因为埃及贵族当时都穿纸莎草做的鞋子,鞋底都很软很舒服。普通人家用不起成对纸莎草做的鞋,于是在鞋后跟塞一些纸莎草,行走起来比较舒服。

这最多只能说埃及人无意中发现稍微垫高一点脚跟,走路舒服而已,和高跟鞋没任何关系,好吗。

也有一个说法,关于那个可怜的矮子路易十四,(不明白他的传闻总是这么多,和我们对乾隆的各种歪歪有得一比!)路易十四为了使自己视觉上高大威武、他在鞋子上装上4寸高的鞋跟(其实我觉得起码十五CM比较合适,)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显示其尊贵身份。作为当时时尚ICON的他,很快就让整个欧洲皇室男人都穿上了高跟鞋。

这肯定是路易十四众多传闻中不靠谱之一,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而我们可以看到的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油画《查理一世行猎图》,查理一世的脚上已经穿着高跟鞋了。这个发明高跟鞋的传说,完全是在讽刺路易十四的矮个子罢了。



STELLA LUNA

或许这种说法还靠谱一点,也有学者认为,高跟鞋在西方最初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和埃及人塞纸草垫鞋跟差不多,源于实用性,和时尚真没什么关系。

到16世纪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17世纪,所有人,无论男女都穿一个款式的高跟鞋,因为鞋匠只会做这个款的高跟鞋。高跟鞋终于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

简单概括就是:16世纪末开始,高跟鞋才以时尚单品的身份登上西方时尚圈。




而在中国,高跟鞋起源比西方早,一开始就是以正统的时尚身份进入人们的生活的,高跟鞋完全就是为美而生。

2200多年前,中国周朝,女子就流行穿一种圆头高底的鞋子,“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简单翻译就是:脚都还没有抬起,人就像已经飘上了台阶。看来这种鞋子是真的高啊,中国女性为了美真是拼的,早早就开始穿着走路不稳的鞋子。看来那句”高跟鞋不是用来走的,是用来站的”名言,古时ICON早就深刻体会到了。

唐宋时期,贵族干脆为高跟鞋起了个诗意满满的名字“晚下”。看看唐代长孙皇后的鞋子“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 高三寸多,下底窄小,鞋子的底是慢慢落下的,高而危。(可能和我们的坡跟鞋,厚底鞋很像。)

当然肯定是在贵族皇室种流行,普通人家女子,穿这种鞋,寸步难行,没侍从,要自己做家务的,呵呵,想想在家里穿着十寸高跟鞋拖地搞卫生的情景,作死吗?



STELLA LUNA Cigarette


据说“晚下”当时可为女性增高十厘米哦,古时女子衣裙曳地,加上高跟鞋,一位伊人,飘然而至,多美的场景。“衣曳地则覆履,惟见底,故底高。”既美,还可以保持裙边不粘地,隐约风中可见鞋子的根部,在根部上再进行装饰,DIY设计风高跟鞋很潮啊。

明清两代,裹脚之风盛行,尤其是山西、陕西、甘肃一带近似疯狂,“甚至以足之纤巨,重于德之美凉,否则,母以为耻,夫以为辱”。裹脚的妇女也有适合自己脚型的“高跟鞋”。

到了明朝,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最高可以到七厘米。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鞋的前端则呈现凤头状显得十分高贵,鞋跟高度7厘米,鞋面丝绸外观,简直是女神的气场。



Taylor Swift 穿着STELLA LUNA Cigarette

但明朝鞋型底部呈圆形状,这是三寸金莲的病态审美潮流导致,当时每个女子都裹小脚。病态小脚塞到高跟鞋里,想起来就起鸡皮疙瘩。



MUX

那个为了博取南唐李后主持续宠爱妃子,你有没想过,就因为你把脚裹成“新月型”保持在高台上舞蹈的这个宫斗手段,最后遗祸千年,裹脚越演越烈,让中华女子的几乎站都站不稳,几乎病态。

清朝,汉人女子还继续裹脚,满族的贵族女子就轻松多了,不缠足而且个个身怀绝技,看时下清宫剧,各位娘娘蹬着高高的鞋,该宫斗的宫斗,该赏花的赏花,简直比我们穿高跟鞋挤地铁还厉害。



清宫里的高跟鞋主要分两种,鞋跟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称为“花盆底”鞋;另外一种鞋跟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和落地的印痕像马蹄印,所以称为“马蹄底”鞋。据说木第高跟最高可以达到25厘米,哇,我怎么觉得25厘米这高度......有点反人类设计!美也需要适可而止啊,这种高度分分钟摔死的危险。

PS:文章曾刊登在南航精英杂志专栏,公号里稍作改动。







我们一起感悟世间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