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长篇通讯聚焦陕西“三个经济”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蓉)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今天(5月1日)刊发长篇通讯聚焦陕西省“三个经济”,分别以《新陕西 新门户: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新空间 新枢纽:大交通助推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新架构:要素涌流促经济跑起来》为题,全面介绍陕西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在《新陕西 新门户: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中提到,陕西正在向汇通四方的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加速转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陕西正重现历史上“万商云集”的景象,三星存储芯片、京东全球物流总部等一批千亿级龙头项目落地投运,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215家在西安投资或设立机构。通过加速构建“陆空联动”的立体丝路通道,陕西大力发展门户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定位愈加明晰。“长安号”如今已成为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大通道。在陕西国际航空物流港,目前已有普洛斯、丰树和“三通一达”等66家现代物流企业落户。随着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活动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近40个国家和地区150所大学及相关机构相继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陕西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宽领域、多层次交流互动正不断加深。

在《新空间 新枢纽:大交通助推高质量发展》中提到,近年来,陕西全力打造由“米”字形高铁网、高密度公路网和新型航空港构成的综合交通大枢纽,四通八达、内畅外联的“大交通”格局正成为带动三秦大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长安号”已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班列开行数量也快速增长,2018年,“长安号”累计开行1235列,开行线路达11条,新筑车站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日趋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正成为区域整合发展的助推器。2017年,全长828.5公里的沿黄观光路建成通车,沿线经过榆林、延安、渭南、韩城4市12县市、72个乡镇、1220个村,直接受益人口达220多万。西成高铁对数已从每天19对增至67对,发送旅客人数从日均2.8万人次增长至4.79万人次。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为陕西省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乃至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开航线,聚资源”,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经开通了至阿姆斯特丹、哈恩、芝加哥等19条全货运航线,机场年航空货邮吞吐量已经突破30万吨。

在《新机遇 新架构:要素涌流促经济跑起来》中提到,陕西流动经济首抓“人”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户籍新政,几十年来首度实现了百万外来人口落户“长安”的壮举。

西安人才新政推出以来,累计新增人口已突破110万,截至2018年底,全市各类人才314.1万人,净增29万人。对人才充分的尊重让陕西的经济发展有了高质量的提升,各类创新技术不断涌现,2018年仅西安科技大市场的技术交易额就突破了1000亿元。

流动经济通过撬开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的“闸门”,使亿万资金汇聚三秦,陕西资金“大动脉”由此开始生机勃勃加速流动起来。2018年陕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4%,2019年1月增速创近35个月新高。2018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长高达22.3%,高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创下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各类资本的大量聚集,促进了资本间的碰撞和融合,大大提升了资本的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