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不就是擺個石頭,種幾棵樹,鋪幾塊草皮嗎?為什麼還落地難?

這些年不少客戶要我給他們的庭院做設計,我很少有答應的。雖然園林設計的課程我有學習。但是,畢業之後一直從事室內設計;儘管兩者都叫“設計”,可對“專業”摸得越深,越深知“專業”這兩個字的份量。隔行如隔山,不能亂來。

園林設計,不像“室內設計”那樣,其中運用的“材料”會有“標準的行業型號”。 比如說: 設計客廳地面效果,我用要1200*200的木紋瓷磚鋪貼,設計效果圖如下

通常我們到市場上,就可買到一模一樣的花色規格的瓷磚。

園林設計則不同;我們的景觀設計參考圖是這樣的:


而石頭市場裡,我們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想設計出效果,還得設計師去亂石堆裡挑。設計師要親自:找石、選石、調石(現場調試組合) ------- 搭配上各種植物,亂石碓裡的石頭才能被賦予新的藝術生命。

如設計師不親臨現場做“現場二次創作”; 這些“不規則”且“沒有標準”的材料, 由普通的園藝工人“憑經驗”堆砌 。最後的效果可能會是這樣的。


然而:在園藝設計中:把“沒有標準長相”的石材運用好,還不算太傷腦筋的事兒。 能掌握苗木的“生命規律”,去服務好設計效果,這才是“設計大咖”們有獨步江湖的上層武功。比如,很多優秀的景觀設計作品是這樣的:



這些樹的長相,就像按照著設計師的“構圖需要”而生長似的,那樣優雅別緻。 而去苗圃裡看,大多樹都是這樣的。


很多苗木選過來的時候,“造型” 未必已經長好。這就靠有經驗的設計師去挑選和預判、去估計:“ 這棵樹2-3年內,可以長成什麼樣優美的形狀 ”。 因為,即便我們能請到很實在的園林施工方,他們會認真的“按合同辦事”;可是, 合同能寫清楚的只是這棵樹的直徑多大、高几米;卻沒法寫清楚這個樹的“長相”是什麼樣子,更不能擔保,這棵樹3年之後會長成什麼造型。 於是,靠設計師去掌握苗木的“生長軌跡”,以確保最後的效果 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掌握 “這個技術” 這對於一個園藝創作而言,得有非常深厚的功底。 庭院裡,很多我們看到的“渾然天成”,其實是設計師“用心良苦”的結果

苗木用車子拖到施工現場後,設計師要指導種植角度,要使其以最美的造型呈現於園中。

像攝影師給模特找最美的拍攝角度一樣,指導模特做造型; 可樹不會主動配合做造型,圖為實幹的園林設計師,現場指導 “調石”。

日本園藝大師枡野俊明與中國青年設計師在施工現場交流執行方案;綜上所述:室內設計強調的是:前期的設計準備,要做充分;以儘量減少圖紙在施工的過程中被反覆修改。 而園藝設計會更強調現場“二次創作”的重要性。所以說,隔行如隔山,半點工作差異,結果就會千差萬別。沒有深厚美學功底的設計師親臨指導,這造園現場石頭+樹苗的每一個構圖方式, “意境”是很難被佈置出來的。


上圖:遠景有高密林為背景,中景有婀娜優雅的小樹,近景奇石沙海,均為設計師深思熟慮後的佈景。苗木種下,她的生長軌跡,在日後能否為“景觀”添加美麗。這要設計師對苗木的生命規律有足夠的研究和掌握。

上圖:不同生長特性的苗木高低相映,塑造了園子裡錯落有致的格局。

上圖:苔蘚、石頭、矮灌木、樹葉 ---- 春秋輪迴,庭院色彩斑斕依舊;一切在開始就布好了局。在:公元1631年的中國就有造園鉅著《園冶》 。對園林建造有系統的講究。講究:可居,可遊,可賞;講究:有景、有情、有趣;- - - - - - -講究:以物寓情,以園載道;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郁黃花萬波波若。各式各樣“園林意境”裡,往往會別出心裁的表現著“中國智慧”: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些“造園之道”無時無刻都在考驗著設計師的文化修為。


可遺憾的是,當下的市場,“敬畏專業”的人並不多。我聽到講得最多的是:“園藝不就是種幾棵樹,鋪幾塊草皮嗎?” - - - - -說這樣話的人,不知道是“自我包裝式的吹牛”, 還是因無知、而自信呢?

勤勞善良的“園藝工人”他們是會挖土,他們不怕累。但,他們會選苗?他們會佈景? - - - - -以物寓情、以園載道 的 造園精粹,靠幾個工人臨場發揮就搞定?結果可想而知。 - - - - - 於是,大量漂亮的設計圖在落地執行中,大打折扣!!

每當有重點市政項目,要以高標準的“ 園林設計競標 ”時,只要國外專業公司一介入,我們就被擠壓得,想走關係都沒有機會。跟老外共事多年的李同學跟我說: 其實不是我們中國人笨,而是我們太聰明瞭。國內很多園林公司派個腿子項目經理,一上工地,咔咔咔幾個坑就挖好了; 老外呢?派個“一把年紀的設計師”,到工地上抓把土還要“發呆”半天。

設計師覺得項目現場的土質不利於原設計方案中所選用苗木的生長。回顧園林設計的歷史,雖然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不少優秀的園林案例和造園典籍。

江蘇拙政園

而現在,重點園林項目的競標中,我們一看到“國外公司”的設計團隊,只能退避三舍。 是他們的設計思想比我們更先進嗎??依我看未必。他們總是贏,是因為他們“服行”!他們對“專業”有敬畏心!他們比我們較真! - - - - - - -在世界園林史上,我們的造園藝術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高超的藝術水平,我們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當下國內的各種教授所著“造園藝術之作”也是層出不窮。 - - - - - - - 而當下的園林施工現場,卻連個跑龍套的設計師都很少見。老祖宗《園冶》裡:說好的,有景、有情、有趣呢?說好的,要講究曲徑通幽呢?說好的,要講究步移景換呢?這些意境的塑造,未必靠幾個拎著鋤頭的植樹工人就可以實現?

專業同行仔細看,這草皮這麼鋪設,工藝標準到位了沒有?我們的專家在書房裡“參考典籍”“著書立說”的時候,國外設計大師們正在造園的工地上:捧著泥土,灰塵土臉的思考。我們很多大師還沒有走出辦公室的習慣。甚至覺得鎮在辦公室裡的才是“真正的大咖”。 我們設計文化裡好像少了些務實的精神,過盛的是 “裝逼文化”。

設計師在擺弄著園藝小景觀

甲方女老闆說:這人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為什麼要做設計?盡然還跑工地上來拼工作態度。就像李同學跟我說的:就目前這個國情看,只要我們的大師和專家們,脫掉油亮的皮鞋,戴上太陽帽,走到熱汗淋漓的園藝工人隊伍中去 ,即便去做幾個“不起眼的項目”,可能比他們寫幾本書更來得實在。選石,調石,選苗,苗木搭配,苗木的生長規律等等這些工作,哪一項不是要泥巴地裡磨出來的?佈景觀,造意境,講學究 - - - - -這些知識,哪一項又是普通工人可以參透的?由此可知:園林設計師,要能文能武;要能:
博覽群書藏心腹,泥巴地裡踐真知!你家的請的“園林設計師” 是這樣的嗎?

工地指導小景觀排水的施工方式。

枯山水造景基層處理

園藝小景觀落地完成圖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