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殺手》口碑票房雙失,但高幀率才是3D電影的未來

作為“3D黑”,毫不掩飾地說,全世界每年新上映的電影裡,至少99%是完全沒必要以3D格式放映的。

從08年只有86塊3D銀幕,到09年《阿凡達》上映時突破600塊,再到截至今年全國總數超過66000塊的銀幕裡,你已經很難遇到一塊是不能放映3D電影的了。

相比片方製作3D電影和影院升級放映機的成本,票價更高的3D電影,創造的利潤要遠遠大於對它的投入。

當然,在偽和劣3D影片氾濫的市場環境下,還是有為數不多的導演在認真地拍真3D電影,比如詹姆斯·卡梅隆(《阿凡達》)、阿方索·卡隆(《地心引力》)、彼得·傑克遜(《霍比特人》系列)、吉爾莫·德爾·託羅(《環太平洋》)、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頭號玩家》)等。

而深受中國影迷喜愛的李安,也是其中的一員。

12年才拍出首部3D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就用頂級的特效和美輪美奐的畫面征服了全球的觀眾,從那之後,他對新技術的追求和執著程度,就變得非常激進。

在前無古人地嘗試用3D+4k+120幀的超高規格製作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3年後,李安再次用這項技術,給我們帶來了新作《雙子殺手》

如果單純從技術角度看,《雙子殺手》絕對是值得給高分的。

只是看60幀的版本,已經足以體驗到和傳統24幀電影巨大的差別和觀感,畫面的清晰度和順滑度都有著質的飛躍。

習慣於關注細節的人,應該都能注意到開頭執行狙擊任務時威爾·史密斯手上的汗毛,而片中人物臉上的坑、甚至毛孔在高幀率下也是盡收眼底。

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同的是,這次的《雙子殺手》是一部實打實的商業動作片,更具賣相的同時,對於拍攝和製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難度。

片中共有3場比較重要的動作戲,它們的編排、調度(長鏡頭、慢鏡、多人稱視角)和最終的呈現效果,都是高幀率技術優勢的體現。

1.摩托車追逐

Henry與Junior的首次交手中,兩人駕駛著摩托車進行追逐的整個高速運動過程,在高幀率的加持下,不論是長鏡頭還是多人稱視角的切換,畫面都非常清晰和流暢,我們不但接收到更多以往低幀率下看不到的細節,還能感覺自己彷彿置身其中,沉浸感十足。

2.墓穴打鬥

之後兩人在墓穴中的肉搏戰,雙方的纏鬥、扭打和近距離內的快速出拳,在高幀率下,明顯讓我們的眼睛能夠看清揮出的每一拳和更多細節。

3.機槍掃射

男女主被逼進小商店後,被店外的重機槍持續掃射,店內飛過的子彈、被射穿的物體碎片,在傳統電影中肯定都是模糊的殘影,但在高幀率和慢(升格)鏡頭的配合下,每一幀都清晰無比,彷彿進入到一個近似時間靜止的亂舞時刻。

用手機玩過960幀慢動作視頻的人,都應該可以理解。

與一般特效大片動輒一兩千個特效鏡頭相比,《雙子殺手》雖然只有900個特效鏡頭,但與傳統24幀電影相比,這裡每秒卻要處理120張的圖片,工作量可謂天差地別。

這對於特效的精細度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任何出錯都會成為肉眼可見的破綻。

但最難得的是,明明是特效大片,但《雙子殺手》全片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卻遠遠大於CG感,包括那個由動作捕捉+全CG打造出來的23歲“史皇”,除了最後在校園高亮度場景下的一段稍微有點崩,其它大部分時候就跟新版《獅子王》一樣,足以以假亂真。

至於電影的差評,基本都是來自羸弱和老套的劇情,這個誕生於90年代的故事,放現在確實毫無新鮮感。

本體和克隆人的關係,又很巧妙地暗合李安近30年來創作中“父與子”的母題,也是飽受詬病的劇本唯一值得被拿來討論的,這或許也是安叔之所以選擇拍這個故事的原因

從1952年被認定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3D長片的《非洲歷險記》,到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3D電影從開始到成為潮流,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而在詹姆斯·卡梅隆開啟3D時代的這10年,CG技術的不斷升級,確實製作出了很多視覺華麗的特效3D大片,但3D技術的侷限性和被過度濫用,註定它只會是一個過渡性的媒介技術。

VR將會是3D發展的最終形態,而3D+高幀率帶來的沉浸感,則會是它最接近VR的形態。

除了李安,《指環王》系列的導演彼得·傑克遜,也曾在《霍比特人2:史矛革之戰》中(“木桶大戰”)使用過48幀拍攝和放映,但同樣的,得到的市場反饋也是褒貶不一。

《霍比特人2》劇照 木桶大戰

太過於真實、缺少電影感,這是目前很多導演不看好高幀率電影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就是昂貴的製作成本。

《雙子殺手》的製作成本是1.38億美元(按目前的票房走勢恐將血虧),但在製作時仍然抓襟見肘,李安在採訪時表示甚至把自己的薪水和製作公司的利潤都押了進去。

眾所周知,作為好萊塢一線巨星,威爾·史密斯可是長期2000萬美元片酬級別的演員,而這次單是在Junior身上花的錢,就是他的兩倍。

因此,除了技術,錢也是製作高幀率電影的一個門檻。

而且很顯然,目前的市場和觀眾給予的反饋,都表明並未做好準備接受這項技術。

播放規格

首先是放映設備,國內從3年前只有兩家影院能夠放映頂配版本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到如今已有27家裝有Cinity系統、可以放映3D+4k+120幀《雙子殺手》的影院。

當然,票價自然不低。

頂配版:Cinity影院

另外,有上百家杜比影院可以放映3D+2k+120幀的版本。

高配版:杜比影院

這裡也順便提醒一下,如果沒有條件看上面的兩個配置,那至少也要找標識60幀3D的影廳去看,不然就意義不大,完全體驗不到這部電影該有的樣子。

中配版:普通3D影廳

另外,作為全球最大的輸過國和電影市場,目前美國本土居然連一家可以放映頂配3D+4k+120幀版本的影院都沒有,其它國家可以支持的也是屈指可數。

受眾因素

一部電影,不同群體觀影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也都直接決定電影的口碑。

大部分普通觀眾對技術並不敏感,更多是從劇情好壞來評價一部電影,像《雙子殺手》這樣的故事,顯然很難令人滿意。

但譬如影迷群體,可能更看重技術層面的應用、呈現與故事的結合,如此一來兩者的評價肯定會有差異。

因此,受眾群體對這項新技術的爭議和評價,也是高幀率暫時還很難普及、推廣的原因。

李安說,自己只是一個很認真拍電影的人,電影有一個本質是超越故事和內容的,已經65歲的他,沒有那個耐心,再去一點一滴的去慢慢衍化,那樣不知要花多少時間,但他覺得遲早都是會往那個方向走的。

獨自一人堅持做一件事,註定是孤獨的,更不要說還有來自外界質疑和壓力。

在製作高幀率電影這件事上,孤軍奮戰的李安,就猶如這兩年他在某馬獎擔任執委會主席陷入的窘境一樣,太難了。

120幀是有門檻的,不像3D那麼容易被人一下子接受,而作為華人,李安雖然名聲在外,又獲獎無數,但他畢竟不如詹姆斯·卡梅隆這樣的純好萊塢大導演有話語權和影響力,想要普及和引領這項技術,難度大太多了。

但就像李安說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於他的下一部“120幀作品”、準備了好幾年的《馬尼拉之戰》

,將會是關於拳王阿里的故事,目前也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錢)。

不過連續兩部120幀作品的票房不佳,找投資肯定不易,而拳擊題材對技術的要求,對他也會有新的課題和難點要去解決。

恰逢今天也是安叔的65歲生日,也祝他生日快樂!

- END -

作者:小輝叔影社(Hui-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