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评上海“铐医事件”:一次医生自坏规则的“乌龙”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东明 实习生 张海燕

大热的“仁济医院铐医生”事件舆情持续发酵,随着事情原委的逐步披露,舆论也从几乎一致指责警察暴力执法,逐渐走向温和。直至最近的报道,涉事医生和警方分别接受媒体采访,共同表达歉意。

这样的结局,可谓皆大欢喜,但公众似乎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医生自坏规则在先,引发医患冲突在后,纯属一次意外的“乌龙”事件。

而后来之所以演变成滔天舆情,是因为警方的介入引发围观,其中“手铐”“架离”“医生”等关键词强烈刺激网络情绪,剧情可谓起伏跌宕,“有图有真相”最终却不是真相。

公开信息显示,事情的起因是一位身患肺结节的东北病人韩某在妻子陪伴下,远赴上海求医问诊,通过人情关系找到了赵晓菁医生,而当天的专家门诊早已无号可挂,赵医生便给这位“关系病人”开了个后门,加了一个号。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有着特殊人情关系的医生和病人却发生了意外冲突,而且一发不可收,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乌龙”事件。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赵医生先与患者因排队看病起冲突,后又拒不配合警察执法而发生肢体冲突,根源都是对规则的漠视,纵观本案,他对法律的刚性规则尚且如此,更何况医院自己的内部规则呢?

众所周知,上海知名医院云集,医疗资源相当丰富,但面对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病患,现有资源还是捉襟见肘。特别是专家门诊,可谓一号难求。

就拿徐汇区为例,仅三甲医院就有8家,但依然天天人满为患,仅中山医院一年人流量就达千万之巨。

于是围绕挂号这件事就乱象丛生,黄牛号、人情号、关系号比比皆是。长长的挂号队伍里,更不时有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带着相熟的病人随意穿插。

作为一座讲法治、讲规则、讲契约精神的城市,上海各家医院都有自己的排号规则,网上预约、电话预约、自助机预约健全而便利。

但不可否认的是,看病托关系依然盛行,专家医生随意加号,更是成了公开的秘密。有关系的病人就可以早看病、找好医,没关系就只能干瞪眼、干着急。

法治社会归根结底是“规则之治”,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医院秩序,一旦缺乏稳定、预设、明确的规则,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就没有明确预期,从而导致无序,导致民众对社会失去应有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依法治国要从关键少数抓起,也就是说通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知法犯法”,带头破坏,否则法治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同样对医院来说,如果领导、医生自己带头破坏规则,最终也必然受到自坏规则的反噬。

这次“铐医”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随意自坏规则是破坏医院秩序和医疗生态的根源,其结果必然加剧医患矛盾,激发对立情绪。

投稿的小伙伴,请发到这个邮箱 :fzrbrmt@126.com 等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后不要忘了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