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路上关隘重镇龙陵——当年日军修建的碉堡还伫立在广场中央


龙陵县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从惠通桥炸毁后的一九四二年五月五日沦陷到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三日收复,沦陷两年零六个月。它是滇西“三大战役”最后解放地,也是让鬼子闻风丧胆、全军覆灭之地。


披着晨光,溯江而上,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惠通桥驶向龙陵县城,这段艰辛旅程让人刻骨铭心,令人发怵。心里拒绝重蹈旧辙、原途返回;可身处崇山峻岭之中也是别无选择。
临近腊勐乡岔道旁有个路标,远眺前面路比上松山路平坦,但不能确定是否通达龙陵,荒山野岭很难遇到行人问路;查询地图也是模糊,果断离开滇缅路拐进G320国道,后面的路虽然蜿蜒曲折,却是平坦规矩的铺装路面。
沿途偶尔能看到满树红花绽放,漫山遍野种植甘蔗。路边有村民正在采摘香蕉,送了两根品尝,新鲜但甜度不高。
时而穿行在怒江峡谷,时而攀爬在山峰垭口。沿途很少汽车相遇,窗外山区民居,一缕阳光透过厚厚云层洒在山脊,我们边开车边讨论,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取水困难,靠天吃饭;生活太不容易。心里也感觉好笑:远离庙堂之高却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平坝河谷之地百姓聚集而居,好多人家虽仍是就地取材的黄土墙,但比几十年前牢靠坚固。比我想像的居住条件改善多了。
到达此行目的地—龙陵县抗战广场。
迎面一座石刻墙“龙陵抗日战争简述”,向人们讲述了烽火岁月龙陵的悲壮牺牲和英勇无畏。
龙陵当年地处滇缅路的交通要道,日军占领后修筑了大量军事堡垒,这座位于市中心地段碉堡是用钢筋、水泥、沙石浇铸成六边形,半个多世纪的战火损毁与风化侵蚀并没有消褪它的结实外面,没来之前,知其存在,临近参观仍觉震撼;还有二座已经拆毁。
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座低矮简易的建筑物,它向你讲述的是抗日烽火中惊天动地的故事,远征军的流血牺牲、日本鬼子的疯狂顽抗;胜利来之不易和历史拐弯后的曲折复杂。
在广场一侧,有座二层楼“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不收门票,中午时分,游人罕至。
滇西大反攻三大战役,光复松山和龙陵都发生在滇缅路上关隘重镇龙陵。这里再现了日军为了守卫松山的苦心经营;昨天刚从松山遗址下来,走进工事内部就更能理解为什么会付出1:6.2惨重代价才攻克松山。
龙陵抗战遗址旅游这篇文章值得深入挖掘,这些故事都是能惊天地、泣鬼神;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远征军壮士的纪念碑。位卑言轻,也不好给别人建议什么。
不知当年广场在龙陵位置,现在正处闹市区;周围商铺林立。对面大片破旧民居正被推土机捣毁,阵阵风起县城满街扬灰,空气弥漫着呛人的老墙灰特有味道。那些历经百年老屋幸存于今多不容易,为什么不好好保护利用发展龙陵旅游藏富于民;却这样肆无忌惮、轻而易举地拆毁呢?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