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里外外都有它,这些图案为何如此受古人喜爱?(一)


几何纹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时间最早、应用范围最广的纹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类纹样包括曲折纹、雷纹、回纹、条纹、旋涡纹、乳钉纹、回旋钩连纹等,也包括一些抽象的图案。常用于器皿,如早期的陶器、青铜器,到后来的瓷器、珐琅器等。图为越窑青瓷尊。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连珠”“圈带纹”“花蕊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中一种几何装饰纹样。连珠纹由一串彼此相连的圆圈或椭圆组成,呈一字形、圆弧形或S型排列,有的“珠”为实心圆,有的为空心圆,还有的是同心圆。连珠纹应该说是应用最广泛的几何纹样之一,从服饰、织物到家具、建筑随处可见。
席纹是主要用于陶器装饰的原始纹样之一。它是制作陶坯时坯下所垫席类器物留下的印痕,常见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底部。
云雷纹是指用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纹样。由柔和回旋的线条组成的是云纹,用方折角回旋的线条组成的是雷纹。这一纹饰多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和玉器上,后世的仿古器皿也常用到这一纹样。一般作为辅纹出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鸟纹的空隙处常填以云雷纹,使之产生华美、繁复的艺术效果。
回纹因纹样形如“回”字而得名,是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几何纹样。回纹图案起源于早期陶器,在两宋时期盛极一时,后来到了明清时期才再度流行起来。回纹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织绣、地毯、木雕、瓷器、金银器、青铜器、家具、服饰、剪纸、雕塑、石刻和建筑装饰等,主要用作边饰或底纹。

弦纹是古代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装饰纹样,由单一或若干根直的或横的线条构成,常常作为界栏出现,分布在器物的颈、肩、腹等部位。青釉弦纹把杯(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