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中有50万只"猫士兵",藏在炮筒中的那只,就问你怕不怕!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这其中不止有人类的投入,还有各式各样的动物也走上了战场,其中又以“猫士兵”投入量最大。图为1918年2月6日,法国康布兰,机枪手和连队里的猫在战壕里。


一战爆发后,从刚开始的快速突击阶段迅速进入到僵持阶段,并且维持了数年之久。在僵持阶段,各国士兵修建了严密的防御工事和深邃的壕沟,这就是一战时期很著名的堑壕战。图为1914年9月27日,索尔兹伯里一位加拿大士兵和他们团队的猫“塔比”。
堑壕战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一种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作战,用于保护士兵躲避炮弹的战术。该作战方式主要运用于火器时代阵地战当中,战争结束后士兵死后通常埋葬其中。图中的小猫在一次意外中救了主人的命。

由于士兵长期在战壕里生活,产生了很多生活垃圾;还因为不停止的战争,战壕里有很多战死士兵的尸体。于是,大量老鼠开始在战壕里蔓延。图为一位英国士兵在逗小猫玩儿。
这里要科普一下,当时的欧洲人对老鼠非常害怕,主要是因为黑死病在欧洲中世纪干掉了三分之一的欧洲人,这种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致病是因为鼠疫杆菌,由黑鼠传播,死亡率极高。图为1915年8月12日,士兵与猫合影。
老鼠除了食用战壕里的生活垃圾、啃食战士尸体之外,还会咬活着的士兵,最大的问题是老鼠还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并且对士兵的食物也造成了严重污染,这对当时战士们的健康产生了极大影响,于是,这帮“猫士兵”出现了。图为1915年,墨尔本,一位士兵在影棚内与猫合影。

数千公里战壕,猫咪的出现抑制了老鼠的泛滥,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病菌的问题。于是两方和谐共处,战士在前线打仗,猫咪在后面捕老鼠。图为美国第二军两位军官和他们在废墟里找到的猫。
飞行员的吉祥物“火花塞”。
1915年,一只猫坐在沙包掩体门口,期待地望向靠近的士兵。
猫咪还是士兵的宠物和吉祥物。除了在陆地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它们在海上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猫作为航海的必备神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图为战舰上,一位士兵正在和他们的吉祥物小猫玩耍。
根据美国海军学院的解释:古老的埃及人最早意识到猫在航海中的重要性。猫一方面可以在长途的航行中陪伴水手,提供情感依托。图为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舰艇“墨尔本”号上的海军士兵抱着两只吉祥物小猫。
另一方面又可以使航船免于遭受鼠疫、保护存粮。甚至有些水手认为,猫是航海的吉祥物,可以带来好运。因此,在异国他乡的航海之途中,买一只外国猫是最好的纪念品。图为藏在炮筒中的皇家海军舰艇吉祥物。”。
皇家海军舰艇搭载的战斗机上,吉祥物“挑刺儿”坐在螺旋桨上。
一艘美国战舰上,两只猫蹲在4英尺口径的炮筒尾部。
皇家海军舰艇“伊丽莎白女王”号上,一只圆滚滚的猫从15英尺口径炮筒上悠闲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