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七世同居不分家,道光皇帝降旨建牌坊,后因一事家境落败


到了新乡听说这里有个七世石牌坊,就去探了究竟。原来这个石牌坊在饮马口附近,北邻平原大道,屹立在牌坊街正中,牌坊街的路在它两边绕过,牌坊的南北是两个小的花坛,花坛的最北有两个小方形的石碑,一个是1986年11月河南省政府公布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七世同居坊》,一个是2018年2月新乡赵氏宗亲历史文化研究会立的《天下赵姓一家亲》。(牌坊从南往北看)


七世石牌坊,全称是七世同居坊,当地人又叫赵家牌坊,牌坊建于1824年。相传,赵家治家有方,七代同堂不分家,时任六品官员的赵珂又在平息白莲教中立功,道光皇帝特降旨准予赵珂修建石牌坊一座,立坊明志,以昭示后人。
这个说法,在牌坊中可以见证。牌坊两面的顶部正中那个小石块上刻有“圣旨”二字,下面两个方框内分别刻着“候选布政司经历赵珂七世同居坊”和“旌表例授承德郎军功加正六品衔”的碑文。
据资料介绍,赵珂先人明朝时从洪洞县迁来,到赵珂时已至第10代。赵珂为人仗义,乐善好施,深得乡人爱戴,经营铁货生意后发家,逐渐成为当地首富,有“辖地千顷,门人二百”之说。
到了赵家第15代,赵浚在河北保定县任知县,当时保定是个穷县,每到完不成向朝廷完粮纳税任务时,赵浚便回家卖地向朝廷纳税,如此下来,赵家逐渐陷入困境,只好搬出饮马口,到现在的周村赵家亲戚家艰难度日。赵家家境虽然自此败落,赵家却深受百姓爱戴,尊称赵浚为“赵青天”。
据文史资料记载:“石牌坊高10米,宽8.5米,3孔门,4立柱,3重顶。坊趺雕卧狮8只,分置南北护柱。坊柱、坊顶刻有多件龙、狮、花、鸟等图案。坊脊中央置站式瑞兽1只,首东尾西,两侧各置龙首鸱吻1只,均首里尾外。”
纵观石牌坊,整体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高大宏伟,80多幅雕刻以人物故事和花草树木、瑞禽瑞兽、狮子等为图案,通过浮雕、立体雕、镂雕、线刻等手法,雕刻精美,展现了清代石刻的杰出水平。
石牌坊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前后的地震、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的冲击、车祸的撞击,早已是满身斑驳,遍体鳞伤,但石牌坊在人们的保护下,依然稳坐街心。
当地的人说,石牌坊不仅是赵家近200的历史见证,记录了赵家的家史,更是中国家族文化的缩影。如今,赵家人依然保持着为人仗义,乐施好善,家庭和睦等优良的家风。 《海鹰视线》图为均为原创,欢迎关注、点评、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