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乡村|20120506,南浔区菱湖镇沈家埭和勤俭村


福寿桥,单孔石梁桥,沈家埭行政村蒋家埭自然村,清道光八年重建。


福寿桥南北向,蒋家埭自然村在桥北侧一字型排开。南岸是大片的圩田一直延伸到东苕溪故道。
蒋家埭自然村埭长廊的旧民居。一字互通的长廊这是湖州东部水乡民居主要特征之一。
蒋家埭自然村埭旧民居典型门面。
长廊有很多的生活场景,这是处理刚刚从小河里捕鱼来的小鱼小虾。不要看着小却是晚饭餐桌最美味的。
长廊补竹筐,用上了现代材料。
午后长廊下的懒猫。
板壁上悬挂各种农具,锄头、铁耙等等。
条凳叠起来就是工作台。
蒋家埭自然村尾的乡村庙宇的侧墙立面做得非常唯美。菱湖一带的乡村小庙多少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气息,这是乡村泥水匠的杰作。
东风桥,单孔石梁桥,勤俭行政村鱼塘自然村,1958年重建。这样的桥额非常少见,东风桥三字是繁体,从右至左,一九五八年建是从左至右,建字还是一个简化字。
东风桥重建利用了大量旧牌坊的石构件。
东风桥重建利用了大量旧牌坊的石构件。
树下睡觉的草狗居然睡成这个样子。
青龙镇宅刻石。
兴隆桥,单孔石梁桥,勤俭行政村史舍自然村,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
史舍村里的土谷神祗庙也造得古色古香。
小船划过水面是水乡最普通的生活场景。
水乡的水路像迷宫,四通八达。走在水面上的感觉与岸上行走截然不同。
勤俭村塘前埭自然村总管堂——永福庵。
安定桥,单孔石梁桥,勤俭行政村塘前埭总管堂西,清咸丰三年重建,桥就紧接着庙宇。
隆兴桥,单孔石梁桥,勤俭村塘前埭自然村总管堂前,清道光二十五年重建。
隆兴桥桥面采用了板梁结合的做法,三根直梁加两路横板的做法比较少见,使得整座桥显得非常宽大。一般乡村小桥都只有两根直梁加一路横板,是不是预示着这座永福庵的不同寻常!
新修永福庵的装饰居然是汉晋之风,高手在民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