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的言语
关于孟获此人,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还是一个谜题。虽然《三国演义》中用了大量的细节,描述了诸葛亮与孟获的七次大战,最终使得对方心悦诚服。但是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查无此人,其中只是提到刘备去世之后,南中叛乱,诸葛亮率兵出征平叛。
而与孟获的精彩战争,却是找不到一丝丝的痕迹。
但是若是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孟获的精彩对决,其实不难查访到孟获的老窝究竟在哪里!
从《三国演义》的记载中来看,孟获应该是属于云南一带,这里可以很好的与《三国志》结合探究。《三国志》中关于这次记载称叛乱方乃是南蛮土著人,而地点正是当时的南中,也就是如今的云南。
南中在汉朝之时,就属于汉朝的一部分领土。但是随着汉朝的国力衰弱,再加上边境自古以来就是动乱不断,天高皇帝远,东汉朝廷当时都是自顾不暇,对于少数民族的管辖自然就松懈了很多,后来曹操又挟天子令诸侯,更加给了南中地区作乱的机会。
所以在面对国力衰弱,蜀国更是无法与其他两国匹敌的局面之下,南中毫不犹豫的作乱来向东吴示好,以此来投奔。但是大家都知道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孟获上演了七擒七纵,而每一次的地点都有着相应的描述。
一擒是白崖,今云南省弥渡县红岩;
二擒是邓赊豪猪洞,今云南省洱源县邓川;三擒与二擒的地点在一个县;
四擒是治渠山,今云南省永盛县境;
……
所以从这几个擒拿的地方,的确孟获的地盘是在云南不假。而既然得出了大体上的范围,再往精确的小范围划分,自然就容易的多。
从孟获的姓氏和民族入手,在当时孟姓在中原上还是非常少见的,但是在当时的少数民族区域内却不是这样.
史书《汉晋春秋》曾经记载过孟获此人,并且注明此人乃是夷汉所服的首领,这倒是与《三国志》记载的战事相对应。而当时的夷汉正是今日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中的彝族,所以不难猜想,孟获的地盘更为精确的可以定在如今彝族所在的区域。
而《三国志》的记载中,提到这场叛乱的发起者正是建宁的雍闿,而孟获正是雍闿所联合之人,因此对于孟获的地盘地位更多了一点信息,正是云南颈内彝族聚集之地的建宁。结合地图分析,如今彝族正是居住在楚雄、玉溪和昆明一带,所以最终将孟获所在的地盘定位成以曲靖为核心,周围的城市昆明、玉溪、邵通为半径画圆,就是孟获当日的地盘。
这么来说,其实当时孟获所占据的地盘还是挺大的。也难怪,在蜀国国力有衰弱走向昌盛之时,有一半的功劳都是孟获在起作用。作为当时蜀国作战过程中的后援和补给仓,孟获的归降对于蜀国简直是如虎添翼,若是没有孟获,恐怕蜀国根本没有能力与其他两国共分天下。
小镇月明
结合史料分析,我所得出的结论是:三国时期孟获所盘踞的地盘主要在现今云南省楚雄,昆明,玉溪北部,曲靖,以及昭通南部这一带,其中曲靖为核心地带。
下面和大家具体谈谈我的观点。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点!
有无孟获其人
关于有无孟获其人,一直以来还是有所争议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孟获这个人竟然在《三国志》中没有半点记载。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于白帝城病逝,同年六月,蜀国后方便发生了一场大动乱,史称“南中叛乱”,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
这场叛乱持续了两年有余,由于当时刘备刚逝,蜀国内政不稳,直到公元225年春,诸葛亮才亲往南中平叛,于225年秋才彻底平息。
南中叛乱的主要发起者是蜀汉大臣雍闿,后来又带动了高定,朱褒等人,但却并没有提到孟获之名,不过《三国志》中也提到了“雍闿恩信著于南土”,说明当时雍闿确实是策反了南中少数民族与之一同反叛的,至于南方土著人民的领头人是谁呢?《三国志》里却并未明说。
而在史书《汉晋春秋》中则明说了这位蛮族首领便是孟获。那种更可信呢?当然说三国史一般以《三国志》为准,不过《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所著,离三国时代也不远。《三国志》中也写到了南蛮土著人,如果要说当时的南方各个少数民族没有各自的首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存在着这么一位蛮族首领,至于是不是叫孟获呢?我觉得这个到没必要去纠结,既然《汉晋春秋》明说了那个首领叫孟获,我们就暂时叫他孟获吧!
探秘孟获的地盘
关于孟获,《汉晋春秋》中记载了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这里的‘夷’主要指现今的彝族),现今多认为孟获是彝人,彝族中也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
所以要说当年孟获的地盘在现今何处,我们大致可以从现今云南彝族人民的聚居地进行探索。
再有一个我们可以从孟获的姓氏入手,孟姓是南中历史上的大姓,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虽孟姓本为汉姓,但经过数代与当地民族融合,所以彝人有孟姓也不足为奇),据《三国志》,《汉晋春秋》记载,雍闿便是当时建宁人,他也是联合了当地南方少数民族而发动叛乱的,所以孟获应属于建宁孟氏这一支。
而三国时期的建宁郡便在现今云南省曲靖市内,而现今云南彝族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楚雄,玉溪,昆明,曲靖。结合地图分析,我大致得出的结论便是以曲靖为核心地带,包括楚雄,昆明,玉溪北部,以及昭通南部这一带应是当年孟获的活动地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英勇形象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其中他七擒孟获的事迹更是被后人广为流传,但是孟获这个人存不存在一直到现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国演义书中对诸葛亮与其对战七次的场景描述的十分详细,最后的结局就是孟获心服口服,归降蜀国。
然而正史中却并没有孟获这个人,有的仅仅是提及了刘备去世之后,发生了叛乱,诸葛孔明派兵平叛,一点都没有涉及到孟获和诸葛孔明之间的七次大战。
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三国演义》中却对此详细描述了,从描述中大概可以推断出孟获所在的地区到底在哪里。
根据书中所述,他生活在南中,也就是现在的云南一带,也十分符合《三国志》当中的描述,即叛乱是由南蛮土著人发起的。
南中算得上是汉朝的领土的一部分,只不过汉朝越来越衰败,加上边境地区的局势本就是十分动荡,朝廷根本无法管辖到南中地区,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促进了动乱的发生。
之后由于国力不断衰弱,蜀国已无力抵抗其余两国,南中因此发生暴乱,甚至投奔东吴,向其示好。
据正史记载,这场暴乱持续了两年,主要发起人并没有明确提及孟获,只是说明了有南蛮人的参与,也没有说清楚南蛮人的领袖是谁。
不过在《三国演义》中,详细记载了孟获与诸葛亮大战七次的每一次的地点和战况。
第一次是在白崖即现在云南的弥渡县红岩;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邓赊豪猪洞,也就是现在云南省的洱源县邓川;第四次是在治渠山,即现在云南省的永盛县……后面的就不多做介绍,因为范围基本上都在云南一带,所以可以从书中初步得知孟获被擒拿的地方在云南,进一步可以由他的姓氏及其民族得知其详细地址。
其姓氏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并不常见,但在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却是不一样的。
有史书记载,孟获是夷汉所服的首领,这一点信息跟《三国志》当中描述的对应起来了,夷汉是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的彝族,所以也从这个看出,他的地盘就是彝族生活的区域。
据《三国志》的相关记载,这场叛乱是由建宁的雍闿发起的,孟获正好是他的合伙人之一,由此可以更加确定他的地盘位置,就是云南彝族的聚集地建宁。
除此之外,结合地图来分析,现在的彝族生活在楚雄、玉溪和昆明这些地区,所以最后确定下来他的地盘就是在以曲靖为轴心,周围的城市昆明、玉溪、邵通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地盘还是比较大的,也解释了为什么孟获会对蜀国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归降以后,他是蜀国十分重要的后援,对蜀国来说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也让蜀国有了对抗其余两国的资本。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区是在现在的云南地区,主要是在昆明,玉溪,曲靖这些地区附近。
夏目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历史上没有孟获这个人。所谓孟获,只是当地蛮族酋长的意思。
三国演义中的孟获,地盘是所谓南中,也就是云南保山昭通以西,昆明以北,迪庆以南,缅甸东部和云南腾冲、瑞丽、怒江一带。
南中名义上属于益州管辖,下属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自从东汉以来,这里天高皇帝远,交通不便,山高水深,当地少数民族就不断叛乱。
这次孟获的叛乱,其实源于建宁郡豪族雍闿起兵反蜀汉,裹挟了除了永昌郡以外其他2郡,一共3郡起兵造反,向东吴示好。
少数民族领袖孟获只是被雍闿拉拢,准备捞一些现成的好处而已。
然而诸葛亮2万大军杀到后,雍闿部下恐惧,将雍闿杀死归降。其他2个郡,也被诸葛亮轻松打垮。
但少数民族领袖孟获不愿意投降,他凭借地形,继续和诸葛亮大军为敌,最终被击溃。
孟获带着兵逃亡,一面要求其他部落参战,继续和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大军南下追击,连续作战,终于在云南曲靖将孟获彻底打垮,后者投降。
只是南中的少数民族,并没有因此老实。说白了,很多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生存困难,必须要靠抢劫汉人为生。
所以,直到蜀汉灭亡,南中叛乱不断。
其实,直到雍正时期,南中才废除土司制度,形式上归属中国控制。
真正彻底将这里控制,还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红军长征通过这一代,尤其是彝族区,也是极为艰难,频繁遭受袭击。
萨沙
“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是小说《三国演义》所演绎出的情节,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诗云“莫道泸水难逾越,七擒蛮王威南域”就是称赞诸葛亮不畏艰辛、七擒孟获的故事。但事实上,正史《三国志》中并未没有提到过孟获这个人,只是记载了诸葛亮通过南征而平定南方诸蛮的事迹。那么,历史上真的没有孟获这个人吗?
当然不是,最早记载孟获的史书是东晋时期的《汉晋春秋》,其中就提到诸葛亮南征南中、平定孟获等蛮夷的事迹。那么,诸葛亮所南征的南中地区是今天的哪个地方呢?
事实上,这个南中地区范围非常巨大,包含了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等广大地区在内。不过在遥远的三国时代,这里还是交通不便、蛮夷割据的偏远落后地区。
蜀汉章武3年,刘备因东征孙权失败而逃回永安(重庆奉节),但不久后就在当地病逝。当时,蜀国南部的豪强雍闓、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蛮夷首领高定等人趁着刘备新丧、蜀国遭遇大败的机会,竟然勾结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头领孟获一起叛乱。他们不仅杀死了益州南部的许多官员,还公然勾结东吴,意图要推翻蜀汉王朝。所以当时的形势岌岌可危。
到了蜀汉建兴3年(公元225年)初,诸葛亮认为南征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向后主刘禅上表请求南征,由他率蜀汉的军队进入南中地区平叛,这就是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中所提到的“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一句的来历。蜀军自四川盆地南下,最远进入到了云南境内,最终得胜而归。
在蜀汉军队南征中,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讨伐为辅,以安抚为主,恩威并施。先消灭了最先造反的雍闿军队,然后再安抚孟获等蛮夷的军队,很快就平定了南中地区。而后,南中便成为了蜀汉的大后方,向蜀汉提供兵源与诸多物资。
历史的荒野
诚邀,如题。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众所周知,孟获是明代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作为南中之地的蛮王,孟获起初不服蜀汉,多次起兵叛乱,而后被诸葛丞相七擒七放,终于心服口服效忠蜀汉,由此南中也成为了蜀汉的大后方,那么三国时期孟获的地盘在哪里呢?
但是南中地区确实是有孟姓大族的
据《三国志》记载,东汉益州的南中地区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蜀汉建立后,南中自然也就归于蜀汉治下,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蜀汉政府共设立了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七个郡。但是孟获只是个首领,其地盘应该没有这么大,《三国演义》中提到诸葛亮五月渡过泸水,随即与孟获开战,所以小编以为孟获的地盘应该在泸水之南,也就是今天的曲靖一带。
以上就是小编的回答,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是根据东汉末年,到三国归晋期间的历史改编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其中有很多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像什么三英战吕布,辕门射戟,千里走单骑等等。
在蜀汉政权建立之后,公元225年,在蜀地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叛了蜀汉,于是诸葛亮起兵南下征讨孟获,先后七次俘获了孟获,又七次将其放走,让孟获彻底心服口服,也消除了在蜀地南方的少数民族反叛的心理,让西南地区成为蜀国的大后方,这之后一直到诸葛亮死为止,蜀国南方的少数民族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
孟获在书中记载他在蜀国之南,在真实的历史上是否有七擒孟获还没被证实,《汉晋春秋》中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记载,那么孟获曾经的地盘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我们就根据这些记载来讨论下,根据书中的记载孟获是南方彝族的首领,七擒七纵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知道,孟获是典型的有勇无谋,讨论孟获的地盘不能单独的根据民族分布区域来讨论,主要还是以孟获部落活动范围来说。
孟获主要的活动范围在今天云南省内,和四川南方的部分区域,按照七擒的地区分别在定西岭(大理白族自治州),邓川州(大理南方),浪穹县(大理南方),治渠山(今日位置不详),爱甸(临沧市),怒江边(保山腾越县),怒江的蹯蛇谷和四川省雅安,我们先不谈七擒孟获的真假,单从孟获和蜀军交战被禽的地点来看,孟获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在云南的西部地区。
孟获只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以当时的条件,其实很难有那么大的活动范围,根据三国演义的时间来说,孟获反叛是在公元225年附近,但是在这个时期,彝族主要集中在了今天的云南昆明和四川西昌两个地区,到了西晋王朝建立之后,也就是又过了一百多年,在云南的彝族同胞才逐渐的向今天的昭通,保山,临沧等地迁移,所以在时间点上来说也《三国演义》孟获的活动地盘有些说不通。
所以如果按《三国演义》的故事来说,那么孟获的地盘应该主要集中在今天云南的保山,大理,临沧等地,势力范围辐射到云南北部到东北部,还有四川南部,如果历史上真的有孟获,那么孟获和他的部族应该主要还是活动在云南昆明的西南部地区,或者是四川的南部。
玄坤
云南地区为多民族杂居之地,在历史上存在过一些相对独立政权,例如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滇池为中心的滇国和大理国等。元朝以后,云南一直是中国版图内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公元223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南方反叛,面临分裂的危机。此时又遭遇对吴战争的失败,奉“托孤”遗命主持政务的丞相诸葛孔明,必须处理这些难题。
一、“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因失荆州,被彻底打乱。
大家熟知的“隆中对”,他向刘备详细分析当时局势,并提出暂时不能与曹操、孙权争锋;但需把握时机夺取刘表的荆州与刘璋的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再利用皇家后代的名分,处理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联合孙权,北伐曹操,复兴汉朝。后来的历史进程基本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设计发展,但在北伐的过程中战略执行出了问题,没能最终实现最初构想。
按他当初的设计,三国局面形成后,蜀国应兵分两路,从湖北和四川北伐曹操,但有一前提,一定要与孙权结好。偏偏蜀国大将关羽在从湖北出兵时没有重视巩固与孙权的联盟,反而采取傲慢的敌视态度,以致在蜀魏相争的关键时刻,孙吴军队袭取关羽后方,导致关羽北伐失败。荆州一失,彻底打乱他的部署。
刘备不甘心失去荆州的失败,倾巢出动,采取先伐吴后伐魏的策略,完全违背了原来“联吴伐魏”方针,在作战时又犯了战术僵化的错误,面对孙吴的坚守战术,没有寻求运动中歼敌,反而连营七百里大打阵地战和消耗战,被吴国的陆逊用火攻击败。夷陵之战失败后,不仅刘备命丧白帝城,蜀国也面临内忧外患的崩溃危险:外有大军压境,内有各地叛乱,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维持本国的统一安定局面。
二、一边“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和抚”政策,一边准备打仗。
刘备死后,这些豪强认为独立的时机到了,于是兴兵作乱。最早举兵反叛的是蜀人雍闿,他请孟获帮助游说各部族酋长。孟获是彝族人(一说是汉族人),是当时的大姓豪强,在当地较有名气,在他的煽动下,参与叛乱的人越来越多。南方叛军势大,造成边境不宁,人心浮动。诸葛孔明冷静应对:
1.具体做法:一是继续坚持其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的“和抚”政策,不急于派兵平乱;二是派人到南方实地调查事件原委,弄清叛军的反叛原因及意图;三是力争以和平手段维护国家统一;四是全力做好军事平叛准备。为此,他前后给叛军首领雍闿六封书信,晓以统独利害,但雍闿只回了一封信,说:“当今天下三国鼎立,魏蜀吴都自称正朔( “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的合法性与唯一性),我们地处偏远的人就感到惶惑,不知该归属哪个政权。这封信的言外之意,是既然你们没有能力统一天下,也不见得能让我们臣服。”
2.出兵的理由:一是政治上需要保持政权的统一安定,而和平统一的尝试又未能成功,为避免出现分裂势力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必须武力平叛;二是经济上南中地区物产丰富,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蜀汉与魏、吴政权相比,本就国力最弱,民丁最少,再失去大后方就更无法争雄天下;三是社会稳定需要平息叛军的挑战,并给予该地区那些愿意接受领导的各族人民以支持。
3.平叛前的准备工作:一是恢复“联吴”战略,派“名嘴”邓芝带蜀锦、名马等礼品去与孙吴政权和好,签署和平协议,吴蜀联盟得以恢复,蜀汉东部威胁得以解除;二是派遣赵云和马超分别坚守北部和西部边境,防范魏国和西戎的侵袭;三是稳定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用两年时间完成军粮囤积;四是训练军队,休养民生,养精蓄锐,巩固后方。
三、“七擒孟获”,攻心为上,平定南方叛乱。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但其战略方针依然是“和抚”政策。蜀将马谡对该政策有较透彻的解释:用兵的办法,最好是攻心,攻城则是下策。因为城虽攻下来,如果当地人心不服,蜀军一撤可能又反叛了。如果杀光叛军以绝后患,短时间内难以做到,而且也不是仁义之师的作为。因此平叛的关键是令他们心服。
除此而外,还预先考虑了取得军事胜利后,如何维持战后统一安定局面的问题。取得军事胜利的同时,必然带来当地人的死伤,如果派兵驻守维持安定,地远路险,粮食供应困难;如果派官而不驻兵,他们可能因战争遗留创伤,找委派的官员寻仇,从而再次引发叛乱。因此,他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不从成都派官,而是任用当地精英治理该地区,并建立起当地精英对国家统一的认同,这才是维持统一安定的长久之道。
为确保武力统一的同时能够切实执行“和抚”政策,他亲自带兵南征。蜀军兵分三路,诸葛亮率西路军,李恢率中路军,马忠率东路军,分进合击,斩杀雍闿等人,平息各处叛乱,三军会合时只剩孟获率雍闿余部负隅顽抗。他利用南人的仇汉心理及云南山地的有利地形和蜀军打起游击战。诸葛亮认为可以为己所用,就下令蜀军不得杀害孟获,而将其作为未来管理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加以引导和培养。在战术上采取诱敌出战的围歼策略,活捉孟获。由于屡战屡败,七纵七擒(“七”泛指其多),终于心服口服,当年秋天,肃清所有叛乱。孟获等人也被委任地方长官,管理南方地区。后来,他官至御史中丞(相当于副部级官员)。
四、发展经济,稳定蜀汉后方,增进民众福祉。
平定南方叛乱后,继续贯彻“攻心为上”,为该地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重新划分行政区域,进行政治改革。他将原来的南中四郡重新划分为六郡,分别任命在南征中立有显著战功的李恢、吕凯、马忠为建宁太守、云南太守和牂柯太守,并大量起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留用董萘那、渠帅、爨习、孟琰等当地将领,一起授予官职,基本实现“以夷治夷”。
二是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恢复经济发展。该地区因交通闭塞而生产落后,于是他推广内地已普遍采用的铁犁牛耕等先进农业技术,并派匠人教织锦的方法,并兴修水利。云南保山县至今有三个能灌溉几千亩农田的堤堰,名为“诸葛堰”。
三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维护社会安定。按照习俗,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亲自临祭泸水,平息在战争中丧失亲友的当地民众的情绪。此举令蛮人感动,甚至为其立有生祠,四时享祭,皆呼之为“慈父”。
结语
平叛后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过去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获得了地方首领的真心效力,维持了蜀国统一,巩固了蜀汉后方,为日后北伐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从该地区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特产,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为以后的北伐提供了大量物资。他还在该地选拔优秀士卒参加蜀军,号为“飞军”,非常勇猛,是蜀军中很有战斗力的一支队伍。
历史证明,南征治乱是成功的,其攻心战略是有效的,政治经济效果是显著的。直到诸葛亮辞世,南夷始终未再叛乱,维护了蜀国统一,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蜀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增进当地民众福祉。
白杨树下谈历史
孟获其实也算是一方诸侯!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一直居住者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部落。而汉族作为创造了农耕文明的主要民族,长期以来主要的活动范围属于长城以南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而今天所要讲述的主人公——孟获,此人便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本来孟获所在的部落在汉朝的地理行政划分中,在蜀州的地盘上,也就是说孟获所在的部落行政上受蜀州牧节制,听命于蜀州牧的调遣。但是大汉王朝国力式微,大汉天子受权臣曹操所挟制迁都许昌后,中原大地上各地诸侯纷纷独立成一个个国家。随后刘备颠沛流离数十年,最后在得到了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点拨之后决定入蜀,夺了刘璋的蜀州。成了自己的建功立业的根基所在。也使得天下被彻底的三分,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在刘皇叔刘备在世时,孟获尚且能够安稳的在西南地区听命刘备的调遣。公元223年,刘备在东征东吴的夷陵之战中失利,随后再返回蜀州的途中,病逝于白帝城。刘备的儿子刘禅继承蜀汉的天子之位,军师诸葛亮成为托孤大臣,主管着蜀汉的一切军政事宜,同时负责教授蜀后主刘禅如何治理,天下做一个皇帝。此时孟获及其所统治的少数部落开始蠢蠢欲动。
孟获于公元225年开始叛乱,随后诸葛亮派遣大军前去征讨,在诸葛亮了解到孟获在彝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名望和地位时,决定俘获孟获的人心,而不是杀害孟获。于是诞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七擒七纵孟获,也火烧了孟获借来的藤甲兵,最终使的孟获输的心服口服,最后西南地区再也没有发生叛乱。这实现了诸葛亮“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使得后来诸葛亮在六出祁山、发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蜀中地区始终一直保持着稳定祥和的状态。
孟获所在的的地方是西南地区的南中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云南、贵州、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可以说是幅员辽阔,倘若将整个地区作为一个统治范围的话,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了。而且我们可以看得出南中的地域范围与我国今天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本相吻合,但至于孟获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人在历史上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是彝族,有人说不是!
不知道有没有哪个小伙伴对西南地区的历史有所更深的研究?解答一下孟获是哪一个民族的?
珞珈山的猫
三国中,刘备占去西南两川。首都是今天成都。今日四川省,北伐出祁山,是今天甘肃祁县。陕西,河南,山西以北,全是魏国曹操土地。建都洛阳。西凉马腾,是新彊,以西。后土地归曹,部分将士归刘备。孙权。建都武昌,今天南京长江以南。也是以后南宋土地。孟获是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云南一代。诸葛亮七擒孟获。是让少数民族自治,自理国家。再不要带兵侵略四川。形成一种心理战术,对汉人要敬重。我们的能力比你强大。要灭你,随时都能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