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兴作品集: 平凹说高兴

棣花古镇景区位于丹江旁的商洛市丹凤县城西15公里处,曾是“北通秦晋,南连吴楚”的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春秋、盛唐、宋金、当代等多种文化形态在此交织和融合。棣花古镇景区以两街:“宋金街、清风街;一馆平凹文学馆,一荷塘:生态荷塘和西部花都”为主打项目,复活了棣花古驿、魁星楼、法性寺等老景观,形成集“游千年古驿、赏荷塘月色、看平凹故里、探华夏文脉”于一体的商於古道特点。古镇早年因盛产棣棠花而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三过棣花留有“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的千古名句。这里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故乡,古镇也是因为作家贾平凹先生而出名,是他的小说《秦腔》原型实景地,清风街就在于此,这里有贾平凹文学馆和平凹先生的老宅,我们还可以看到平凹小说《高兴》里主人公的原型人物刘高兴老先生,在“刘高兴”家中听他讲与贾平凹年少时的过往经历,以及自己身上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相信会让您更加了解人生的百态。这里是自然风景如画的棣山丹水,秦雄楚秀,蛙鼓鱼跃,荷叶田田,自然景观丰富独特,气候宜人、风景醉人,是陕南的一方“风水宝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人“粉丝”慕名纷至沓来。

前不久,商洛籍李新老师带我进入一个贾平凹乡土文学爱好艺术交流群。很幸运通过贾平凹乡土文学艺术爱好交流群主刘朝宏老师推荐,认识了贾平凹先生笔下长篇小说《高兴》主人公的人物原型刘高兴先生,刘高兴原名刘书祯,是贾平凹先生情深意厚的哥们、发小、同学。棣花镇在过去是陕西省商洛市最贫困交通信息最闭塞的地方,这里没有天然石油、矿产煤炭资源,人们唯一的希望让子孙后代上学考大学才是目的,只有娃娃们考上了大学跳出了农门才能走出这穷山沟。贾平凹先生的小说《高兴》火了,同名电影也火了。小说《高兴》里的主人公原型人物刘高兴是作家贾平凹先生棣花镇童年伙伴,当兵复原后迫于生计离开家乡,下矿井、拉板车、运煤球、捡破烂……从事又脏又累的苦营生。但他始终乐观坚强笑对人生,凭着坚强努力拼搏,养大了6个孩子,逐渐走向了富裕之路!

贾平凹先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令人惊叹的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语言坦诚自然毫不做作,如果不是陕西人或陕南人是不大容易读懂贾平凹先生的方言词汇的,而且也不太容易理解这些词的韵味和力度,我老家洛南县跟贾先生是邻县,他书里场景语言、包括人们的心理行为……咱是很容易体会到,感觉似乎就是在写我们村里的人和事。比如贾平凹先生在《我和刘高兴》一文中写道:刘高兴之所以来找我,他不想求我什么,他也知道我的处境和性情,又因为年龄相近,他需要说话,我需要倾听,所以我们就亲近了。当我有什么大的活动,比如给母亲祝寿,为女儿举办婚礼,我当然得通知他。他的衣着和容貌明显地和所有宾客不一样,就像苹果筐里突然有了一个土豆。但这个土豆是欢乐的,他的大嗓门和类似于周星驰式的笑使大家不习惯,可得知他的身份后惊奇着他的坦然和幽默,兴致勃勃地与交谈。他就会说许多乡下的和在城里拾破烂中的奇闻异事,他说地绘声绘色,等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却一脸严肃的,说一句很雅的古句:爱读奇书初不记,饱闻怪事总无惊!于是那些教授都感慨了,说:“刘高兴,你形象思维好啊,比老贾还好! ”他说:“我在学校的功课是比平凹好,可一样是瓷砖,命运把他那块瓷砖贴到了灶台上,我这块瓷砖贴到了厕所么! ”然后又是嘎嘎大笑,擦了一下鼻涕,说:“我是闰土! ”我赶紧制止他,“说你胡比喻,我可不敢是鲁迅,”他说:“你是不是鲁迅我不管,但我是闰土! ”也正是因为有刘高兴老师所讲的底层普通百姓生活琐事,才成就了贾平凹先生长篇小说《高兴》中的刘高兴这一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今刘高兴先生家也成了游客眼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到刘高兴家看个新鲜的游客络绎不绝。贾平凹在创作小说《高兴》时,选定刘高兴为最主要的人物原型,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们俩人以及他们俩家,长期以来就结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不解之缘!平凹先生曾经问过高兴就说了一句:“咋迟早见你都是恁高兴的? ”他停了一下,说:“我叫刘高兴呀,咋能不高兴?! ” “如果贾平凹是鲁迅,我就是闰土嘛。”这是刘高兴向人们介绍他和贾平凹关系时的常用口头禅。

“平凹写城里的刘高兴,我写乡下的贾平凹”在现实生活中的刘高兴先生勤劳、淳朴、善良,不是人们想象那样因为自己是贾平凹先生的“兄弟” ,而狂傲目中无人或借名人之名耍名人大牌,也不像文章说的不占便宜睡不着觉的主,他仍旧把自己当做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把自己当名人的人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只要遇到脾气谈得来的朋友,不管是认还是不认识的,只要刘高兴能够帮上忙的事情绝无二话。对朋友豪爽、讲义气、肯两肋插刀!这是我通过微信和刘先生交谈后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在这里我想起了《高兴》小说里五福一次闲聊中问刘高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会怎样?”刘高兴说:“我会把你的尸体背回清风镇……”这就是刘高兴!现实生活中的刘高兴如果遇到有朋友这样问他的话,我相信高兴先生也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同样的话来!正当平凹先生在城里写长篇小说《高兴》一书时,高兴也在谋划着自己的纪实文学《我和平凹》丛书。据平凹先生写道:“他看我平日弄些书画玩的,他竟也买了笔墨在旧报纸上写起了书法,就一张一张挂在他租住的屋里。更令我吃惊的是他知道了我以他为原型写《高兴》这本书,他也开始了《我与平凹》要为我写文章,在一个纸本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写出了我和他少年时期的三万字的故事……”刘高兴先生骨子里觉得贾平凹还是原来的那个“平(娃)”,不是什么大人物。书给贾平凹看了后,贾平凹说:“如果三十多年前你上了大学留在西安,绝对是比我好几倍的作家。如果我去当兵回到农村,我现在即便也进城拾破烂,我拾不过你,也不会有你这样的快活和幽默。”刘高兴说他一听就高兴了。他马上就忘了自己的并不太如意的处境。刘高兴本质上是个乐天派,当年他到了西安给自己改名“刘高兴”,就是因为这个。据刘高兴先生的女婿周鹏介绍:我的岳父很平凡,是中国农民中的普通一员。他没有出众的外貌,也没有显赫的家势;没有特殊的本领,也没有见风使舵的性格。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双手在土里扒食养活一家老小的老农民。但是我的岳父很伟大,他用无微不至的父爱给后辈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用他那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把子女个个养大,教育他们朴实做事、善良做人。我的岳父一生勤勤恳恳,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修理地球的庄稼汉”。他是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也是自命清高那类人最看不起的老农民……我的岳父没有享受任何山珍海味,没有穿过名牌衣服,如果穿一件体面点的衣服,下地干活也就这身了。我的岳母让他换件衣服,他风趣地:“我是农民,又不是毛主席,又不见外宾”……其实不仅仅是刘高兴,就是与高兴同辈甚至上辈我们的父老乡亲们都生活的很苦焦,他们宁愿自己这辈子受苦受累也不愿让自己子孙后代跟着受半点苦和累的委屈,即便是自己在打工捡废品拉煤时受到再大的打击和屈辱,宁愿打碎牙齿往肚里咽也不会在自己家人儿女面前吐露半个苦字,这就是我们的父辈--刘高兴他们那代人的生活艰辛历程!

2015年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先后启动了美丽乡村和秦岭特色小镇建设,通过“旅游+扶贫”,走出了一条“村新镇美、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越来越多的“刘高兴们”从城返乡,“寻下新营生,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在刘高兴先生的东屋挂满了字画,其中有贾平凹题写的“哥俩好”和另一幅“高兴生活,健康人生”的墨宝,是平凹先生对童年故乡好友的亲切鼓励!如今 “刘高兴现在可是棣花镇的名人,开门家中坐,游客寻上门。他写的《我和贾平凹》书一本售价50元,他的书法作品一幅最高要卖500元……”刘高兴先生在这次征文寄语说得好:“高兴名字叫高兴,人也高兴,能得到众多文学朋友的喜爱,真正高兴……高兴是个农民,是个文学土八路,的确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高兴不怕苦,珍惜时间、尊重生命,不让老年时光白白度过。高兴觉得年华没有虚度,就高兴了,就无悔了。盼望各位文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尽所能写出心声,刻画出真实的刘高兴,把刘高兴的样样不是都写出来。不管咋写刘高兴,刘高兴都感激。我也有个承诺,刘高兴的书法应有尽有,只要大家看得上来,烟递上、饭管吃饱!欢乐高兴才是主题……”

合阳画家马河声先生题词:到棣花旅游不见到刘高兴家等于没来!的确是:慕名贾平凹而到棣花旅游的人们无不去见见《高兴》的原创人物刘高兴!我跟刘老先生有个约定:以后回家后一定拜访这位名人!我在武汉遥祝先生健康长寿,快乐高兴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