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16人抬棺下葬,墓碑朝向上海,如今墓地破败不堪


【杜月笙和孟小冬结婚照】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寓所病死,终年63岁。杜月笙生前渴望能叶落归根,至死未能实现。据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曾向记者公开杜月笙的遗言,“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杜月笙全家福】杜月笙去世后,关于下葬墓地的选择,家人意见很不统一。再后来,杜月笙的灵柩被四姨太姚玉兰带到台湾安葬。1952年10月27日,灵柩乘盛京轮由港抵台湾基隆港。杜月笙的棺木非常沉重,需要16个人才能抬起来。杜月笙墓的位于台北县汐止秀峰小学的后山上,如今早已荒草杂生,破败不堪。
【杜月笙墓地前的牌坊】在去杜月笙墓地的指示牌上,有这样的文字:“一九五一年,中元节前夕,杜月笙病逝香港,移榇台湾,由太古轮船公司抵基隆,再寄厝台北‘极乐殡仪馆’。由陈诚、于右任、王宠惠、许世英、张群等组成‘安厝委员会’。”由此可见,杜月笙下葬前还是举行了规模较大的葬礼。

【远眺杜月笙墓地】从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杜月笙墓地周边环境还是比较寒酸的。杜月笙墓地下侧就是四姨太姚玉兰的墓地,姚玉兰为杜月笙生养了四个孩子,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杜美霞。另外,孟小冬和杜月笙走到一起,也是姚玉兰从中撮合的。
【青石桩“杜墓界”】杜月笙下葬这里后,由于缺乏维护打扫,这里逐渐荒芜破败。据报道,曾有一位与杜月笙素不相识、毫无渊源的老人,偶然的一次机会发现杜月笙墓残破不堪,便义务给杜月笙扫墓,结果一扫就是三年。老人曾感慨,“真不解为何历史上这么知名的人物,竟死后墓园竟无人清扫,公家只拿他来宣传。”
【杜月笙墓地全貌】杜月笙墓地简单朴素,坟冢以大理石覆盖,后侧水泥墙壁上镶嵌着墓碑。杜月笙墓地布局是朝向上海,寓意不言自明。杜月笙的墓碑上刻着宋体楷书金字“先考杜公月笙府君之墓”。

【墓碑上方金色挽额】杜月笙墓碑上的挽额有两组共八字,分别是:蒋介石题的“义节聿昭”和张群题的誉闻永彰”。《说文》中解释道,“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孟小冬墓地】孟小冬去世后,她没有和杜月笙合葬。杜月笙临死前之所以迎娶孟小冬,最重要目的是给她一个名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也承认这一点,“婚礼那天,孟小冬很高兴,久病的父亲也难得有了精神,他带病陪客。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再加上我母亲也在当中撮合,所以走在一起比较容易。”