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襄城北街竟然要变成这个样子(附效果图)…

襄阳古城即将华丽绽放

多项重磅规划密集发布公示

海量效果图高清呈现

着力打造旅游中心城市

《襄城保护与利用规划》


规划范围:


古城范围为汉江与护城河围合的片区,包含护城河及沿线护城河公园,总面积约3. 3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 7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华夏第一城池、生态宜居慢城、人文襄阳古城、鄂西旅游中心城市。以遗产保护为前提,以商旅文创为引擎,以宜居生活为本底,以综合服务为支撑,最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理念:


一是保护最真实的历史价值,杜绝大规模造城运动。遵守国际宪章,结合襄阳历史与遗存、现状与发展,修复城池,突显格局,重抬记忆。




二是尊重各时期的历史记忆,杜绝完全推倒重建的方式。分散布局各类文旅项目,并充分利用原有建筑进行适应性设计,在转型中延续场所记忆。


三是坚持生活与旅游相融合,杜绝去生活化的景区模式。




《襄阳古城北街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定位

全国闻名的文化旅游步行街

北街坐落在襄阳古城中心

十字街之北 全长860米

是襄阳古城的重要“符号”

规划结构:规划结合历史文化遗存和现状可以利用的空间,打造一线串八珠的景观结构。

整合小北门北广场,取消台阶,拆除灯柱和码头牌坊,强化小北和城墙的突出地位;取消红绿灯,改沥青路面为麻石路面,降低车速,保护行人安全。

拓宽小北门南广场的入口空间,优化游园的布局形式,打造游客驻留的重要节点。

保留杨家花园现状银杏树,拆除灌木花池,取消景亭的商业,变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

强化北街中部的新街口节点,保留原有的无字碑、石鼓、石灯笼等小品,新增一处展示襄阳传统艺术文化的戏台。

昭明台是古城的中心,重要的聚会活动广场,规划保留华表和昭明台墙角下的绿化,取消停车,重新铺设青石板,打造开阔、通透、庄严的聚会活动广场。

针对建筑风貌破损严重的问题,规划坚持不做大改动,只做小优化、清洗为主修补为辅、规范装修统一广告的基本原则,恢复92年北街初建时的建筑风貌。

《襄阳古城东西大街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定位:

东西大街作为襄阳古城重要的道路,既反映古人营城的市井轴制,也是现今古城的交通、生活的重要载体,东西大街整体定位为:古城生活主轴线、传统文化延伸带。

规划结构:

东西大街形成"-街串九巷 七点连古今”的规划结构。

在城市道路整治中,保护古城街巷格局 不再增加道路红线宽度。注重时序,重点解决现状突出的道路问题;优化道路景观与重要交叉口的交通设施;结合远期的古城定位,优先慢行与公交出行,采取进入收费等措施,尽量限制外来车辆进入城区;外来旅游出行车辆可在古城周边停车、换乘公交或步行进入古城。

重点优化卉木林巷-米花街、小井巷-利民街、铜醍巷、石壶巷、荆州街、惠安巷-冯家巷等相交道路的交通组织,形成西内环路节点、小井巷节点、卉木林巷节点、昭明台节点、鼓楼东西节点、铜醍巷-石壶巷节点、荆州街节点、东内环路节点等街头景观节点。

根据建筑质量、风貌、沿街立面遮挡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沿线建筑分别提出改造措施,包括对临街建筑进行古城风貌协调、对重要的公共建筑或空间节点周边的建筑进行重点改造,以反映其独特的空间界面和历史价值。

《襄阳古城绿影壁综合整治规划》

规划定位

听王府故事 品襄阳美食

打造具有古城特色

文化及美食的巷子

规划结构

为发展古城旅游业

规划将现状机非混行模式

改为商业步行街模式

结合停车场规划

新增地上地下停车空间

对建筑质量及风貌进行分析

对沿线建筑提出综合改造措施

突出风貌特色 增加明清风格门窗

《襄阳古城内环路综合整治规划》

内环路全长6.5公里

规划范围包括城墙在内

及内环路紧邻街区

总计面积52.5公顷

功能定位

展示襄阳文化的窗口

体验古城风景的环线

彰显古城城池魅力的长廊

规划结构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小花花

审核:孙滨 汪璐 褚楠

出品:湖北日报襄阳分社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